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女神!從985女大學生到預警機設計總師,她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20-10-04 電子科大本科招生

女性從事工程技術具有獨特的優勢,往往成為傑出的工程專家。我國預警機結構設計總師、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電子科技大學1992級陳竹梅校友,就是其中之一。

陳竹梅(圖右)

陳竹梅,1996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歷任中國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空中平臺系統部副部長,預警機系統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空基信息系統總體技術研究。先後擔任圓環工程、空警2×××預警雷達結構總設計師;空警5××、出口型及在研多型國產預警機副總設計師以及裝備預先研究項目負責人等。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防一等獎、創新管理一等獎等多個國家獎項,江蘇省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陳竹梅曾於2015年、2017年兩次回到母校電子科技大學舉辦講座,為成電學子分享知識。

"預警機——現代戰爭的關鍵角色"

2015年12月25日,陳竹梅作客人文·科學講座,為成電學子帶來了一場題為"預警機——現代戰爭的關鍵角色"的精彩講座。

"一個國家如果有較好的預警、監控、情報收集能力,即使戰機數量只有對手的一半,也可以贏得戰爭。"陳竹梅從預警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顯赫戰功切入,為師生們展現了預警機在現代戰爭的作用。她運用豐富的專業知識,系統地介紹了預警機的發展和預警機基本知識,給同學們展示了當今世界各國預警機的部署和發展態勢。她說,預警機研製成功不僅代表了中國人在預警機領域的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我軍國土由防空向攻防兼備的轉變,是打贏現代戰爭的關鍵

回顧中國預警機的研製歷程,陳竹梅說,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高瞻遠矚和英明決策下,我國預警機研製所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是我們中國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成功體現,凝聚了幾代軍工人的默默付出。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她飽含深情地給在座學子們詮釋了"自力更生、創新圖強、協同作戰、頑強拼搏"的預警機精神的內涵。她說,中國預警機從一無所有到領先世界,期間經歷了不知多少感動的故事,俯瞰來路,冷暖自知:有自豪,也有困難重重,有成功,也有奉獻犧牲,但是我們的預警機事業只能向前,中國不能沒有預警機。

陳竹梅告誡學生們說,當代學子一定要把"國家利益"這四個字埋在心底。她認為無論從事怎樣的工作,國家永遠應該是第一位的,沒有國就沒有家。成電從1956年建校至今,已經為我國各行各業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卓越的成電人,在電子行業,"成電"已經是一個響噹噹的品牌。"成電學子更應該肩負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希望。" 講座最後,陳竹梅以"看得見陽光,經得起風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自己"寄語成電學子,希望同學們可以做好自己,在祖國各個建設崗位上把技術做到最好,把管理做到最精,讓中國永遠站在世界前列。

"技術改變戰爭"

2017年11月3日,陳竹梅再次回到母校,為成電學子帶來了一場題為"技術改變戰爭"的精彩講座。

陳竹梅說,在新時代、新思想、新目標、新徵程的引領下,新技術的產生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技術不僅僅改變了戰爭的效率,也進一步改變了戰爭形態。她引用現代戰爭中多個案例論證了"技術改變戰爭"。她指出,1982年的敘以戰爭、1990年的海灣戰爭、1998年的科索沃戰爭,取勝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擁有預警機。預警機的主要功能是"預警探測+指揮控制"功能,不僅能夠看得更遠,而且也能夠指揮空中力量打得更準,還能承擔搜救等其他任務。有了預警機,才能建立起以預警機為核心的空地一體化作戰體系,構建戰役級軍事力量,預警機改變了空戰樣式,預警機的加入也進一步改變了戰爭形態,從數十年的徵戰邁向分鐘級決定戰爭的勝負。陳竹梅老師從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到機械化戰爭,再到信息化戰爭,對戰爭演變進行了解讀,生動地闡釋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群的高速發展,正推動著戰爭形態的快速發展。

談到如何選擇自己的武器,陳竹梅老師說,只有擁有了戰爭威懾才不會被欺負,所以我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研究氫彈、原子彈,確立了我國的大國地位,也讓我們有了更好的機遇發展經濟。而現在,戰略威懾已經從單純的核威懾轉變成了核威懾加常規武器。所以,新時代下的戰爭正面臨"空、天、陸、海、網電"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信息技術正推動新軍事變革新一輪的競賽。

就"創新"這一話題,陳竹梅老師告誡同學們說,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應該注意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方法以及創新的實現。她系統地介紹了創新的方法論,提出應當注重需求研究,把需求工程擺在創新的第一位。講座最後,陳竹梅老師以"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寄語成電學子,希望同學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一代,並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為現實。

電子科技大學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學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經過60餘年的建設,學校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致力於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素養、紮實基礎、知識綜合與集成創新能力,未來能引領學術前沿、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創新引領性人才,成為國內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的源頭,創新人才的基地。

求實求真、大氣大為,電子科技大學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服務國防建設和國家、地方經濟建設為己任,未來學校將繼續加強基礎前沿交叉研究,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為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


