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湖南將保存一部分月球土壤,只為祭奠一名偉人

2020-11-24 虹軍事

根據新華社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代表著我國探月工程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悉,嫦娥五號將在月球上採集約重2千克的月球土壤,並將這些樣品帶回地球以便進一步的研究。

此前,在2019年的航天日晚會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表示,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會分為兩份保存,一份保存在北京,另外一份則保存在湖南。

"一名偉大的詩人曾寫過這樣的詩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現在我們實現了'九天攬月',所以把月球土壤放到他的家鄉——湖南,也是對他的一種告慰。"

要知道,月球土壤十分寶貴。在中國發射嫦娥5號之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了在月球採集土壤並返回的技術。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一共發射了三艘無人月球採樣飛船,一共獲得了300多克月球土壤;而美國直接向月球派出了12名航天員,十幾年的時間內,他們一共採集了約380多千克月球土壤。

1978年5月,美國的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在訪華期間,為表示友好,贈送給中國一塊僅有1克重的月巖樣品。而這一塊僅有1克的巖石,還要被分成兩份,一份留在博物館,一份給科學家們去研究。而當時我國的科學家們僅僅是通過這0.5克的巖石,就發表了整整14篇論文。

近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美俄都對於探索月球都失去了興趣,而中國則在這方面迎頭趕上。此次嫦娥5號將會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帶回地球,而這將是時隔44年,人類再次從月球帶回土壤樣本。

採集月球樣本絕不是"九天攬月"的終點,不久的將來,我國也將實現真人的"九天攬月"。2019年,吳偉仁院士就曾經表示,2022、23年左右,中國將會繼續發射嫦娥系列探測器,執行一些相關的實驗,而在做好一切準備後,大概10年後中國將會實現載人登月,並在月球建立國際空間站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11月10日到19日期間,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多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0000米,實現了詩的後半句——"可下五洋捉鱉"。

雖然"奮鬥者"號潛水器並沒有捉一隻海龜回來,但是這艘潛水器卻是人類有史以來深入萬米深海的載人最多、體型最大的潛水器,取得了十分豐富的科研技術經驗和成果,完美詮釋了"可下五洋捉鱉"的寓意,值得驕傲自豪!

(編輯:獨賢)

