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曾在《登高》中嘆道:「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到秋天,落葉便會蕭蕭而下,漫山遍野的綠意也會換上秋衣,在悽冷的秋風中,滾滾長江東流而去,不留下一絲眷戀。古人擅長以枯樹鳴悲,今人卻常以新芽寄託希冀,即使是一棵小小的樹苗,也已被賦予了太多意義。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的環保意識逐漸加強,在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中國卻為世界增添了一抹綠色。當然,沒有任何成功是一蹴而就的,退耕還林的過程也充滿了曲折。為了構造一個完美的生態系統,我國曾從國外引進了許多蘊含巨大經濟價值的樹木,但不曾想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外來樹種的弊端也慢慢浮現了出來。
桉樹,又稱尤加利樹,在全世界範圍內共有600餘種,原產地為澳洲大陸,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島,以及菲律賓群島也有少量分布。另外,桉樹的適應性很強,從熱帶到溫帶、從濱海到內地、從平原到高山,均有它的一席之地。19世紀,人類發現了桉樹的價值,他們通過跨洋航海,把它移植到了世界各地,在中國的福建、廣西、四川等地,均有桉樹的影子。
桉樹生長速度快,對肥料要求高,不出幾年,就能長到20米高。正因如此,桉樹才會擁有廣泛的用途。20世紀初,桉樹造紙的技術誕生,許多造紙廠都會利用其平均長度為0.75-1.30毫米的纖維生產牛皮紙和列印紙,不但大大節約了成本,還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步驟。另外,藍桉和直杆桉還是提取桉葉油的主材料,桉葉油含桉葉醇,可以被廣泛應用於牙膏、食品、醫藥等領域。
除此之外,桉樹還有一個讓人慾罷不能的優勢:葉子中含有微量黃金。澳洲科學家曾通過X光射線發現了桉樹的葉子中的黃金,這是因為桉樹擁有發達的根系統,乾旱時,它會深入地下尋找水源,一些根系觸及金礦之後,便會攝取極少量的金子,經由根部稀釋之後,金子就會進入樹木的經絡系統,所以在樹葉頂端,就會形成較大的金質結晶。
遺憾的是,儘管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生物體內發現黃金,但提取起來卻毫無意義,因為只有把500棵生長在金礦區的桉樹葉子中蘊含的黃金聚集起來,才夠打造一枚戒指。另外,桉樹還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總體來說,桉樹的利用率在90%以上。然而,桉樹的好處再多,也避免不了它淪為「缺德樹」的命運。
桉樹對土壤的肥料和養分要求極大,凡是它生長的地區,土地肥力都會下降乃至枯竭,到了最後,甚至還會引發山體滑坡和洪澇災害。另外,桉樹無法給動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棲息環境,長此以往,會造成生物多樣性水平極低、食物鏈斷裂等危害,引發嚴重的生態危機。因此,我國已經不再鼓勵種植桉樹,而是積極尋求替代品,爭取把桉樹帶來的不利影響挽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