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基礎知識與統計實務》考試大綱
Ⅰ考核能力要求
《統計基礎知識與統計實務》是《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辦法》所規定的、獲取統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應當達到《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辦法》所規定的「具備從事統計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
《統計基礎知識與統計實務》的考核要求分為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
識記:了解有關概念、方法、公式的含義,並能正確表述和做出判斷。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有關概念和基本方法,並能掌握有關概念和方法的聯繫和區別。
簡單應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夠運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對有關的理論及實際問題進行定量和定性基本分析。
綜合應用:在簡單應用的基礎上,能用學過的多個知識點,綜合分析和解釋比較複雜的問題。
Ⅱ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採取閉卷筆試的方式,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試卷總分為100分。
2考核範圍包括本大綱考試內容所規定的知識點及知識點下的知識細目。
3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為:識記佔30%,領會佔40%,應用佔30%。
4試卷中試題的難易程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程度試題的分數比例為3∶3∶3∶1。
5本課程考試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綜合應用題。其中,單項選擇題30題,每題1分,共30分;多項選擇題10題,每題2分,共20分;判斷題20題,每題1分,共20分;綜合應用題3題,每題10分,共30分。
Ⅲ考核內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部分 總論
一、考核內容
1統計的相關概念
(1)統計的涵義
2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1)總體和個體
(2)樣本與樣本單位
(3)指標與標誌
(4)變異和變量
3統計的過程
(1)統計的工作過程
(2)統計的認識過程
二、考核要求
1統計的相關概念
識記:①統計工作的定義;②統計資料的定義;③統計學的定義。
領會:①統計不同涵義之間的關係。
2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識記:①總體的定義;②個體的定義;③樣本的定義;④樣本單位的定義;⑤指標的定義;⑥標誌的定義;⑦標誌的分類;⑧標誌值的定義;⑨變異的定義;⑩變量的定義。
領會:①總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②指標與標誌之間的關係;③總體的基本特徵。
3統計的過程
識記:①統計的認識過程。
領會:①統計的工作過程。
第二部分 統計調查
一、考核內容
1統計調查的相關概念
(1)統計調查的定義
(2)統計調查的基本要求
(3)統計調查的分類
2統計調查的方案
(1)統計調查方案的內容
(2)調查目的
(3)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
(4)調查項目和調查表
(5)調查時間、調查期限和調查空間
(6)調查的組織計劃
3統計調查的方式
(1)普查
(2)概率抽樣調查
(3)重點調查
(4)典型調查
4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
(1)原始資料搜集的方法
(2)次級資料搜集的方法
(3)企業事業單位統計資料的搜集
(4)統計資料的報送形式
5統計調查資料的質量控制
(1)統計調查誤差的種類
(2)統計調查誤差的控制途徑
二、考核要求
1統計調查的相關概念
識記:①統計調查的定義;②原始資料的定義;③次級資料的定義;④統計調查的基本要求。
領會:①統計調查的分類。
2統計調查的方案
識記:①統計調查方案的定義;②調查目的的定義;③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的定義;④調查項目和調查表的定義;⑤調查項目的注意事項;⑥調查表的構成形式;⑦調查時間、調查期限和調查空間的定義;⑧調查組織計劃的定義。
領會:①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的關係。
3統計調查的方式
識記:①普查的概念;②普查的組織方式;③概率抽樣調查的定義;④概率抽樣調查的誤差;⑤重點調查的定義;⑥典型調查的定義。
領會:①概率抽樣調查的特點;②概率抽樣調查的方法。
4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
