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全球地下河之王,天窗之都

2020-11-22 中國-東..

在廣西都安,我們看到了以地蘇地下河為連接紐帶,峰叢、峰林等各類地表喀斯特景觀有序、集中地分布在地下河系周邊,而通過天窗群、季節性地表河、豎井、落水洞等之間的相互聯繫,地質公園內呈現「一河、百窗、千谷」的形態。

 

行走都安,這種極具衝擊感的視覺體驗,讓人有非常強烈的「地質感」,讓你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此同時,千百年來,都安地蘇地下河滋養著這裡廣闊的土地,人們伴河而生,無數深厚歷史記憶和文化信息在這片土地上延伸著。


天窗,地下暗河的窺探之眼

 

2019 年10 月,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新增的5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的名單中,廣西羅城國家地質公園和廣西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赫然在列。其實,在晉升為「國家級」之前,廣西都安地下河系統在學術界、洞潛界早已聲名遠播。

 

廣西是中國地下河分布最集中的地方,目前,在中國共發現了10 條長度大於80 公裡的地下河,都安的地蘇地下河是長度最長、水量最大的一條。其主流發源於河池市七百弄山區,從地下自西北向東南流經七百弄、保安、東廟、地蘇等鄉鎮,在地蘇鎮的青水村注入紅水河。

 

在都安地蘇地下河241 公裡長的河段上,分布著三百多個天窗,其中,規模較大、形態典型的有136 個,可進入性較好的達47 個,是目前國內外分布密度最大、觀賞性極好的地下河天窗群,堪稱世界第一的地下河天窗群,目前已探明世界級天窗9 個。在東廟鄉,我們看見幾個無名的天窗,它們出露面積不大,看上去就像平常的小水塘,但幽藍深綠的水色,隱隱透出深不可測的神秘。

 

深幽的地蘇地下河在地下湧動,人們只能通過地面的一個個眼睛般的巖溶天窗,感受其存在。千百年來,當人們面對幽深的碧潭,目睹洞口河流呼嘯湧出又倏忽而去的奇景時,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種現象一定來自地下神秘的某種力量。

 

在地下河國家公園區域內的村鎮,有許多關於天窗的傳說。地蘇鎮的蘇夏說:「小時候,大人們常和我們說水下有水怪,不讓我們靠近天窗或河流。有時候去摘野果,要經過天窗區域,要是被大人們知道,回到家一定會挨大人一頓狠揍。」

 

其實,可以理解當地人對於天窗的天然敬畏,甚至是恐懼。潛在地下的暗河,行蹤飄忽,對於幾乎沒有什麼潛水技能和設備的當地人來說,天窗、地下暗河更多的意味著難以預測的危險。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地下河神秘莫測偶爾出露地表時,在地麵塑造出了一個個精彩神奇的自然景觀。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2011 年6 月的一天,國內為數不多的開放水域潛水女教官——韋慶華率隊在都安東廟鄉架珠天窗進行潛水訓練。那天光線充足、陽光直射天窗。在3 米多深處,韋慶華忽然發現一「朵」奇妙的浮遊生物,非常像她曾經聽聞的珍稀水生生物「桃花水母」。她馬上打開照明燈,讓身邊的隊員拍攝,將這美麗的生物影像拍了下來。

 

我在網上查閱資料時,看到了這段影像,在幽深的天窗底下,那個奇妙的小生物仿佛剛剛睡醒,孤零零的一個,從潭底翩翩上浮,就像一朵美麗的桃花,通體晶瑩透亮,在水中有節奏地一張一縮,悠然自得。後來,韋慶華從3 米深處繼續下潛,至8 米深時,成千上萬的桃花水母開始密集出現,場景紛繁而夢幻。

桃花水母為世界瀕危物種,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其多呈粉色、白色,直徑1~2cm,生長於溫帶淡水中,形狀如桃花,在水中舒展時非常之美麗。每年4~10 月,都安地下河會出現數量龐大的桃花水母群體,它們無頭無尾,晶瑩透亮,可通過巴丁天窗群、吞榜天窗等直接觀賞,是目前國內外較為罕見的地下河生物景觀。

 

在中國各區域,雖然北至北京、西到雲南、東到臺灣的19 個省市區都有桃花水母分布,但因為這些小精靈總是偶然出現在一些水域,表現為來無影去無蹤,很少連年出現,所以一直非常神秘。而且桃花水母對水環境要求極高,其生存的水域必須潔淨無害,沒有任何汙染。

 

在都安的桃花水母天窗,桃花水母曾集群出現。當地80 多歲的老奶奶說,小時候在潭邊洗菜,經常可以看見這些水母,一大片一大片的,還有成群的魚蝦。這真真是活在了山水景觀裡啊。


