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華社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代表著我國探月工程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悉,嫦娥五號將在月球上採集約重2千克的月球土壤,並將這些樣品帶回地球以便進一步的研究。
此前,在2019年的航天日晚會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表示,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土壤將會分為兩份保存,一份保存在北京,另外一份則保存在湖南。
"一名偉大的詩人曾寫過這樣的詩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現在我們實現了'九天攬月',所以把月球土壤放到他的家鄉——湖南,也是對他的一種告慰。"
要知道,月球土壤十分寶貴。在中國發射嫦娥5號之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了在月球採集土壤並返回的技術。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蘇聯一共發射了三艘無人月球採樣飛船,一共獲得了300多克月球土壤;而美國直接向月球派出了12名航天員,十幾年的時間內,他們一共採集了約380多千克月球土壤。
1978年5月,美國的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在訪華期間,為表示友好,贈送給中國一塊僅有1克重的月巖樣品。而這一塊僅有1克的巖石,還要被分成兩份,一份留在博物館,一份給科學家們去研究。而當時我國的科學家們僅僅是通過這0.5克的巖石,就發表了整整14篇論文。
近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美俄都對於探索月球都失去了興趣,而中國則在這方面迎頭趕上。此次嫦娥5號將會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土壤帶回地球,而這將是時隔44年,人類再次從月球帶回土壤樣本。
採集月球樣本絕不是"九天攬月"的終點,不久的將來,我國也將實現真人的"九天攬月"。2019年,吳偉仁院士就曾經表示,2022、23年左右,中國將會繼續發射嫦娥系列探測器,執行一些相關的實驗,而在做好一切準備後,大概10年後中國將會實現載人登月,並在月球建立國際空間站!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11月10日到19日期間,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多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0000米,實現了詩的後半句——"可下五洋捉鱉"。
雖然"奮鬥者"號潛水器並沒有捉一隻海龜回來,但是這艘潛水器卻是人類有史以來深入萬米深海的載人最多、體型最大的潛水器,取得了十分豐富的科研技術經驗和成果,完美詮釋了"可下五洋捉鱉"的寓意,值得驕傲自豪!
(編輯: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