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是科技進步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0-10-14 科協改革進行時

10月8日至10日,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浙江省舟山市舉行。來自國內的80多名女青年科學家圍繞「從陸地到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中的她力量」主題,進行了廣泛地交流和研討。


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周周 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女科協常務副會長鄭曉靜說,女科學家在科技進步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青年女科學家處於創新黃金期,應該挖掘更大的發展潛力。由於歷史和社會等種種原因,我國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在職業生涯中出現「高開低走」的態勢,這是值得引起重視和深思的現象。鄭曉靜希望,女性在科技工作中能發揮出更大作用。


本次論壇主席、中國科協常委、中國女科協副會長韓喜球介紹,這是中國科協主辦的第一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為從事大氣、土壤、地下水、海洋、環境等多學科領域學者們提供互相交流的平臺。浙江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王忠民表示,該省將努力提升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讓女性日益成為浙江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力量。


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協主辦,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所、上海交通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先後作5個特邀報告、13個青年報告、25個展板交流,分享她們在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領域的科研進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豐昌,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松,以及廈門大學教授王新紅、中國女科協秘書長解欣對學者們的報告進行了精彩的現場點評。


來源:新華網浙江

相關焦點

  • 浙江: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舟山舉行
    10月8日到10日,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舟山校區舉行。來自高校、科院院所、企業的80多位青年女科學家出席論壇活動,其中40多位青年女科學家以現場報告、展板交流、會議溝通等形式發布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她們與線上的100多位學者一起,參與並促進大氣科學、土壤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水文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理信息學等多學科領域的交流研討和協同合作。
  • 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丨女科學家論壇在京舉行
    ——構建和平、健康、美好的明天」展開對話,詮釋了女性科技力量,釋放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另一種驚豔。,處處都彰顯著巾幗力量。,提升女科學家的個體領導力,群體影響力,為人類的進步輸出女性智慧。論壇中,嘉賓普遍關注到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以及習近平主席10月1日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指出的「在21世紀的今天,開創美好生活離不開婦女事業全面進步
  • Qcamp「她•未來」科技夏令營,培養創新 「她力量」
    8月2日,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與Qualcomm(高通)基金會合作開展的青少年科技體驗活動Qcamp「她·未來」科技夏令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式啟動。在八天的夏令營活動中,她們將通過Arduino課程培訓、設計製作、與優秀女科學家面對面交流、參觀Qualcomm北京辦公室及中國頂級科普場館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領略科技的魅力。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樓偉、Qualcomm研發高級總監、中國研發中心主任侯紀磊博士參加了開營儀式。
  • 諾獎得主迪迪埃:如能多留意女科學家,這將是諾獎的一大進步
    今晚,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不僅再次花落天體理物理學,且三位新晉得主中有一位是女性,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也由此成為諾獎物理學獎歷史上第4位女性得主。奎洛茲,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情況都在他近日接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訪談中一一應驗。「我知道諾獎評委會也在有意識地鼓勵一些事情。他們回顧過去,認為獲獎的女科學家不夠多,所以他們也許正在搜尋(女科學家),確保沒有遺漏。有足夠多的女科學家值得拿諾獎,問題是,她們得到足夠多的關注了嗎?如果能多留意女科學家的話,這將是諾獎的一大進步。
  • 諾獎得主奎洛茲:如能多留意女科學家,這將是諾獎的一大進步
    昨晚,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不僅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且三位新晉得主中有一位是女性,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也由此成為諾獎物理學獎歷史上第4位女性得主。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截圖不過要說預言家,還得屬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情況都在他近日接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的訪談中一一應驗
  • 陝西2位女教授:雙雙破格晉升,如今還同時入選「女科學家」名單
    近日,為表彰優秀女科學家的貢獻,經"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評審委員會評審,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劉英教授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盛敏教授的安全自組織無線通信網絡團隊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
  •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揭曉 醫學領域4人獲獎
    第十五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這裡正式揭曉。10位獲獎者分別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馬瑜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牛書麗、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小華、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穎、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楊慧、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研究員張曉丹、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口腔科教授陳莉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教授趙維蒞、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袁媛
  • 9位女科學家獲2015年「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既有屠呦呦科學家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也有更多默默無聞的女科學家在科技領域內取得越來越突出的成就。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有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獎,名單如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彭新華、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胡海嵐、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王玲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吳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李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華、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郭旺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教授楊倩
  • 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本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共有9位獲獎者,南京農業大學郭旺珍教授獲此殊榮,是唯一憑藉農業研究突出成績獲獎的女科學家。
  • 新聞 | 中國科協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浙大舟山校區召開
    10月8日-10月10日,第392次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暨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浙江大學舟山校區召開,此次論壇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女科技作者協會和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承辦,以「從陸地到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中的她力量」為主題,圍繞國家需求,抓住「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這一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學科前沿,為相關領域的青年女科學家搭建交流、研討與合作的平臺。
  • 女科學家可能越來越少
    9位女科技工作者在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典禮上。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得該獎項。在普遍熱烈的讚譽中,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中科院之聲 在微博上發布這條新聞後,有網友評論質疑這些女科學家是靠「關係」拿獎的;也有人問,她們一天工作多長時間,有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家人?23日,《環球時報》微博發布了「她們說: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一文,介紹了9名獲獎女科學家的簡歷,令對她們學術成就的質疑不攻自破。
  •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 題: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新華社記者李宣良、梅常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人民軍隊邁入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關鍵階段,已經並將繼續證明——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 科技進步與社會文明
    科學技術對社會文明進步的作用和影響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在國外,涉獵此問題的主要有以科學主義、技術救世主義為代表的技術樂觀主義和以羅馬俱樂部、法蘭克福學派為代表的技術悲觀主義等。它們對科學的目的、本性與價值的褒貶不一的評價,迫切需要人們就科技與社會互動過程中的價值因素及其關係作深入研究。
  • 引領思想 點燃激情 聚力擔當 女科學家論壇:女科技工作者將更加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2日訊 「在世界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從來不缺女性靚麗的身影,從兒時熟知的居裡夫人,到中國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女士,再到今年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的三位女性,還有馳援武漢的四萬多名醫護人員中,三分之二是女性這樣的事例,處處都彰顯著巾幗力量。」
  • 一支新型作戰力量的自我發現
    原標題:一支新型作戰力量的自我發現野外偽裝。極限行軍。研判戰情。這是一支組建剛滿3年的新型作戰力量,它既沒有歷史榮譽,也沒有歷史包袱。它的成長,既是不斷對標現實發現問題的過程,也是不斷審視自我探索未來的過程。
  • 7位女科學家的生存狀態記錄
    美國猶他州,一群充滿熱情的科學家在紅色沙漠中建立了一個火星模擬基地,他們身著太空服生活在基地中,模擬火星的生活。這一基地是在美國宇航局的幫助下建立的。生活在基地的科學家有4男2女,每次離開研究中心都必須通過一個氣閥。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片)今年的三八婦女節,對女科學家羅義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
  • 「2020觀察家金融峰會」吳曉求:中國金融進步的力量在哪裡
    他表示,中國金融變革和進步的力量主要是來自於社會的需求、實體經濟的呼喚、來自於中國由小康社會建設成中等發達國家的要求。吳曉求表示,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隨之而來對於金融的需求愈發多元和多樣,每一個階段收入水平的人群都要求與此相匹配的金融服務。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公示,南京這兩個女科學家上榜
    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開始提名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廣大女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業創造熱情,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現開展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候選人提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