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古代青樓比豪門大院還森嚴?裡面的規矩多到令人瞠目結舌
眾所周知,古人規矩多,尤其是豪門大院之內更是如此,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紅樓夢》,裡面的人並非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全都過著錦衣玉食,奢靡富貴的生活,而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規矩,無論是對下人,還是對晚輩以及媳婦們,都有著一系列的標準和要求。
不過,儘管古代豪門大院裡的規矩不少,但還有一個地方與之相比絲毫不遑多讓,甚至還要更森嚴,這個地方就是青樓,說起古代「青樓」,原本指豪華精緻的雅舍,有時則作為豪門高戶的代稱,如《晉書允傳》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晚唐詩人邵謁的《塞女行》中也有:「青樓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的詩句。
到了唐代,「青樓」兩種意義仍參雜錯出,甚至有一人之作而兩意兼用的例子,如唐朝著名詩人韋莊的《貴公子》:「大道青樓御苑東,玉欄仙杏壓枝紅」,與大道、高門相關,而與豔遊、酒色無涉,而他的《搗練篇》中「月華吐豔明燭燭,青樓婦唱衣曲」的青樓,則指的是妓院。
到了宋、元以後,乃至明、清、民國,「青樓」的偏指特行於世,真正成了煙花之地的專用名詞,而青樓中妓女,古時稱為女樂,即音樂歌舞演藝者,秦漢以前稱「官妓」和「營妓」,直到唐宋以後叫「市妓」和「私妓」,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青樓妓女。
不得不說,青樓是古代社會滋生的一個特殊行當,但也正是由於青樓妓女的存在,才推動了中國音樂歌舞的快速發展,並在文學、政治等領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古代社會沒有報紙、電視、書刊等傳播媒體,許多文人的作品大都是靠青樓女子給彈出來唱出來的。
雖然是青樓,但也有三、六、九等之分,甚至還有「星」級的青樓妓院,這些從它們的名號上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比較上檔次的青樓妓院,名字聽起來頗感文雅,或者叫「院」,或者叫「館」,或者叫「閣」,這裡的妓女,尤其是名妓出手非常闊綽,有的呼奴喚婢,有的揮金如土。
而檔次比較低的妓院,字號就寒磣多了,有的叫「室」,有的叫「班」,有的叫「店」,甚至還有的叫「下處」,這裡的妓女多是受窮受氣的主兒,她們在精神和肉體上備受摧殘、剝削和壓迫,她們不但不分晝夜的賣笑接客,而且既便是有病染身,也不能倖免,稍有不從,輕者打罵罰跪,不給飯吃,重者一頓毒打,再販賣到鄉下去。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青樓裡的規矩更是多到令人瞠目結舌,最普遍的比如,一不準逃跑,二不準熱客,三 不準甩客,四不準接官 場、窯皮子,五不準「開盤」時「偷活」,六不準私藏錢,七不準倒貼熱客,八不準犯「八大塊」說喪氣話。
像其他的規矩還有很多,如早飯前說話不能帶有「龍、虎、夢、燈、橋、塔、鬼、哭」等字眼,如果遇到這些字眼,就改說行話,如龍為海條子,虎為海嘴子,夢為幌晾子,燈為亮子,橋為海空子,塔為鑽天子,鬼為倭羅子,哭為撇蘇。
如果有誰忘記了這些行語,就叫做「犯塊」,大多都要在祖師爺管仲的神牌前受到處罰,嚴重的可能連命都保不住,不過為了避免影響做生意,青樓在處罰妓女的時候,一般不打臉和手。
而這些所謂的行規和家法,就像無形的枷鎖和鐐銬,讓那些表面看起來美豔驕人、風情萬種的妓女們時時刻刻都感到心驚肉跳,甚至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但是為了活下去,她們也只能屈服於青樓的各種規矩之中無法反抗,否則等待自己的將是更為悽慘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