潛水愛好者的「麥加」

 

2011 年都安發現桃花水母的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歐美潛水愛好者那裡。一直在廣西進行溶洞考察的法國洞穴探險家讓·波塔西聽聞桃花水母的消息後,立即意識到這段地下河水系的極高價值,他當即發了一封郵件給自己的好友——洞穴潛水探險家塞班·利薩拉格,他在郵件中寫道:「都安數不清的天窗散落在喀斯特峰叢中,深邃的地下河系統幾乎無人造訪。」

 

確實如讓·波塔西所說的那樣,當時的都安,在世界上知之甚少,在國內也鮮為人知。而彼時的歐美等地,大多數洞穴已經被潛水愛好者探索得差不多了, 這些充滿探索欲的歐美潛水愛好者, 正在迫切地尋找新的洞潛目標。都安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的石華萍說,所以當這些潛水愛好者聽說廣西深藏著一個龐大的、未探知原生態地下河系統時, 他們非常地興奮, 並很快來到了都安。

 

他們來到都安後發現,這裡的天窗水質好到難以想像, 是理想的潛水勝地。2012 年, 法國潛水員塞班和同伴在對都安大興鎮九頓天窗進行探索時,創造了當時中國洞潛的深度紀錄——122 米,他還在水下發現了非常複雜的地下暗河系統,並感慨稱之為「世界級的巨大」。2015 年3 月26 日,在都安的九頓天窗群中,澳大利亞潛水員大衛·保羅以及隊友桑德琳·米歇爾又一次刷新了中國國內洞穴潛水紀錄,潛水深度達到213 米。

充滿未知的地下河,數量眾多的天窗,讓都安在全世界洞穴潛水愛好者中享有盛譽,都安也被譽為洞潛愛好者的「麥加」。石華萍告訴我,都安地下河是中國最早的洞潛之地,早在上世紀80 年代就有英國皇家探險隊來此潛水探險。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法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中國港澳臺等26 個國家和地區的頂尖洞穴潛水員來過都安,其中世界冰潛女王——來自芬蘭的米婭·皮蒂卡納在短短的1 年半內5 次拜訪都安。

 

在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我看到了數量眾多的歐美潛水愛好者的洞潛手繪圖,這些手稿非常直觀地描繪出天窗底下的深度、地形,數據詳實,是都安天窗洞潛寶貴的一手材料。我相信,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天窗、洞穴、季節性地表河等只是都安地下河系統的冰山一角,那瑰麗如翡翠一般的天窗之下,一定還隱藏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等待著人們前去探索。

 

山水之間的人文景觀

 

這片土地上的都安人,千百年來依地下河而生,形成了許多與之相適應的風俗與生活習慣。他們習慣了地下河明流與暗流交替,以暗流為主,頻繁轉換的出現方式:有時候白天家門前的河流還是滿滿的河水,一夜之間,河水卻消失得無影無蹤。而過了幾天,河水又慢慢地溢滿了河床。他們也習慣了利用地下河天窗,靠水吃水,引水灌溉、網箱養殖、捕魚撈蝦,浣洗衣物、洗菜淘米,夏天裡還冰鎮西瓜、飲料,自得其樂。

 

沿著這條河,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安縣被稱為「中國竹藤草芒編織工藝品之鄉」,在國家地質公園範圍內的各個鄉鎮更是編織的發源地。當地鄉民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如竹篾、藤條、芒草等,生產出形式多樣的手工藝品,常年出口歐美、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家及地區,深受客商青睞。

編織在都安可以說是遍地開花,走在地質公園的公路上,時常可見許多車子裝著芒草、竹藤等編織材料,或者已經編織好的藤籃、小玩具、小玩偶等工藝品。隨便走進一個村莊,都可以看到農戶的房前屋後,屋裡屋外陳放著各種各樣編織的材料和產品。當地人的編織技能仿佛是天生的,小到幾歲孩童,大到白髮老人,都會編織,動作從容老練,嫻熟自然。

 

圍繞地蘇河的地表河,也產生了諸多的人文景觀。當地非常出名的安福寺就坐落於地蘇河中的古松洲上,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 3 6 8 年)。廣東地理先生樊安福遊歷至安定古城(今都安縣地蘇鎮),見此地石峰連綿,松木蔥蘢,江水澈明,坐擁妙境,引人入勝,遂萌發善心,在古松洲上建起了一座寺廟。鄉鄰百姓感念樊氏創建寺廟之功德,故取「安福」為寺名,沿用至今。

 

