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煩惱。廚房餐廳裡總是聽到一些煩人的「嗡嗡嗡」聲了。說來也奇怪,這蒼蠅個頭其實並不小,黝黑黝黑的還帶點或紅或綠色偏光,怎麼說都應該比較容易打吧。
可是事實上,一隻「活潑」的蒼蠅通常可以把一個人或是一群人耍得團團轉,我現在都還記得和爸爸媽媽一人一個蒼蠅拍在客廳追著一隻蒼蠅跑的畫面。
我們打不到蒼蠅是因為蒼蠅的迴避行為非常厲害,這是因為它們的反應速度特別快。並且在蒼蠅的眼中,我們人類的速度甚至是十分緩慢的。
同樣的時間,在我們眼中是勻速在走的。但站在蒼蠅的角度裡看,秒針每一次轉動都較人類視角緩慢。在烏龜眼裡則比原速快。
而不同物種對時間反應的差別這麼大,主要原因是視覺上出現了差異。
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大腦都會以每秒鐘固定的一個頻率從眼睛中提取單個圖像,再由大腦「腦補」串在一起形成連續畫面。
腦子接收圖像的速度被稱作「閃光融合頻率」。一般來說,個體越小的物種閃光融合頻率越高,因為小型生物更需要足夠的反應時間來躲避天敵的捕食。
通常情況下,我們人眼每秒能捕捉到的畫面為60幀,也就是平均每秒閃爍60次。
而蒼蠅的眼睛每秒可以接收到250幀的畫面信息。每秒平均閃爍250次。
是不是有一些驚訝,蒼蠅這方面的能力要比我們強四倍多。比如人要1秒鐘反應的東西,蒼蠅只需0.25秒就能反應過來了。
你眼中打蒼蠅的樣子:我快!準!狠!
所以在蒼蠅的視角裡,我們每一次的基礎攻擊都前搖過長,人家早就能預判我們將要擊打的位置。
蒼蠅視角中你打它的樣子
並且蒼蠅眼睛的視野範圍極其寬廣,具有近乎360度的環繞視野。能夠看到來自後方的危險。
具備了這樣一些條件之後,蠅蠅怪們躲避我們的拍打,完全就是小case。
悠閒地搓個小手
但是單單只有這些還不夠,每秒能接收這麼多幀的畫面,如果不配上更加敏捷靈活的身體,還是活不過五分鐘。
所以蒼蠅高機動性的翅膀對於整個迴避行為來說,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
一隻成熟的蠅蠅怪每秒鐘大約拍打翅膀200次,在躲避捕殺時次數更多。
它們拍打翅膀時,會在翅膀前沿兩側創造出前緣渦,是一種有點類似龍捲風的結構。而這個旋渦可以讓翅膀產生足夠的升力使蒼蠅懸停在空中。
能支持蒼蠅耍這麼高難度的空中雜技,背後的「引擎」也同樣不可小覷。這就涉及到了它們用於航行的兩種飛行肌肉。
對於可愛的蠅蠅們來說,它們揮動翅膀的主要肌肉並不是直接附在翅膀上的,而是長在胸腔的內壁上。
這組肌肉是飛行的力量肌肉。它們能夠自己激活,不需要被控制於中樞神經系統。專門用來給蒼蠅的飛行提供巨大的能量。
還有一組肌肉附著在翅膀的根部,是一套小型的控制肌肉。雖然力量不大,但是速度非常快。可以微調翅膀的轉軸,來影響飛行的高度和角度。
這一組微小的轉向肌對飛行的可操作性至關重要。別看它只佔了所有飛行肌肉質量總重的3%。但它足夠讓蒼蠅完成飛行途中所需要的一切轉向運動。
配上這兩副引擎,再加上蒼蠅強於我們四倍的反應能力,人類打起來確實會有一些困難。
不過既然蒼蠅有時間預判,那我們日後再拍蒼蠅時,就不能直接對準它拍,得預判蒼蠅之預判,往它們周圍打,運氣好的話就能做到愉快的「一擊爆頭」。
特別聲明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_44G-kE8lE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4/3/140325-insect-flight-aeronautical-engineering-blowflies-synchrotron/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08/080828135901.htm
圖片來源於
bing圖片、nationalgeographic、YouTube
我們旨在分享優質文章、原創作品,與您共同學習成長
本文如有侵權歡迎原作者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署名或刪除
如對本文有所意見或發現錯誤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