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科學SCI期刊歷年(截至2019)影響因子變化趨勢

2021-01-21 大氣氣溶膠


科睿唯安昨日公布了2019年SCI期刊的影響因子,在這裡我們整理了大氣科學領域相關的一些常見期刊(為了接地氣IF超過10的這裡不統計了,其他可能會有遺漏,歡迎指出)的影響因子歷年變化趨勢,供大家一睹為快。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畢竟大家都需要避坑,避開一個IF不斷下跌的期刊。一個期刊的發展,期刊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咳咳,扯遠了..


如何辯證地看待IF可謂是老生常談了,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有點類似,IF不是萬能的,不過沒有IF也是萬萬不能的。對於期刊的水平,大家心目中都有桿秤,高水平的文章≠高IF期刊的文章,IF並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個期刊的水平高低,但是可以提供一個大致的參考。


由於近年來SCI發文量不斷增長,影響因子也隨之通貨膨脹式的水漲船高,整體趨勢都是在上漲中。總體而言,跟環境類沾邊的期刊似乎IF上漲快於純大氣屬性的期刊。


一些總結:

國產刊物勢頭都不錯,中國科學D輯(3.242), JES(4.3), AAS(2.583) 都穩步增長。


一區:ESTL終於趕上ES&T了,下次估計就不再倒掛了。偏環境類的IF都大漲。


二區:EP,AR增長高於平均水平。


三區:EC下跌中。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第二年統計已達3.4,估計下次能上4.


四區:APR蹭蹭蹭,已經3.5了。Tellus B廉頗老矣,已經萎縮到2.2,頹勢恐難逆轉。


一些新期刊表現亮眼,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第一次統計IF就達到5.365,不可小覷,看來nature搞這種加盟連鎖店還沒搞崩。愛思唯爾家的Urban Climate開局也不錯,第一次統計IF就有3.834。


以上。祝大家都能高中心儀的期刊~



一區期刊

2019 IF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5.414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497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7.864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7.678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7.577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9.384

Journal  of Climate

5.707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7.100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9.038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9.085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7.246











二區TOP期刊

2019 IF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3.821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039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6.792

Chemosphere

5.778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551







二區期刊

2019 IF

Atmospheric  Research

4.676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

3.668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7.678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3.430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3.194

Remote  Sensing

4.509

Climatic  Change

4.134

Climate  of the Past

3.536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3.471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3.242







三區期刊

2019 IF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2.649

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

3.418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4.302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882

Air  Quality, Atmosphere & Health

2.870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2.735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3.01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3.928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2.506

Sensors

3.275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1.910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5.92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3.056





四區期刊

IF

Atmosphere

2.397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340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583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1.491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earch

3.527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2.245

Atmospheric  Science Letters

1.879

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1.521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1.503

Tellus  B: 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eorology

2.279






新上榜期刊

2019 IF

Urban  Climate

3.834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5.365



相關焦點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2019化學類期刊SCI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這個東西對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影響因子,以及的它的意義。
  • 2018植物科學和農學SCI期刊影響因子變化趨勢!
    近幾天很多從事科研的朋友都在議論SCI期刊影響因子的事情,前幾天一直在外地招生,今天才抽出時間來關注影響因子的情況。本人從事科研方向主要分布在PLANT SCIENCE和AGRONOMY,我也特別關注了這兩個領域SCI期刊影響因子的情況。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SCI 期刊 2019 影響因子預測
    2019 年的影響因子很快就要公布了,根據以往的經驗,大約是 6 月。 據了解,IF 的計算是有公式的,可以根據公開的引文數據在官方公布 IF 之前自己計算出某雜誌的實時 IF,看到隨時間的變化趨勢。 IF 的方法: 這裡小編整理了部分 SCI 雜誌在 2019 的 IF,主要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
  • 2015(2014年度)生物醫學期刊SCI影響因子分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SCI影響因子公布的日子,各大期刊的排名和分數都產生了變化。本文中谷君選取了生物醫學類中排名前20的期刊,並就他們的變化趨勢進行了整理。梅斯醫學的期刊智能查詢系統已經對影響因子進行了全面更新,有需要的網友可以訪問http://www.medsci.cn/sci/進行查詢。點擊下載期刊助手APP,影響因子隨手可查!
  • 2019年SCI期刊影響因子預測
    Cell Biology,4.576;Protein & Cell,6.823;【5】對於這281個雜誌而言,發表的Artticle及Review共129996篇文章;發文超過1000篇的雜誌,達到28個雜誌,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最多,達到了7873;其次是PNAS,達到了6448。
  • 最新大氣科學領域期刊影響因子(2018)
    最近Thomson公布了各個期刊最新的影響因子,當然是根據2018年的數據計算的。
  • 這本影響因子不斷上漲的5分+SCI期刊正在徵稿
    Oxidative Medicine and Cellular Longevity創刊於2008年,是一本非常年輕的期刊,主編是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的珍妮特·巴斯克斯·維瓦爾(Jeannette Vasquez-Vivar),由出版商Hindawi 發布,研究領域為Cell Biology,目前在同領域中排名56/195位,JCR Q2,中科院3區,2019年影響因子5.076.
  • SCI期刊2019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2019年的影響因子很快就會公布,根據以往的公布時間,大約是6月份就會公布影響因子。
  • 矽酸鹽SCI期刊2019最新影響因子
    2020年6月29日,2019年度SCI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出爐。
  • 明年SCI期刊影響因子計算重大改變!
    一篇Early Access出版日期為2020年、最終發表日期為2021年的文章,它帶來的引用將被計入構成2020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但不會計入2021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2. 同樣這篇文章將被計入計算2021年和2022年影響因子的分母,但不會被計入計算2023年影響因子的分母。
  • 300本中國SCI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變化
    最近這些年,中國SCI期刊發展比較好,每年被SCIE資料庫新收錄的新期刊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18和2019年被SCIE資料庫收錄的中國SCI期刊就有40多本。  可能你還沒有了解過,你還覺得中國SCI期刊還不夠好,須不知國內優秀的SCI期刊門檻已經相當的高。
  • 2020年康復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排名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
  • 2020年體育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報告
    北京時間6月29日18:00,2020年(2019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簡稱JCR)正式版終於出爐。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2020年大氣科學SCI影響因子預測
    2020年已經過去,但2020年度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還得等到6-7月,在科睿唯安(Clarivate
  • 2019年SCI影響因子出爐
    2019年6月20日,湯森路透Journal Citation ReportsⓇ2018年度SCI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正式發布。影響因子現已成為國際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不僅是衡量期刊價值和曝光的指標,同時也是衡量期刊的學術水平、以及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
  • 驚爆:明年SCI期刊影響因子計算重大改變
    這種方法與先前預期的政策變化一致。大多數文章的Early Access出版日期與最終出版日期在同一日曆年內。在新的政策下,WOS在JCR中對這些項目的處理不會改變。一篇Early Access出版日期為2020年、最終發表日期為2021年的文章,它帶來的引用將被計入構成2020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但不會計入2021期刊影響因子的分子。
  • SCI期刊2019影響因子預測(NC及PNAS發文最多,值得收藏)
    現在,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8年影響因子大於9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共281本,我們發現:【1】2019年各雜誌IF大體上與2018年持平;【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222;Cell 35.795;Nature 42.382;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