安福寺四周群山環繞,形成蓮花座,古松洲三個島代表佛法僧三寶坐在其中。每年春夏,地下河水溢出,古松洲猶如金瓦浮於水面,有水漲洲高,水降洲下之神異,眾人稱之為「浮島」。島上塵埃不染,囂聲無聞,環境清幽,宛若仙島。



相關焦點

  • 廣西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山靈水秀,宛如仙島
    那麼,今天就跟大家介紹廣西的天窗之都、全球地下河之王——廣西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廣西都安是一個山靈水秀的地方,行走在都安,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山峰對你的視覺有極大的衝擊感,不禁讓你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來這裡才是最接近自然的美景。人們在河邊建起房子,千百年來,都安地蘇地下河從來不會拋棄自己的子民,默默地滋養著四方百姓。
  • 廣西都安暗藏241公裡地下河 可體驗洞穴潛水看「桃花水母」
    主辦方供圖華龍網12月1日9時28分訊(記者 闕影)以喀斯特地貌為典型的廣西,除了遊山玩水,還有一種新興的遊法——地下河潛玩。11月30日,「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來到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共同領略地下河天窗群的奇妙與幽邃。
  • 【Travel】Du'an Subterranean River National Geopark(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
    And so far, the total number of National Geoparks in China had increased to 219.廣西都安地下河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地處桂西北裸露巖溶區中西部,佔地面積210平方公裡,園區內地質遺蹟類型豐富、齊全、典型,分6大類,33種基本類型,它們以中泥盆統至上二疊統的碳酸鹽巖為物質基礎,而地蘇地下河系將它們相連起來
  • 廣西都安「世界第一地下河天窗群」成洞潛挑戰者「新寵」
    【解說】近日,記者探訪了在廣西都安地下河天窗群進行洞潛的愛好者,他們正在為洞潛做相關的課程培訓。  【解說】據潛水員介紹,廣西都安有著適合洞潛的天然「硬體」。都安地蘇地下河系,總長為241公裡,是目前中國已探測的最長地下河,堪稱「中國地下河之首」。
  • 廣西小縣城,號稱地下河天窗之都,你到過嗎?
    本期小編介紹夏季旅遊好地方--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都安瑤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盆地過渡的斜坡上,都陽山脈東段,地勢北西高、南東低,是全國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發育最為典型的地區之一,縣城奇峰異洞,巖溶景觀,全國遐爾聞名。
  • 廣西都安地下河發現億年前的水母,比恐龍還早,大讚水質太好了
    在廣西都安,這裡地下河縱橫分布,特別是地蘇地下河,由1條主流和12條支流組成,發育著數百個形態各異的、美麗的天窗,共同組合成「都安天窗群」,從上空往下看,就如同大地之眼,又像是鑲嵌的一顆顆綠翡翠。
  • 中國十大最具有特色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拉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寒溼地生態系統,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溼地,屬於蘆葦泥炭沼澤,被譽為拉薩的「大氧吧」,有「拉薩之肺」、「天然氧吧」之稱。2、都安澄江水利風景區都安澄江水利風景區以澄江河流域和地蘇地下河流域為主體,呈狹長帶狀分布。
  • 湖北省擁有了第九家國家地質公園——騰龍洞大峽谷
    湖北省國家地質公園名錄 湖北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北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 (神農架世界地質公園) 湖北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 廣西都安疑似發現桃花水母 被譽「水中大熊貓」
    新華網南寧8月25日電(記者張鶯)記者從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有關官員處證實,當地疑似發現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珍稀淡水生物桃花水母,正在等待專家的進一步鑑定結果。  6月中旬,來自南寧的一批特警隊伍在都安東廟鄉的地下河進行洞穴潛水訓練,在架珠屯一處名為架珠天窗的河段中,他們意外發現一種水生物,初步斷定為珍稀淡水生物「桃花水母」。  潛水訓練隊女教練韋慶華首先發現了這種水母,她在水下7米處發現大量此類水母,估計水中存在一個水母群體。她立即進行了水下拍攝。
  • 廣西遊記D9,地下河從溶洞裡湧出來,進去玩有點嚇人