識記:①原始資料的搜集方法;②次級資料的搜集方法;③企業事業單位統計資料的搜集;④統計資料的報送形式。
5統計調查資料的質量控制
識記:①統計調查誤差的種類;②統計調查誤差的控制途徑。
第三部分 統計整理
一、考核內容
1統計整理的相關概念
(1)統計整理的定義
(2)統計整理的意義
(3)統計整理的步驟
2統計分組
(1)統計分組的定義
(2)統計分組的作用
(3)統計分組的原則
(4)統計分組的方法
(5)統計分組體系
3統計分布
(1)統計分布的概念
(2)統計分布的編制過程
(3)組距式變量數列編制的基本概念
(4)統計分布的表示方法
4統計表
(1)統計表的概念
(2)統計表的構成和內容
(3)統計表的分類
(4)統計表的編制規則
二、考核要求
1統計整理的相關概念
識記:①統計整理的定義;②統計整理的意義;③統計整理的步驟。
2統計分組
識記:①統計分組的定義;②統計分組的作用;③統計分組的原則;④統計分組的關鍵;⑤分組標誌選擇的原則;⑥劃分各組界限;⑦統計分組體系。
3統計分布
識記:①統計分布的定義;②統計分布的分類;③變量數列的分類;④組距與組數的定義;⑤等距數列與不等距數列的定義;⑥組限與組中值的定義;⑦頻數與頻率的定義;⑧統計分布的表示方法;⑨列表法;⑩折線圖;11曲線圖;12餅圖。
領會:①組距與組數的關係;②直方圖。
簡單應用:①統計分布的編制過程;②組中值的計算;③頻數與頻率的計算。
4統計表
識記:①統計表的定義;②統計表的作用;③統計表的構成;④統計表的內容;⑤統計表的編制規則。
領會:①統計表的分類。
第四部分 統計指標
一、考核內容
1統計指標的相關概念
(1)統計指標的定義
(2)統計指標體系
(3)統計指標的特點
(4)統計指標的分類
2總量指標
(1)總量指標的定義
(2)總量指標的種類
(3)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
(4)總量指標的統計要求
3相對指標
(1)相對指標的定義
(2)相對指標的作用
(3)相對指標的分類
(4)相對指標的統計要求
4平均指標
(1)平均指標的定義
(2)平均指標的作用
(3)平均指標的計算
(4)平均指標的統計要求
5變異指標
(1)變異指標的定義
(2)變異指標的作用
(3)變異指標的計算
二、考核要求
1統計指標的相關概念
識記:①統計指標的定義;②統計指標的作用;③統計指標體系的定義;④統計指標的特點;⑤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的定義。
領會:①統計指標的分類。
2總量指標
識記:①總量指標的定義;②總量指標的作用;③單位總量和標誌總量的定義;④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的定義;⑤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⑥總量指標的統計要求。
領會:①總量指標的分類;②單位總量和標誌總量的關係;③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的區別。
3相對指標
識記:①相對指標的定義;②相對指標的計量形式;③相對指標的作用;④相對指標的分類;⑤相對指標的統計要求。
簡單應用:①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的定義及計算方法;②計劃執行進度相對指標的定義及計算方法;③結構相對指標的定義及計算方法;④比例相對指標的定義及計算方法;⑤比較相對指標的定義及計算方法;⑥強度相對指標的定義及計算方法。
4平均指標
識記:①平均指標的定義;②平均指標的特點;③平均指標的分類;④平均指標的作用;⑤調和平均數的定義;⑥眾數的定義;⑦中位數的定義。
綜合應用:①算術平均數的定義、分類及計算方法。
5變異指標
識記:①變異指標的定義;②全距的定義;③平均差的定義。
領會:①變異指標的作用。
簡單應用:①標準差係數的定義及計算方法。
綜合應用:①方差和標準差的定義及計算方法。
第五部分 時間序列
一、考核內容
1時間序列的相關概念
(1)時間序列的定義
(2)時間序列的作用
(3)時間序列的分類
(4)時間序列的編制原則
2時間序列的水平指標
(1)發展水平
(2)平均發展水平
(3)增長量
(4)平均增長量
3時間序列的速度指標
(1)發展速度
(2)增長速度
(3)平均發展速度
(4)平均增長速度
二、考核要求
1時間序列的相關概念
識記:①時間序列的定義;②時間序列的作用;③時間序列的分類;④時間序列的編制原則。
2時間序列的水平指標
識記:①發展水平的定義;②平均發展水平的定義;③增長量的分類;④逐期增長量和累計增長量的定義;⑤平均增長量的定義。
領會:①逐期增長量和累計增長量的關係。
簡單應用:①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時間序列平均發展水平的計算方法。
綜合應用:①總量指標平均發展水平的計算方法。
3時間序列的速度指標
識記:①發展速度的定義;②發展速度的分類;③定基發展速度和環比發展速度的定義;④增長速度的定義。
領會:①定基發展速度和環比發展速度的關係。
簡單應用:①平均發展速度、平均增長速度的定義及計算方法。
第六部分 統計指數
一、考核內容
1統計指數的相關概念
(1)統計指數的定義
(2)統計指數的分類
(3)統計指數的作用
2總指數的編制方法
(1)綜合指數及其編制方法
(2)平均指數及其編制方法
3指數體系及因素分析
(1)指數體系的相關概念
(2)指數因素分析法的步驟
(3)綜合指數體系的因素分析
4幾種常用的統計指數
(1)採購經理指數
(2)國房景氣指數
(3)企業景氣和企業家信心指數