關注"電子科大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電子科技大學新聞中心

相關焦點

  • 榮獲科技進步特等獎,鷹擊18反艦飛彈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鷹擊18潛艦飛彈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意味著什麼呢?2012年至2016年,國家進步特等獎分別是:特高壓、雜交水稻、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京滬高鐵、第4代通訊技術。全部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科技項目。
  • 船建學院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造船系校友黃旭華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今天,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船建學院科技成果「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實現了交大辦學歷史的新突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黃旭華院士,是船建學院1949屆造船系的校友,與特等獎項目都來自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集中體現了船建學院在學校指導下,不斷加強學科建設、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 華師大與普華合作項目榮獲上海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5月19日,一年一度的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隆重表彰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由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院何積豐院士領銜,聯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普華基礎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單位共同完成的「面向重大工業裝備核心控制軟體的安全可信保障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 山東科技大學代表隊獲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特等獎
    近日,第九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成績揭曉,山東科技大學馬糧、周曉軍、孫宗濤、宋鑫、董承志組成的代表隊(帶隊教師:王育平、趙增輝),獲「理論設計與操作」團體賽第一名,並獲唯一特等獎,成為四屆團體賽比賽中第一支非211、985高校代表隊。
  • tan90°,西石大高數女神來教你
    近日,第五屆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成績揭曉。我校理學院楊藝芳老師榮獲全國一等獎和西北賽區特等獎。在本次現場講評賽中,楊藝芳老師以紮實的教學基本功、新穎的教學設計與循循善誘的課堂講解獲得在場專家的一致好評。最終,楊藝芳老師與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31名教師同獲傳統賽全國一等獎。
  • 【熱點關注】安大技術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最終,他們力克萬難,突破了技術封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喜人的成績:該項目2012年榮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榮獲工信部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年榮獲中國航空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歷時13個春秋艱苦卓越的攻關,該項目突破了9項核心關鍵技術,建立了複雜薄壁環件精確輾軋技術體系,取得了授權發明專利49項,制定了國家標準2項,獲得軟體著作權3項,滿足了國家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對精密環件的大量需求,並打開了外貿出口的大門,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這才是真女神!國寶級女院士獲國家獎勵100萬,一舉反超美國
    在大家的認知當中,女神的定義是什麼?難道僅是美麗、有氣質、身材好?相信很多人都不認同這個觀點,對社會甚至是對國家有貢獻的巾幗英雄,才是名副其實的女神。眾所周知,我國的軍事領域發展起步較慢,但是到目前為止,已經很大程度拉近了與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之間的差距,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國科技人才的付出。不過,說起軍事領域的功臣就不得不說起祝學軍。
  • 泰州靖江籍教授一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仲明供圖   在近日舉行的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靖江籍教授邵新宇帶領團隊研發的「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雷射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68年出生的邵新宇是靖江市東興鎮人,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 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西南賽區決賽在重慶科技學院落幕
    華龍網8月7日16時30分訊(何婷)日前,由中國化工協會、中國化工教育協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主辦,重慶科技學院承辦的2017年〝理真科技-陶氏化學-東方仿真杯〞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暨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西南賽區決賽成功落幕。
  • 四川「最美女大學生」名單公示!美在哪?→
    她是從內蒙古大草原走出來的小姑娘,是不斷挑戰極限、勇克難關的追夢者,是在世界賽道為國爭光的運動員,是獲得國家體育運動一級獎章殊榮後選擇繼續拼搏的奮鬥者。不斷奮起、永不氣餒、敢於拼搏、勇立潮頭、矢志報國——她就是楊樹青。張航婧(電子科技大學)張航婧,女,漢族,中共黨員,1998年5月生,四川西昌人,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2016級本科生。
  • 30名四川最美女大學生公示,有你同學嗎?
    張航婧(電子科技大學) 張航婧,女,漢族,中共黨員,1998年5月生,四川西昌人,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2016級本科生。
  • 她是長三甲總設計師,航天領域首位女院士,人稱「火箭女神」
    她是長三甲總設計師,航天領域首位女院士,人稱「火箭女神」關於火箭這一類的研發我們總會想到的是一群不解風情不懂浪漫的理工男,但是在我們的航天領域流傳著一句話就是「航天軍中無性別」,在我國的航天系統中也是有著非常傑出的女性在為我們的航天事業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稱「火箭女神」的長三甲總設計師我國航天領域第一位女院士姜傑
  • 國防科技大學:「開心小屋」裡的四位女教授
    「開心小屋」裡的4位女教授常常圍著電腦,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學術問題。李曉娟攝 2月底,北京。走下領獎臺,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某研究所研究員侯靜第一時間把情況發到 「開心辦公室」的微信群裡。手機的那頭,是她辦公室的3個好姐妹。「誰有好消息,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這已經是4人延續多年的習慣。
  • 湖南奪20項國家科技大獎 「兩系法雜交水稻」獲特等獎
    我省奪得20項國家科技大獎  「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主持完成項目還收穫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本報1月10日訊(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段愛珍)今天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
  • 面向國防重大需求 「五維一體」的國防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
    成果完成人:王海燕 張衛紅 李 勇 李春科 晁小榮 郭喜平 李玉龍 林歡歡 李 聖 謝發勤 侯 俊「五維一體」人才培養體系以培育研究生解決國防重大科技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導向,總結了研究生能力培養的五個要素,構建了理想構築工程、翱翔學術平臺、一論三品鏈路、三創一特平臺和多元協同機制五個維度的能力培養抓手,通過鑄魂、提素、育能、實戰和協同的途徑,最終實現培育國防科技創新人才的目標。
  • 第十二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理論設計與操作」團體賽在...
    第十二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理論設計與操作」團體賽在清華舉行清華新聞網8月11日電 8月7日-8日,第十二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理論設計與操作」團體賽在清華舉行。經過兩天三場比賽的激烈角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榮獲團體特等獎,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榮獲團體一等獎(清華大學作為上屆特等獎得主承辦賽事,不參加比賽)。
  • 荔枝軍事:將海天精神融入強軍夢 ——記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
    現任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氣象水文信息與指揮教研中心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員、科研先進個人、氣象海洋學院優秀教師,榮立三等功一次,獲得軍隊育才獎銀獎;發表論文50餘篇,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授權專利10項。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彭士祿榮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彭士祿榮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他主持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座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成功研製第一艘核潛艇、組織引進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指揮自主設計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為我國核潛艇實現從無到有的歷史性突破、第一座核電站技術路線確定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核動力領域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