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唐朝名氣最大的女人,那麼一定是武則天,最後當了皇帝。那麼說唐朝付出最大的女人呢?那就是文成公主了。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原本是李唐遠支宗室女,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的王后。
事情的起因是唐貞觀8年,吐蕃贊普松贊幹布遣使大唐,想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絕。松贊幹布便挑事,出兵攻打大唐,結果被打敗,松贊幹布雖然謝罪乞和,但再次要求娶一位公主為親。唐太宗也想開了,聯親是代價最低的和平,便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嫁給了松贊幹布。
這就是文成公主,祖籍山東濟寧市任城,因無記載,其父被猜測為江夏郡王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 。史書中沒有記載文成公主的具體情況,可能是當時對這件事並沒有怎麼看重,或文成公主並不是真正的皇室宗親。但這次接親的意義卻是劃時代的,唐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凡新贊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吐蕃心甘情願歸附大唐了。
貞觀15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和吐蕃迎親專使的伴隨下,前往吐蕃。文成公主一行從長安出發,途經西寧,翻日月山,長途跋涉到達拉薩。 現在看文成公主走的並不是青藏公路這條線,而是向南走了玉樹。在玉樹有一座文成公主廟,又稱大日如來佛堂,始建於唐代,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結古鎮巴塘鄉貝納溝內,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
當時對於唐朝,文成公主只是一個冊封的「公主」,但是對於相對落後的吐蕃,她就是仙女,她不僅來自高貴的唐王朝,而且帶來了先進的文化、科技、農業和佛教,對於吐蕃和後來的藏文化影響深遠。隨嫁的隊伍除了帶著貴重嫁妝,還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而成員除了陪嫁的侍婢,還有樂師和農技人員,就是最早的一批援疆支教隊伍。
而松贊幹布更是大喜過望,他專門為文成公主修築有1000個房間的布達拉宮,但可惜後來毀於雷電和戰火,現在的布達拉宮只是在原址廢墟上於清朝(1645年)重建的。可惜文成公主只陪伴了松贊幹布九年,現在有人說文成公主並不受松贊幹布寵愛,姻緣並不幸福。但我不太信服,因為松贊幹布不僅隆重迎娶文成公主和專門修建布達拉宮,還和唐朝保持友好的關係,200年甘心受冊封,文成公主的地位是極高的,貢獻也是極大的。
而文成公主在藏地所受的尊敬與崇拜,堪稱1300年來最長久的人。在藏區很多地方有她的遺蹟和傳說,在文成公主廟,讓我驚詫的不是唐代的建築風格與文成公主雕像的逼真與保存的完好,而是那些前來上香、覲見的藏民,他們幾乎全部敬上哈達,然後磕長頭,無比虔誠的表達他們內心的敬仰和訴求,文成公主就是佛,就是他們的菩薩啊!
文成公主這一嫁,不單單是唐蕃結好,沒有了戰爭,還樹立一個大國和漢族人良好形象,讓後來整個藏民族對漢族有了親近的依賴的感覺,也是後來的藏民族留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漢藏兩個民族相互友好,互相尊重,文化與宗教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要評選歷史十大傑出女性,文成公主絕對可以佔有一席,我對她充滿了敬意。(書影拍攝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