    命河言歸正傳,巴馬這裡的酒店旅館大概都是代理景點門票的,我們所住酒店的保安就在大堂裡擺著一張桌子賣票,因貪圖便宜百鳥巖得名於洞內棲息的燕子和各種鳥類,它們每天清晨鳴叫著飛出洞來,傍晚再飛去,洞頂和洞壁的凹槽縫隙裡都是鳥兒築的巢穴。這洞其實是盤陽河從地下河冒出成地表河的一個湧口,遊覽方式是坐船去看洞廳內的三處天窗,故而景點也叫水波天窗。不巧近日盤陽河漲水,景區貼出公告,只能看一個天窗,票價打折70元。大堂保安那兒買的票反倒貴了,電話跟他商量退了單,又在景區門口買了票,坐船進入。
  • 地質探秘之旅!火山、柱狀節理、黑魚河……騰衝億萬年前的秘密,都...
    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走進騰衝火山國家地質公園,去探尋地質奇觀,感受柔美且壯闊的火山之美。騰衝火山地熱國家地質公園初冬的騰衝,在經歷幾場秋雨的洗刷後,空氣變得格外通透。於清晨前往騰衝火山公園,這時的蒼穹之下,一座座火山被雲霧包圍,仿佛一條條縹緲的白紗,宛若仙境。
  • 廣西最「可怕」的潭水:堪稱一個無底洞,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俗話說得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大自然中有著許多奇特的事情,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和探索。有可能是一種動物、一株植物、一棟建築,或是一個地區的風俗習慣等,都能給人帶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見旅遊的意義所在了。說到廣西,相信讀者們都不會陌生。
  • 菲律賓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入選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
    1月28日電 (記者 張明)總部設在瑞士的民間組織「新七大奇觀」基金會28日在此間正式宣布,菲律賓的普林塞薩港地下河當選「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  「新七大奇觀」基金會創始人、主席伯納德·韋伯當天在馬尼拉發布這一消息,感謝菲律賓全國上下積極支持普林塞薩地下河參選。韋伯稱,阿基諾總統親自呼籲支持普林塞薩港地下河顯示了菲律賓對這次競選的認真態度,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在全世界的「粉絲」積極響應號召為其投票,「今天的這一正式確認就是對熱情參與的回報」。
  • 廣西那坡發現世界級天坑群,由地下河衝蝕形成,坑中樹高達50米
    昨天(11月15日),自然資源部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在廣西那坡縣發現了大規模的坑群,由19個坑構成,容積在100萬立方米以上,原始生態非常完整,科研和旅遊開發價值很高。這個天坑群主要分布在那坡縣城廂鎮和龍合鄉,形成於當地的定業地下河流域,據地質學家調查,定業地下河匯水面積達到486平方公裡,地下河的總長度約60公裡,落差達到292米,其中有豐富多彩的巖溶洞穴、巖溶峽谷、暗流和瀑布景觀,這些對於科學家們研究坑進化理論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 旅遊:遊覽猛獁洞國家公園,探秘神奇的地下洞穴
    遊覽猛獁洞國家公園猛獁洞在被發現後,曾長期遭受破壞,甚至美國軍方還一度在洞內開設採石場,以採集生產炸藥的硝酸鹽。後來,人們逐漸認識到保護猛獁洞的重要性;1941年,以猛獁洞為主體,在當地建立了猛獁洞國家公園。整個猛獁洞國家公園佔地207.83平方千米。公園內有著面積廣大的綠色植被,900多種鮮花在林間盛放,200多種鳥類自由穿梭。
  • 張家界發現地質奇觀天坑心湖,現面向全球徵名
    4月25日,在位於湖南張家界永定區「百裡畫廊」茅巖河畔的天坑「心」湖邊的懸崖峭壁上,兩名戶外愛好者索降湖壁,打出「地質奇觀,六萬徵名」的徵名橫幅。當日,張家界茅巖河景區向全球發出徵集,為這個酷似「心」形的天坑湖泊取名。
  • 地理時政08:從廣西發現世界級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
    從廣西發現世界級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11月15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在廣西那坡縣發現了一個世界級的天坑群。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巖溶所高級工程師張遠海說:它不僅是天坑,洞穴也非常漂亮,洞穴裡面的鐘乳石都保存很好,沒有遭到破壞。天坑並不是隕石撞擊的結果,也不是超自然力量的創造,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種,是流水和巖石長期作用的傑作。
  •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依託四大優勢 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與彩色丘陵複合地貌是中國北方乾旱區典型的完整系列丹霞地貌地質遺蹟,特別是位於公園核心區的彩色丘陵,更是我國僅見全球唯一的地質遺蹟和地貌景觀複合的自然資源,其造型之奇、色彩之豔、規模之大、分布之廣,世所罕有;位於肅南冰溝和大肋巴溝的發育於白堊紀、三疊紀,由丹霞地貌發育所表現出來的丹霞石柱、崖壁、石牆、巷谷、一線天、孤峰、峰叢、峰林、堡狀、方山狀、穿洞、蘑菇石、殘丘等代表丹霞地貌發育各個階段的形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