(4)消費者信心指數
(5)股價指數
二、考核要求
1統計指數的相關概念
識記:①統計指數的定義;②個體指數和總指數的定義;③數量指標指數和質量指標指數的定義;④動態指數和靜態指數的定義;⑤統計指數的作用。
2總指數的編制方法
識記:①總指數的編制方法;②綜合指數的概念;③平均指數的定義。
領會:①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②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的關係。
簡單應用:①平均指數的編制方法。
綜合應用:①數量指標綜合指數和質量指標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及注意事項。
3指數體系及因素分析
識記:①指數體系的定義;②綜合指數體系的概念。
領會:①指數體系的作用;②指數因素分析法的步驟。
綜合應用:①綜合指數體系的因素分析的方法。
4幾種常用的統計指數
識記:①採購經理指數;②國房景氣指數;③企業景氣和企業家信心指數;④消費者信心指數;⑤股價指數。
第七部分 統計報告
一、考核內容
1統計報告的基本概念
(1)統計報告的定義
(2)統計報告的作用
(3)統計報告的特點
(4)統計報告的分類
2統計報告的寫作
(1)統計報告的寫作要求
(2)統計報告的寫作流程
二、考核要求
1統計報告的基本概念
領會:①統計報告的定義;②統計報告的作用;③統計報告的特點;④統計報告的分類。
2統計報告的寫作
識記:①統計報告的寫作要求;②統計報告的寫作流程。
第八部分 統計實務基本概念
一、考核內容
1統計報表制度
(1)統計報表制度的定義
(2)統計報表制度的分類
(3)統計報表制度的管理機構
(4)統計報表制度的管理原則與事後監督
(5)統計報表制度的貫徹與實施
2統計單位
(1)統計單位的概念
(2)統計單位的劃分
(3)統計單位的統計原則
3企業一套表
(1)企業一套表的定義
(2)企業一套表的實施意義
(3)實施企業一套表的規劃和目標
(4)實施企業一套表的基本思路
(5)企業一套表的相關概念
4主要統計指標
(1)國內(地區)生產總值
(2)工業生產增長速度
(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4)住宅銷售價格指數
(5)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
(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糧食產量
(9)單位國內(地區)生產總值能耗
(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2)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二、考核要求
1統計報表制度
識記:①統計報表制度的定義;②統計報表制度的分類;③國家統計報表制度;④統計報表制度的管理機構;⑤統計報表制度的管理原則與事後監督;⑥統計報表制度的貫徹與實施。
2基本單位
識記:①統計單位的概念;②統計活動的劃分;③個體經營戶。
領會:①法人單位;②產業活動單位;③法人單位和產業活動單位的關係;④統計單位的統計原則。
3企業一套表
識記:①企業一套表的定義;②企業一套表的實施意義;③實施企業一套表的規劃和目標;④實施企業一套表的基本思路。
領會:①企業一套表的相關概念。
4主要統計指標
識記:①國內(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糧食產量、單位國內(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等統計指標的資料來源、數據公布。
領會:①國內(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糧食產量、單位國內(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等統計指標的基本定義、核算(編制/統計)方法。
第九部分 統計標準
一、考試內容
1統計標準概述
(1)統計標準的相關概念
(2)統計分類標準化的作用
(3)統計分類標準化的特點
2常用統計標準
(1)組織機構代碼
(2)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3)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4)統計用區劃代碼
(5)城鄉劃分代碼
(6)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
(7)企業登記註冊類型
(8)企業控股情況劃分
二、考核要求
1統計標準概述
識記:①統計標準的相關概念;②統計分類標準化的作用;③統計分類標準化的特點。
2常用統計標準
識記:①組織機構代碼;②國民經濟行業分類;③統計用區劃代碼;④城鄉劃分代碼;⑤企業登記註冊類型。
領會:①三次產業劃分規定;②企業控股情況劃分。
簡單應用:①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
第十部分 企業主要統計報表
一、考核內容
1基本單位統計
(1)基本單位的統計方法
(2)基本單位的統計內容
2從業人員及工資統計
(1)從業人員統計
(2)工資總額統計
3財務統計
(1)財務統計的定義
(2)資產負債
(3)損益及分配
(4)人工成本及增值稅
(5)土地和固定資產支出
4生產活動統計
(1)生產活動統計的定義
(2)國民經濟生產活動總體統計
