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獨家內容。
兩大天體均會繞著引力中心轉動。
當一個引力體大於另一個引力體時,它就會靠近並圍繞著系統的中心轉動(如紅色所示)。公共域圖像,來源:Christopher S. Baird。
太陽系的中心也不是太陽,而是太空中的一個點——它被稱為引力中心。這個引力中心離太陽很近,所以可以近似的把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不過如果你要做精確的計算,你就必須要採用真正的太陽系中心——引力中心,而不是太陽。而且,引力中心通常都不在太陽的擴展體積內。
牛頓第三定律指出,每一個作用力都有一個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如果你推一堵牆,同時它也在推你。太陽的引力作用於地球,同時地球也作用於太陽。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太陽系的中心不是太陽。
圖解:兩位溜冰者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雖然彼此施加的力的大小相等,兩者各自的加速度並不一樣。根據第二定律,質量較輕者的加速度比較大。
想像一下外太空有兩顆質量完全相同的行星,周圍沒有其他距離較近的行星或恆星產生任何影響,行星A以引力F作用於行星B。由於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這意味著行星B以力F拉回行星A。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 = ma。因為這兩顆行星的質量相等,它們的力也相等,所以它們的加速度也一定相等,最終它們都會以相同的速度運動。
不過這種情況只會出現在當它們都繞著它們之間的中點旋轉時,如圖文首的動畫所示。旋轉中心用小紅點表示,同時也是兩顆行星的質心合併後的中心。因為它們的質量相同,所以旋轉中心就是兩個質心連線的中點。在天文軌道的大背景下,我們把系統的質心稱為「引力中心」。
圖解:一個聯星系統的模擬,兩顆質量相似的恆星以橢圓軌道繞著共同的質心運轉。
現在假設有兩個行星,其中行星B的質量稍微大一點。力仍然大小的等且方向相反,但通過F = ma可以得到:力相等,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因此,行星B的加速度小於行星A的加速度,移動的距離也比行星A的短。
這意味著行星B已向旋轉中心移動,如文首圖中動畫所示。當我們增加行星B的質量時,它會靠旋轉中心越來越近,如下面的動畫所示。行星B必須有無窮大的質量才能使這個系統的中心位於行星B的中心。
太陽的質量要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太陽—地球系統的旋轉中心十分接近於太陽。但中心並不一定會在太陽上,因為太陽的質量不是無效大。此外,吸引太陽的行星除地球外還有很多。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以及所有小行星和衛星都與太陽間有著引力關係。所以,太陽相對於太陽系的運動比右圖動畫中顯示的要複雜得多。
這樣的思想仍然適用於以下情況。所有的行星在不同軌道上運轉都會產生引力,除此之外還會使太陽的運動相對於太陽系中心產生緩慢的位移。下圖顯示了多年來太陽系中心相對於太陽的位置。太陽系中心有時位於太陽內部,有時位於太陽之外,但從來不與太陽的中心重合。
回到最初的問題,歷史上人們一直認為地球是太陽系的中心,這只是憑感覺斷定。地球在軌道上的運動十分接近於勻速圓周運動,以至於我們感受不到它。如果沒有物理學的發展和詳細的天文觀測,人們會繼續認為地球看起來與感覺上都像是地球沒有運動,而是空中其他天體在運動。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wtamu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