春天除了陽光明媚,還是一個讓女生爆發少女心的季節,春天來臨之際,很多女生可以徜徉在花海裡,擺各種各樣的姿勢曬美腿、拍美照。
春天的各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初春時,氣候剛剛從寒冷的冬天轉暖,天氣還有點陰晴不定,此時的春天就像一個冰雪皇后,一會孤傲地不可一世,冷冰冰的面對世人,一會又突然展開笑顏,溫暖人心。
冬天的時候,鳥兒們就已經為自己築了巢,不過巢內空無一鳥,直到來年春天它們才會回來嘰嘰喳喳地修築新巢,仿佛在為世界迎春。
圖片:鳥兒築的巢劇照
仲春帶著溫暖的陽光來臨了,明亮的陽光照射下來,仿佛為天地萬物都換上了一件高貴華麗的新裝。此時,各種類型的花朵開始綻放,櫻花、玉蘭花都在盡情肆意地開放,晚風襲來,樹枝上的花瓣飄落下來,隨風起舞,震起了少男少女心中的陣陣漣漪,像極了初戀的感覺。
到了暮春,這時是春天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最具有春天味道的階段,香甜可口的水果層出不窮,如草莓、櫻桃、桑葚等外形可愛的水果。此時的樹葉仿佛知道春天馬上就要過去,於是使盡渾身解數釋放出最後一點綠色。
而這時候的花朵開得非常含蓄,它們利用自己的花香來吸引人,無論是濃鬱的,或是清淡的,都別有一番韻味。總之,春天的世界如夢幻一般,能夠令人久久沉醉於其中。
圖片:綻放的花朵劇照
探春又被叫做踏春或者春遊,它是民間百姓喜愛的一項戶外活動。先秦時期,民間就有了踏春的跡象,據說當時的俊男美女經常和友人結伴春遊,他們會約著賞花尋柳、遊山玩水,偶爾到山谷聽一聽鳥兒清脆的鳴叫聲,以及流水譁啦啦的響聲,世人都過著自在愜意的生活。
魏晉時期的文人雅士認為,春遊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因此他們非常喜歡在自然環境中、山川湖泊下飲酒作賦。到了唐朝,春遊文化開始在民間盛行起來,唐朝有許多朝廷規定的假期,當這些假期來臨之時,唐玄宗就會給官員發點錢讓他們去開開心心地春遊。
而春遊裡非常受人歡迎的活動就是騎馬郊遊,無論男女都可騎馬。宋朝將春遊踏青和祭祀聯繫在一起,除了飲酒賞花,他們還會舉辦蹴鞠大賽。
圖片:舉辦蹴鞠大賽劇照
先秦時期的春遊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浪漫,這時候出現了許多類似於《詩經》的著作,而這些作品大都描繪的是男女之間的情愛,此時的春遊被滲透了許多浪漫元素。
這個時期的思想較為開放,統治者為了讓俊男美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另一半,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大型的男男相親活動,這一天被稱為古代社會的「情人節」。
不過,我國的禮法森嚴,男女之間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不能輕易聯繫,此外,封建禮教對於古代女子特別苛刻,一般還未出嫁的女子不可輕易踏出閨閣半步,日常生活中只能見到自己的家人以及偶爾拜訪的親戚朋友,見陌生人對她們來說簡直是一種奢望。
每年春天到來時,這些閨閣少女一個個放飛自我,可以與閨蜜坐在綠油油的草坪上暢聊心事,如果運氣好的話,還會遇到一個一見鍾情的男子,或許他就會成為終身的伴侶。
圖片:和閨蜜暢聊心事劇照
在先秦時期的春遊期間,暫時禁止嚴格的封建禮教制度,提倡男女之間多接觸多交流,主張男女之間自由婚配,因此,春遊是國家倡導的非常合理的找對象途徑。
許多古文典籍中描寫的愛情故事,發生的時間就在春遊之際,當時的鄭國人特別喜歡踏青,通常他們走出大城的東門後,處處都是婀娜多姿、貌美如花的春遊女子。
《溱洧》中也曾提到過在溱水與洧水邊,聚集著大量來自鄭國的青年才女,那個場面不是一般的熱鬧,跟如今的跨年晚會有得一拼。
據說,孔子的弟子穿著春衣和幾個成人、兒童一起去沐浴、隨風起舞,還歌唱著歸來,好不舒服愜意。孔子看到這幅光景,回答道:「吾與點也!」說明他也十分認可春遊的這項活動。
圖片:處處都是春遊女子劇照
總之,我們可以通過很多史料記載得知,在先秦時代,春遊踏春是非常流行的,連統治者都極為推崇,而且春遊之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促進男女之間的交往。
男女雙方通過結伴相遊,對雙方產生進一步了解,如若合適,必定會暗生情愫,進而情投意合,接著彼此贈予信物立下誓言,告知父母后再進行求親娶親。
孔子的父母也是這般,當時他的父親叔梁紇已是65歲高齡,而他的母親顏氏還是15歲未出閣的少女,他們在一次春遊中相遇、相知、相愛,便希望能夠結為連理。
不過,二人雖然成了夫妻,但他們的婚姻實際上還是違背了法制,故只能進行「野外交合」。然而「野外交合」一定違背了禮教嗎?
圖片:野外交合劇照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在先秦時期的某些國家不但沒有禁止這種行為,反而還十分推崇。《周禮》中曾記載在每年春季,國家都會推出各種各樣的聯誼,鼓勵那些還未成婚的單身男女參加,快速認識另一半,結婚生子。
在這個過程中,男女私定終身後私奔都不會受到國家的懲罰,反而是沒有相親成功的男女雙方會受到國家的各種各樣的約束。
這麼看,國家倡導「野外交合」難道是提倡亂放蕩的社會風氣嗎?
顯然不是,古代人非常迷信,他們認為人類不能違背大自然的規律,春天來臨之際萬物都在復甦,人類也不能例外,春季是人們繁衍後代最好的時節。
國家鼓勵「野外交合」的現象,與「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十分吻合。
圖片:春天來臨之際資料截圖
此外,站在國家角度,「野外交合」是為了給國家創造源源不斷的人口,在古代社會,人口就是勞動力,勞動力越多,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就越多,農作物的產量才會增加,國家才可以增加稅收,增強國力。
而在軍事方面,每個時期都有戰爭,非常消耗兵力,士兵的人數越多,取勝的機率就越大,因此,國家長期以來都提倡多生多育。
「野外交合」在我們看來有點荒唐,但在古代社會,卻是一件特別神聖美好的事情,有本古籍專門描繪了男女相遇的一個場景:在春意正濃之際,有一對單身男女在一個和風細雨的清晨相遇,互相傾訴心聲,在一片生機勃勃的草木之中幽會,盡享歡愉之情。
圖片:在草木之中幽會劇照
由此可見,古代社會的春遊,不僅可以增加人們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感情交流,還可以促進他們更好更快找到屬於自己的終身伴侶,而且無論是正常的交往還是「野外交合」,都是順應自然規律的,是一個聖潔的行為。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