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蘭正在哭泣!在我國,蘭花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一些野生蘭花品種更堪稱植物界「大熊貓」。可長期以來,野生蘭花的保護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近幾年,蘭花物種生存狀況每況愈下,高價炒作、大肆盜挖,讓野生蘭花特別是一些珍稀的野生蘭花瀕臨滅絕。(8月16日 《半月談》)
蘭花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國人兩千多年的栽培,形成了深厚的蘭花文化內涵,但在當下,圍繞野生蘭花又形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就像其它商品一樣,物以稀為貴,一些投機者利用消費者的心理,惡意炒作野生蘭花。比如記者發現,在閒魚上很多賣家售賣野生蘭花,價格從幾百元到幾萬元不等,有的賣家還冠以「原生苗」等噱頭,大肆炒作。
野生蘭花越炒越熱,無利不起早,上山採挖野生蘭花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一些野生蘭花資源豐富的地區,遭到瘋狂盜採入侵,野生蘭花資源損失慘重。在2013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中,蘭科植物受威脅物種數量最多,達600多種,其致瀕致危的主要因素是棲息地喪失及野生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
而一些地方的相關部門對於採挖野生蘭花的行為,甚至不以為意,如有採挖者稱,藉口「上山採藥」就能輕易騙過護林員。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失於職守的原因,盜採蘭花得不到遏制的更大原因在於,野生蘭花買賣在法律層面上來看,在國內的交易行為尚未被禁止。
野生蘭花炒作,也類似於藏獒炒作、荷蘭的鬱金香炒作一樣,要警惕背後的「金融泡沫」。所以,對於蘭花愛好者、消費者來說,要能理性消費,避免加入野生蘭花炒作這一「擊鼓傳花」遊戲,不要甘於當一些野生蘭花炒作者收割的韭菜。要給瘋狂炒作野生蘭花澆一點理性消費的冷水。
另外,還要給瘋狂盜採野生蘭花澆一瓢法律的冷水。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將野生蘭花買賣納入法律框架,填補法律空白和監管漏洞,也需要地方相關部門,能夠加大對蘭花資源的保護。不法分子盜採野生蘭花在一些地方甚至如入無人之境,也暴露了一些地方在野生植物保護等生態保護方面存在失職瀆職的問題。要遏制野生蘭花買賣,還要疏堵結合。不僅要遏制瘋狂盜採野生蘭花現象,還要引導農戶種植蘭花,讓蘭花種植帶動一些有蘭花資源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從而化不利為有利,還能給扭曲的野生蘭花市場降溫,讓非法的野生蘭花買賣轉化為合法的蘭花人工繁殖培育,這也是給在瘋狂盜採下變得有些岌岌可危的野生蘭花,澆上滋養、「續命」的水。
保護野生蘭花等大自然資源,還要避免過度的森林採伐和土地開墾等人類活動。只有遏制人類的貪婪,真正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野生蘭花等自然資源才能避免「滅頂之災」,才能真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者: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