(3)國民經濟生產活動分行業統計
二、考核要求
1基本單位統計
識記:①基本單位的統計方法;②基本單位的統計內容。
2從業人員及工資統計
領會:①從業人員期末人數;②從業人員工資總額。
綜合應用:①從業人員平均人數;②從業人員平均工資。
3財務統計
識記:①財務統計的定義;②人工成本及增值稅;③土地和固定資產支出。
領會:①營業收入;②營業成本。
簡單應用:①資產總計;②負債合計;③所有者權益合計。
4生產活動統計
識記:①生產活動統計的定義;②建築業總產值;③批發和零售業總產值;④住宿和餐飲業總產值。
簡單應用:①農業總產值;②工業總產值。
綜合應用: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總體統計。
Ⅳ考試題型示例
一、單項選擇題
(每題只有1個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選項的代表字母填寫在答題紙上;每題1分,30道題,共30分)
1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調查對象包括的商品(服務)共( )。
A六大類 B七大類
C八大類 D九大類
二、多項選擇題
(每題有2個或2個以上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選項的代表字母填寫在答題紙上,多選、錯選、漏選、未選均不得分;每題2分,10道題,共20分)
1當前,我國統計上劃分大中小微企業依據的指標是( )。
A從業人員 B工資總額
C資產總額 D營業收入
E利潤總計
三、判斷題
(判斷對錯,正確的劃「√」,錯誤的劃「×」;將各題答案符號填寫在答題紙上,每題1分,20道題,共20分)
1我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一般採用「產品法」進行計算。( )
四、綜合應用題
(每題有若干組答案選項,每組有1個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選項的代表字母填寫在答題紙上;每題10分,其中每組2分,3道題,共30分)
1為了解北京市2010年統計從業資格考試情況,北京市統計局從所有參加考試的人員中隨機抽取了200人進行調查,這200人的考試成績統計資料如下:
分數
人數(人)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18
52
73
44
13
合 計
200
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題幹中北京市統計局的行為屬於( )。
A統計資料 B統計學
C統計工作 D統計方案
(2)題幹中的變量是( )。
A分數 B人數
C分數的具體數值 D人數的具體數值
(3)題幹中北京市統計局所採用的抽樣方式屬於( )。
A簡單隨機抽樣 B多階段抽樣
C分層隨機抽樣 D整群隨機抽樣
(4)題幹中所抽取的200人構成一個( )。
A總體 B樣本
C總體單位 D樣本單位
(5)題幹中200人的平均成績是( )。
A74分 B74.1分
C75分 D75.1分
《統計法基礎知識》考試大綱
Ⅰ考核能力要求
《統計法基礎知識》是《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辦法》所規定的、獲取統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必考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應當達到《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辦法》所規定的「熟悉國家相關的統計法規」的要求。
《統計法基礎知識》的考核要求分為識記、領會、簡單應用和綜合應用。
識記:了解有關概念、方法、公式的含義,並能正確表述和做出判斷。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有關概念和基本方法,並能掌握有關概念和方法的聯繫和區別。
簡單應用:在領會的基礎上,能夠運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對有關的理論及實際問題進行定量和定性基本分析。
綜合應用:在簡單應用的基礎上,能用學過的多個知識點,綜合分析和解釋比較複雜的問題。
Ⅱ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採取閉卷筆試的方式,考試時間為120分鐘,試卷總分為100分。
2考核範圍包括本大綱考試內容所規定的知識點及知識點下的知識細目。
3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為:識記佔30%,領會佔40%,應用佔30%。
4試卷中試題的難易程度分為:易、較易、較難、難四個等級。每份試卷中不同難易程度試題的分數比例為3∶3∶3∶1。
5本課程考試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案例分析題。其中,單項選擇題30題,每題1分,共30分;多項選擇題10題,每題2分,共20分;判斷題20題,每題1分,共20分;案例分析題3題,每題10分,共30分。
Ⅲ考核內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部分 統計法基本問題
一、考核內容
1統計法概述
(1)政府統計與統計法
(2)統計法的概念和特點
(3)統計法的表現形式
(4)統計法的作用
2統計法的基本原則
