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從事工程技術具有獨特的優勢,往往成為傑出的工程專家。我國預警機結構設計總師、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電子科技大學1992級陳竹梅校友,就是其中之一。
陳竹梅(圖右)
陳竹梅,1996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歷任中國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空中平臺系統部副部長,預警機系統研究所副所長,主要從事空基信息系統總體技術研究。先後擔任圓環工程、空警2×××預警雷達結構總設計師;空警5××、出口型及在研多型國產預警機副總設計師以及裝備預先研究項目負責人等。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防一等獎、創新管理一等獎等多個國家獎項,江蘇省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陳竹梅曾於2015年、2017年兩次回到母校電子科技大學舉辦講座,為成電學子分享知識。
2015年12月25日,陳竹梅作客人文·科學講座,為成電學子帶來了一場題為"預警機——現代戰爭的關鍵角色"的精彩講座。
"一個國家如果有較好的預警、監控、情報收集能力,即使戰機數量只有對手的一半,也可以贏得戰爭。"陳竹梅從預警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顯赫戰功切入,為師生們展現了預警機在現代戰爭的作用。她運用豐富的專業知識,系統地介紹了預警機的發展和預警機基本知識,給同學們展示了當今世界各國預警機的部署和發展態勢。她說,預警機研製成功不僅代表了中國人在預警機領域的技術水平,更重要的是實現了我軍國土由防空向攻防兼備的轉變,是打贏現代戰爭的關鍵。
回顧中國預警機的研製歷程,陳竹梅說,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高瞻遠矚和英明決策下,我國預警機研製所取得了巨大成功,這是我們中國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成功體現,凝聚了幾代軍工人的默默付出。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她飽含深情地給在座學子們詮釋了"自力更生、創新圖強、協同作戰、頑強拼搏"的預警機精神的內涵。她說,中國預警機從一無所有到領先世界,期間經歷了不知多少感動的故事,俯瞰來路,冷暖自知:有自豪,也有困難重重,有成功,也有奉獻犧牲,但是我們的預警機事業只能向前,中國不能沒有預警機。
陳竹梅告誡學生們說,當代學子一定要把"國家利益"這四個字埋在心底。她認為無論從事怎樣的工作,國家永遠應該是第一位的,沒有國就沒有家。成電從1956年建校至今,已經為我國各行各業培養出一大批優秀卓越的成電人,在電子行業,"成電"已經是一個響噹噹的品牌。"成電學子更應該肩負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希望。" 講座最後,陳竹梅以"看得見陽光,經得起風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自己"寄語成電學子,希望同學們可以做好自己,在祖國各個建設崗位上把技術做到最好,把管理做到最精,讓中國永遠站在世界前列。
2017年11月3日,陳竹梅再次回到母校,為成電學子帶來了一場題為"技術改變戰爭"的精彩講座。
陳竹梅說,在新時代、新思想、新目標、新徵程的引領下,新技術的產生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技術不僅僅改變了戰爭的效率,也進一步改變了戰爭形態。她引用現代戰爭中多個案例論證了"技術改變戰爭"。她指出,1982年的敘以戰爭、1990年的海灣戰爭、1998年的科索沃戰爭,取勝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擁有預警機。預警機的主要功能是"預警探測+指揮控制"功能,不僅能夠看得更遠,而且也能夠指揮空中力量打得更準,還能承擔搜救等其他任務。有了預警機,才能建立起以預警機為核心的空地一體化作戰體系,構建戰役級軍事力量,預警機改變了空戰樣式,預警機的加入也進一步改變了戰爭形態,從數十年的徵戰邁向分鐘級決定戰爭的勝負。陳竹梅老師從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到機械化戰爭,再到信息化戰爭,對戰爭演變進行了解讀,生動地闡釋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群的高速發展,正推動著戰爭形態的快速發展。
談到如何選擇自己的武器,陳竹梅老師說,只有擁有了戰爭威懾才不會被欺負,所以我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研究氫彈、原子彈,確立了我國的大國地位,也讓我們有了更好的機遇發展經濟。而現在,戰略威懾已經從單純的核威懾轉變成了核威懾加常規武器。所以,新時代下的戰爭正面臨"空、天、陸、海、網電"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信息技術正推動新軍事變革新一輪的競賽。
就"創新"這一話題,陳竹梅老師告誡同學們說,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應該注意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方法以及創新的實現。她系統地介紹了創新的方法論,提出應當注重需求研究,把需求工程擺在創新的第一位。講座最後,陳竹梅老師以"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寄語成電學子,希望同學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一代,並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為現實。
電子科技大學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併創建而成,學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確定為七所國防工業院校之一。經過60餘年的建設,學校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致力於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素養、紮實基礎、知識綜合與集成創新能力,未來能引領學術前沿、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創新引領性人才,成為國內電子信息領域高新技術的源頭,創新人才的基地。
求實求真、大氣大為,電子科技大學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服務國防建設和國家、地方經濟建設為己任,未來學校將繼續加強基礎前沿交叉研究,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為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鬥!
關注"電子科大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電子科技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電子科技大學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