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將說明AC(交流)電壓轉換成DC(直流)電壓的基本方法,變壓器方式和開關方式。此外,也將進行變壓器方式和開關方式的比較探討總述。
首先,「為何必須AC/DC轉換?」讓我們先回到原點。
眾所周知,日本的家庭或大樓的主要供電是AC的100V或200V。然而,大多數電器通過其中的電子電路操作,幾乎都是利用5V和3.3V的DC電壓工作。其中雖然有電機設備和白熾燈炮等,直接以AC電壓驅動的設備,但最近電機和開關等較為單純的設備,幾乎無可避免地,都會配備電子控制電路,且全部的電子控制電路都以DC電壓驅動。此外,市場也逐漸將白熾燈炮換成LED,只是如同大家所知般,LED基本上仍是以DC驅動的。也就是說,「從送電網傳送過來的是AC,但因為相當於電子產品心臟的電子電路,是以DC驅動的,因此如果不將AC電壓轉換成DC電壓,將無法啟動電子產品」。以上是回答。相信大家會覺得「這樣的話,一開始傳送DC電源不就好了?」,但其實傳送AC電源,是有其歷史背景因素和理由的。
各位應該知道愛迪生在1881年時,發明了安裝白熾燈泡的電燈。其實在當時的美國境內,是以供應DC電源為標準,愛迪生為了推廣白熾燈泡,開始投入推行DC 110V送電網的事業。然而,傳送DC電源時,會造成電壓大幅度下降,因此傳送範圍無法超過1.5km,導致發電廠必須建造在街道的中。這話現在難以置信。尼古拉•特斯拉考察AC的發電、送電、使用方法,和愛迪生之間開始了電流戰爭。最後特斯拉方以能夠輕易變壓,且即使電線又細又長,傳送電力時也不會造成太大損耗的AC系統獲得勝利,而該結果也一直延續到現在。
AC的優點
●AC電源只要使用變壓器,就能輕鬆轉換電壓(升壓、降壓)。
●傳送電力時能保持高電壓/低電流,減輕電壓下降的現象(I2R損耗)。
●能輕易將AC電源轉換成DC電源,易於供應電力DC驅動設備。
其實發電廠送出數千至2萬V的AC高電壓後,在傳送到一般住戶前,再通過電線桿上的變壓器,降壓至100V和200V。
這是題外話,現階段住宅內的插座供應AC電源,所以各設備必須自行安裝AC/DC轉換電路才行。對於該部分,從節能化和小型化的觀點來看,不得不說多此一舉,在最近各地測試運轉和研究的智慧家居構想中,也曾考慮從住宅內的插座,直接供應DC電源的系統。雖然如此,但不代表電力送電網的設施能急速轉變成DC,或者不必AC/DC轉換。在該系統內,供應DC電源的家庭供電裝置,仍須設定高功率和效率的大功率AC/DC轉換器,以及在附近安裝中功率的AC/DC轉換器。
那麼,再來談論另一個基本知識。在前述內容中提到「能輕易從AC轉變成DC」,但這屬於「整流」作用,為AC/DC轉換的根本,因此必須先了解其架構。
圖2為屬於整流基本種類的全波整流,以及半波整流的作用。無論哪方,都是將輸入的AC電壓和二極體相接,抓到負向波的振幅。半波整流只使用1個二極體,來抓到負向波的振幅,因此負向波消失,只剩下一半的波形,故稱半波。全波整流使用了由4個二極體組成的橋式二極體,能旋轉負向波,讓它出現在正向波區域內,而能顯示全波形的就是DC。
DC化之後,利用電容器讓波形平滑。但即使波形平滑仍會殘存紋波(Ripple:脈流),其振幅紋波電壓會因為電容器的容值和負載而出現變化。當電容器的容值和負載相同時,全波整流和半波整流相比,反而是全波整流的紋波電壓會變小。
作為AC/DC轉換的方法之一,也就是安裝變壓器,以變壓器為主的方法。圖3是採用變壓器方式的一般構造。
在此以輸入電壓100VAC為例。通過變壓器,將100VAC降壓(變壓)至可獲得所需DC電壓的AC電壓值。這一部分稱為AC/AC轉換。利用調整變壓器一次側和二次側的線圈,來設定變壓值(發生在變壓器二次側的降壓值)。
如果,輸入輸出間必需絕緣時,可利用變壓器絕緣。
而且,利用二極體橋式整流器將已經降壓的AC電壓轉換成DC,接著用電容器加以平滑,最終轉換成紋波較小的DC電壓。整流後的DC電壓是指AC的峰值電壓(AC×√2)減去二極體的正向電壓後的數值。
當不必確保輸出穩定時,就可以將DC電壓作為輸出電壓。電壓的初期值取決於變壓器的匝數比,負載電流越增加,電壓越降低。必須確保輸出穩定時,使用穩壓器穩定電壓。此時,將變壓器二次側的電壓,設定成適合利用穩壓器轉換的電壓。例如最後設定12VDC,整流後的電壓為18VDC,就能抑制電壓損耗,不會因為工作而變低,但也不會因此變高。
雖然是轉換AC/AC的變壓器,但AC的頻率為50/60Hz,因此必須使用低頻變壓器。設計電源用變壓器,稱為電源變壓器或商用頻率用變壓器(商用變壓器)等。請將變壓器的大小(體積)考慮成和電源輸出功率量成正比。我們身邊最常見到的例子就是AC適配器,電流容量的越大,也越大越重。變壓器的基本構造是指被稱為Core的鐵芯和一次及二次的線圈所組成。鐵芯一般以矽鋼片製造而成。
二極體橋式整流器是連接4個整流用二極體,並一體化封裝。形狀除了照片所示範例外,還有SIP和DIP的方形封裝。此外,也可以使用4個整流二極體組裝成橋式二極體。二極體也有隨容許電流增大尺寸增大的傾向。