(1)保障統計工作統一性原則
(2)統計機構依法履行職責原則
(3)統計調查對象依法履行義務原則
(4)維護統計調查對象合法權益原則
(5)保障統計信息社會共享原則
3統計管理體制
(1)我國現行統計管理體制的主要內容
二、考核要求
1統計法概述
識記:①依法統計的必要性;②統計法律;③統計行政法規;④地方性統計法規;⑤統計行政規章。
領會:①政府統計的概念、特徵、功能和任務;②統計法的概念、特點和作用。
2統計法的基本原則
領會:①保障統計工作統一性原則的主要內容;②統計機構依法履行職責原則的主要內容;③統計調查對象依法履行義務原則的主要內容;④維護統計調查對象合法權益原則主要內容;⑤保障統計信息社會共享原則的主要內容。
3統計管理體制
識記:①我國現行統計管理體制的主要內容。
第二部分 統計調查管理
一、考核內容
1統計調查的分類
(1)政府統計調查
(2)民間統計調查
2統計調查項目
(1)統計調查項目的概念及分類
(2)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及審批
(3)編制統計調查項目的原則
3統計調查制度與統計標準
(1)統計調查制度的制定
(2)統計標準的概念及主要內容
(3)統計標準的分類
4統計調查方法
(1)關於統計調查方法的法律規定
5統計調查證件
(1)統計調查證件管理的意義
(2)統計調查證件管理的主要內容
二、考核要求
1統計調查的分類
識記:①政府統計調查的分類;②民間統計調查的特點;③涉外統計調查的內容。
領會:①政府統計調查的特點。
2統計調查項目
識記:①統計調查項目的概念;②國家統計調查項目;③部門統計調查項目;④地方統計調查項目;⑤統計調查項目的審批程序。
領會:①國家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及審批;②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及審批;③地方統計調查項目的制定及審批;④編制統計調查項目的原則。
3統計調查制度與統計標準
識記:①統計調查制度的概念;②國家統計標準;③部門統計標準;④其他統計標準。
領會:①統計調查制度的制定;②統計調查制度的法律效力;③統計標準的概念、內容及分類。
4統計調查方法
領會:①關於統計調查方法的法律規定。
5統計調查證件
識記:①統計調查證件管理的意義;②統計調查證件管理的主要內容。
第三部分 統計資料的管理和公布
一、考核內容
1統計資料管理和公布概述
(1)統計資料的特徵
(2)統計資料管理體制
2統計資料的審核和歸檔
(1)統計資料的審核
(2)統計資料的歸檔
3統計資料的提供和公布
(1)統計資料的提供
(2)統計資料的公布
4統計資料的保密
(1)國家秘密統計資料的保密
(2)商業秘密的保密
(3)個人信息的保密
(4)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的保密
二、考核要求
1統計資料管理概述
識記:①統計資料管理體制;②統計資料的管理;③統計信息共享。
領會:①統計資料的法律特徵。
2統計資料的審核和歸檔
識記:①統計資料審核的法律要求;②統計調查對象設置原始記錄、統計臺帳;③統計機構、統計人員對錄入統計資料進行審核;④保管統計資料的範圍;⑤保管統計資料的機構和職責;⑥保管統計資料的方法。
領會:①統計調查對象審核和籤署統計資料。
3統計資料的提供和公布
識記:①統計資料的提供的定義;②為黨政機關提供有關統計資料;③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之間提供有關統計資料;④統計資料的公布的定義;⑤公布統計資料的權限;⑥統計資料公布的程序;⑦統計資料公布的方式。
領會:①統計資料的定期公布制度。
4統計資料的保密
領會:①國家秘密統計資料的概念和特徵;②商業秘密的概念和特徵;③個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徵;④能夠識別或者推斷單個統計調查對象身份的資料的種類。
第四部分 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
一、考核內容
1統計機構的設置及職責
(1)政府綜合統計機構的設置及職責
(2)部門統計機構或者統計負責人的設置及職責
2統計人員
(1)統計人員的概念
(2)統計人員的職權
(3)統計人員的職責
(4)統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要求
3統計從業資格
(1)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製度的實施及其意義
(2)統計從業資格及其範圍
(3)統計從業資格認定的主管機關及其主要職責
(4)取得統計從業資格的程序
(5)統計從業資格證書
二、考核要求
1統計機構的設置及職責
識記:①政府綜合統計機構的設置及職責;②部門統計機構或者統計負責人的設置及職責。
領會:①獨立的統計機構的含義。
2統計人員
識記:①統計人員的概念;②統計人員的職權;③統計人員的職責。
領會:①統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要求。
3統計從業資格
識記:①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製度的實施;②統計從業資格認定工作的主管機關及其主要職責;③統計從業資格證書;④統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使用;⑤統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管理。