相關焦點

  • 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登陸,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共採取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科學家指出,月球的風暴洋地區形成時間相對較晚,是研究月球構成的絕佳地點。嫦娥五號按計劃採集到月球土壤樣品後,將會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嫦娥五號帶回月球土壤將部分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代表了我國將第一次可以從「地外天體採樣」回來。簡單的說,嫦娥五號到達月球後,會採取月球的土壤並帶回祖國供科學家們研究。根據探月工程的計劃,「嫦娥五號」將會在月球的呂姆克山附近著陸,根據我國科學家們的分析,呂姆克山附近是研究月球構成的最佳地點!將會在在此地鑽取一個大約有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然後採取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這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工程!為我們的科學家們和太空人們點讚!
  • 探月總設計師說,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登陸,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共採取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科學家指出,月球的風暴洋地區形成時間相對較晚,是研究月球構成的絕佳地點。嫦娥五號按計劃採集到月球土壤樣品後,將會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部分月球土壤將永久保存在毛澤東主席的故鄉,湖南
    (原創作品 敬請關注討論)今日凌晨,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寄託著億萬人民期望的長徵五號火箭順利發射升空,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軌道。嫦娥正在「奔月」途中,預計需要近四天時間抵達月球。這次「長五」從發射到將有效載荷運送到預設軌道後星箭分離,總共用了2187秒。當記者問現場的總工程師給長五這次發射打多少分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120分或者150 分!
  • 探月總設計師:帶回的月球土壤將部分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2020年11月24日這一天註定是要載入史冊的一天,所有中華兒女都將銘記這振奮人心的一天。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一新創舉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嫦娥五號從月球上帶回的樣本將會分為兩份保存,一份保存在北京,一份保存在湖南。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現在我們實現了「九天攬月」,要把月土放到湖南是對毛主席的告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嫦娥五號、「奮鬥者」號依然實現毛主席的期願。這則新聞下許許多多人都發表了對偉大的毛主席和為了國家富強犧牲的英雄的懷念和敬畏。
  • 嫦娥五號月軌無人交會對接:速度控制成關鍵,將進行接收樣品、關蓋...
    除了月球引力的環境影響以外,交會對接過程中,由於兩個太空飛行器重量差異很大,一旦速度控制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兩器相撞,從而導致對接的失敗。彭兢說,這是第一次在月球軌道上做無人交會對接,返回器在環月軌道上還要動作,要接收樣品而且要關蓋,把密封封裝裝置和月球樣品,完好地保存在返回器裡,這些動作過去是沒有做過的。
  • NASA計劃向私營企業購買月球土壤——將用於「重返月球」
    月球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將向私營公司收購來自月球的塵土、巖石等資源。NASA希望這些私營企業在2024年前可以向他們提供50到500g的月球土壤,NASA將為此支付1.5萬至2.5萬美元。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坦周四(9月10日)宣布,採集月球上的材料將成為NASA開發項目中的一部分,這一項目目的是幫助太空人為未來登月或前往火星等其他太空領域的探索打下基礎。
  • 國家航天局: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吳豔華表示,一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 中國「嫦娥」九天攬月,將帶回2KG月球土壤,為何沒有美國多?
    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一句話,要「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如今這句話就要實現了。不過需要知道的是,嫦娥5號的成功發射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但是在歷史上,美國和前蘇聯已經前後進行了9次月球土壤採集,其中前蘇聯3次,美國6次。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嫦娥」此次九天攬月,將帶回2KG月球土壤,為何沒有美國多呢?美國帶回381.7公斤「月球土壤」登月一直是人類的共同夢想,而距離上一次人類登月已經過去53年。
  • 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有啥用,為啥要部分存放在湖南?
    而帶回來的月壤部分將會保存在湖南。那麼,月壤到底有什麼用?它跟地球土壤有什麼不一樣嗎?為什麼要存放在湖南?25日,記者採訪了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展陳部部長俞天石。「月壤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幫助科學家分析月表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也將為人類認識、開採月球資源探索路徑。」
  • 嫦娥五號為什麼只帶回來2公斤的月球土壤和巖石
    這幾天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已經在月球風暴洋上登陸了,正在進行月球土壤和巖石的採集工作,但是很多人感到好奇,為何嫦娥五號只採集了2公斤的樣本呢?很多網友疑惑當年的美國阿波羅計劃中的一次性帶回來了上百公斤的月球土壤,同時還帶回來了幾個大活人,所以也就有網友覺得是不是因為中國的長徵五號火箭太落後了。
  • 月球土壤的主要成分 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導語:土壤也分多種類型的土壤,主要區別在於其所含元素的不同。其實,每個星球的上的土壤是有一定區別的,例如,離我們最近的月球,其土壤成分和地球就不同。那麼,月球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呢?到底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一起來看看。
  • 探訪湖南韶山的嫦娥五號月球「土特產」異地災備點
    位於湖南韶山的清溪鎮石山村天鵝山,因嫦娥五號月球樣品將在這裡異地災備,受到外界關注。緣何選擇韶山作為月球樣品異地災備點?韶山將如何儲存這份特別的月球「土特產」?據韶山航天科技小鎮項目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該建築即為月球樣品存儲樓,建設面積約360平方米。存儲樓的地面一層,設有配電室、值班室、工具間等;地下一層則是月球樣品的存儲間。湖南大學是月球樣品存儲樓的建設單位。相關項目負責人說,對月球樣品容災備份存儲,國家有明確的建設要求,需要營造儘可能接近月球表面的局部人工環境,避免月球樣品風化或受到各種物理、化學過程影響。
  • 道德的力量在心中激蕩——清明節各地掀起祭奠雷鋒熱
    談起今年清明的祭奠雷鋒熱,南京政治學院文化教研室教授劉永昶說,「人們對崇高價值、淳樸風氣的嚮往如熊熊燃燒的火焰一樣從沒有熄滅過,祭奠雷鋒熱潮的興起,恰恰說明道德的力量蘊藏在每個人的心中,堅守雷鋒精神就是秉承人的道德良知、順應內心的道德呼喚、奉行民族的道德認同,是一種堅定的道德定力。」
  • 嫦娥五號將從月球帶回土壤研究,為什麼美國也想得到這些土?
    直到阿波羅登月後,人類取得了大量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之後,通過對這些樣本的分析,才最終提出一個目前被主流所接受的說法:小行星撞擊說。這個理論認為,在地球形成後不久,地球被一顆大小與火星差不多的小行星「忒伊亞」撞擊,這次撞擊讓「忒伊亞」整體被撞碎,地球的一部分地幔物質也被撞飛。
  • 「月球是溼的!」NASA正式宣布在月球上發現水
    此前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了某種形式的氫,但無法區分水和它的近親化學物羥基(OH)。來自這個位置的數據顯示,水的濃度為百萬分之100到412,大約相當於一瓶12盎司的水,被困在遍布月球表面的一立方米土壤中。美國宇航局的保羅·赫茲說,「現在我們知道它就在那裡。這一發現挑戰了我們對月球表面的理解,並對與深空探測相關的資源提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