領會:①實行統計從業資格認定製度的意義;②統計從業資格及其範圍;③取得統計從業資格的程序;④統計從業資格與統計專業職務的區別;⑤統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
第五部分 統計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
一、考核內容
1統計違法行為
(1)統計違法行為的概念及特徵
(2)統計違法行為的種類
2統計法律責任
(1)統計法律責任的概念及特徵
(2)行政法律責任
(3)刑事法律責任
二、考核要求
1統計違法行為
識記:①違法的概念。
領會:①統計違法行為的概念及特徵;
綜合應用:①統計違法行為的種類。
2統計法律責任
識記:①法律責任的概念。
領會:①統計法律責任的概念及特徵;②統計行政法律責任的概念及分類;③統計行政處罰的概念、特徵和原則;④處分的概念及特徵;⑤刑事法律責任。
綜合應用:①統計法律責任的分類;②統計行政處罰的種類;③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④關於通報,取消榮譽稱號、追繳獲得的物質利益和撤銷晉升的職務,批評教育的規定。
第六部分 統計監督檢查與行政爭議的解決
一、考核內容
1統計監督檢查
(1)統計監督檢查的概念及特徵
(2)統計監督檢查的內容
(3)統計監督檢查的方式
2統計違法案件查處程序
(1)立案
(2)調查
(3)處理
(4)結案
3統計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
(1)統計行政複議
(2)統計行政訴訟
二、考核要求
1統計監督檢查
識記:①統計監督檢查的方式。
領會:①統計監督檢查的概念;②統計監督檢查的特徵。
簡單應用:①統計監督檢查的內容。
2統計違法案件查處程序
識記:①案件調查報告的內容;②案件的告知義務。
領會:①立案的基本條件;②案件調查的主要內容。
簡單應用:①案件的聽證程序;②案件的處理要求;③案件的結案要求。
綜合應用:①統計違法案件查處的程序。
3統計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
領會:①統計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的概念、特徵、範圍、管轄及程序。
綜合應用:①如何進行統計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活動。
Ⅳ考試題型示例
一、單項選擇題
(每題只有1個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選項的代表字母填寫在答題紙上;每題1分,30道題,共30分)
1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及個體工商戶和個人等統計調查對象,接受政府統計調查是法律規定的( )。
A職權 B權利
C職責 D義務
二、多項選擇題
(每題有2個或2個以上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選項的代表字母填寫在答題紙上,多選、錯選、漏選、未選均不得分;每題2分,10道題,共20分)
1在現代社會中,法律是政府統計活動的( )。
A科學根據 B基本依據
C技術支持 D公眾基礎
E根本保障
三、判斷題
(判斷對錯,正確的劃「√」,錯誤的劃「×」;將各題答案符號填寫在答題紙上,每題1分,20道題,共20分)
1政府統計調查所搜集到的全部統計資料都應當及時向社會公開。( )
四、案例分析題
(每題有若干組答案選項,每組有1個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選項的代表字母填寫在答題紙上;每題10分,其中每組2分,3道題,共30分)
1某國有企業領導由國資管理部門任命,為超額「完成」年度工作計劃,爭當優秀企業,獲得獎勵獎金,授意統計員將企業實際年產值7.23億元上報為9.78億元,由此被省級國資管理部門評選為當年的優秀企業,並獲得了相應的獎金。統計機構在審核該企業上報的統計資料時,發現了相關問題,向該企業發出《統計檢查查詢書》,該企業在規定的期限內未予答覆。統計機構遂派統計執法檢查人員到該企業進行統計執法檢查,但該企業以企業負責人出差、統計人員生病住院、會計人員外出培訓為由,表示無法接受檢查。
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該企業在報送統計資料中的違法行為是( )。
A提供不真實的統計資料
B提供不完整的統計資料
C單位負責人要求統計人員偽造、篡改統計資料
D利用虛假統計資料騙取榮譽稱號、物質利益或者職務晉升
(2)在統計監督檢查過程中該企業的違法行為是( )。
A拒絕答覆《統計檢查查詢書》
B拒絕、阻礙統計調查
C隱匿原始記錄、憑證、統計臺帳、統計調查表
D拒絕提供檢查所需的相關證明和資料
(3)對該企業的統計違法行為可以給予的行政處罰是( )。
A責令停產停業 B通報批評
C責令改正 D警告
(4)對該企業的領導可以採取的處理措施是( )。
A由統計機構給予警告
B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給予該企業負責人處分
C由統計機構給予記過處分
D罰款
(5)該企業的領導對所受處理不服,可以採取的措施是( )。
A統計行政複議 B統計行政訴訟
C申請聽證 D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