至於電容器,基本上使用電解電容器。所需電容值會因負載或可容許紋波而變化,但大致上約數百~數千μF。電源輸出功率愈大,電容器的體積就會愈大。
在產生一般電子電路電源電壓的電路中,只有變壓器能處理高電壓。其他部件選擇符合所製作dDC電壓的額定值產品。
此變壓器方式是指以往最常使用的方式。
使用開關元件的AC/DC轉換方式如圖5所示。
開關方式為一開始先用橋式二極器,整流100VAC。變壓器方式,會先利用變壓器降低AC/AC電壓,但開關方式卻是直接整流高AC電壓。因此,橋式二極體必須能夠承受高電壓。100VAC的峰值約140V左右。
再以電容器使其平滑。這部分同樣使用高電壓規格品。
接著,通過開關元件ON/OFF斬波(切分)高DC電壓,並經由高頻變壓器,將電能傳送至二次側。此時的ON/OFF頻率,也就是開關頻率,使用比輸入AC頻率50/60Hz高出許多的數十kHz,然後再轉換成呈現如圖5般方波的AC。
利用二次側的整流二極體,整流該高頻率AC電壓,接著以電容器使其平滑後,再轉換成設定的DC輸出電壓。圖片中省略了高頻率AC電壓的整流波形,但它是使用1個二極體的半波整流,因此請各位參照圖2。 此外,轉換成需要的DC電壓時,必須設定如圖5般的開關元件控制電路。DC電壓轉換成AC,之後再通過整流-平滑,轉換成低DC電壓的方法,和一般採用開關方式轉換DC/DC相同。此進一步細分採用開關DC/DC轉換的過程,就是先從DC開關成AC後,再開關至DC。另外,使用3引腳的線性穩壓器轉換DC/DC時,就只是單純將DC轉換成DC而已。
先說明整流AC後再轉換成DC的原理,並在之後約略解說一下採用開關方式轉換DC/DC的原理。
圖6是利用代表性的控制方式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衝寬度調製)方式加以降壓的原理。PWM是指讓周期(頻率)保持恆定,調整ON和OFF的時間比,也就是佔空比來進行控制的方法,能運用在多種應用上。採用PWM時,經由開關將DC電壓轉換成達到必要佔空比的AC後,接著再進行整流回到DC,以取得想要的DC電壓。例如經由開關將100VDC轉換成周期25%ON、剩下OFF的25:75的AC。接著,整流-平滑該AC,也即將其均勻化後轉換成DC,電壓就會轉換成相當於25%的25VDC。事實上,DC/DC轉換屬於功率轉換,必須提升轉換效率,雖然不必如圖片般配置,但仍須遵照其原理。此外,負載電流如果增加,電壓就會下降,反之,必須增加控制電路的脈衝寬度,並將電壓返回到設定值,進行反饋控制,因此脈衝寬度無法保持恆定。
總而言之,AC/DC轉換是直接將輸入的AC電壓整流-平滑後,轉換成DC,再將該DC轉換成高頻率的AC,接著重複整流-平滑步驟,轉換成想要的DC電壓。和前述的變壓器方式相比,必須重複AC/DC轉換2次,讓人覺得非常複雜。的確是有些複雜,但優點大於缺點,因此近年來採用開關方式的AC/DC轉換器日漸增加。至於有哪些優點則留待後述。
圖7的照片是採用開關方式的AC/DC轉換所必須部件和電路安裝例。基本構造和圖5相同,將輸出電壓反饋至PWM控制電路上,藉此穩定控制。
部件和前述的變壓器方式相似,但橋式二極體、一次側的電解電容器、開關元件(電晶體),全部採用可支持高電壓的規格品。
必須以數十kHz的高頻率才能工作的變壓器,我們稱為高頻變壓器或開關式變壓器。開關式變壓器的鐵芯,一般都是使用鐵氧體。
開關元件基本上使用電晶體。有功率電晶體或開關電晶體等多種名稱,但則以開關電源用的高功率MOSFET最為普遍。開關電晶體必須配合輸出功率選擇適合的規格,但當輸出功率不太時,就能夠使用內置開關電晶體的控制IC,減少部件數量。
至於穩定輸出電壓的控制電路,可以使用電晶體和運算放大器等單獨的元件組成電路。最近除了正確、穩定控制外,也開始提供各種保護功能,因此愈來愈多裝置採用AC/DC轉換用IC。特別是在電路基板上安裝AC/DC電源時,設計電路上以AC/DC轉換器用IC為中心會較為實際。另外,該電路的控制IC是安裝在基板背面下方正中央旁邊。雖然SOP8是非常小的封裝,但除了控制功能外,還具備了多種保護功能。
前文已針對採用變壓器方式和開關方式AC/DC轉換,概略說明一下工作狀況和電路,在此則是比較兩者,並整理各自的優缺點。如果比較電路構造,會發現因轉換方式不同,構造有些差異,但仍以採用開關方式的電路較為複雜。此外,開關方式必須使用控制電路(基本上使用IC)。
兩者使用部件非常類似,但開關方式大多為高耐壓部件。部件的規格也會影響到製造成本。
不過,兩者最大差異在於效率,而體積/重量也是開關方式較佔優勢。
舉例來說,最近特別是便攜設備的充電用AC適配器變得既小又輕?圖11是常看到的AC適配器,但左邊採用變壓器方式,右邊則是開關方式。兩者規格相互比較之下,右邊明顯偏小,但輸出卻可達1W以上,反而較大。
對此,開關方式是將先將AC輸入(50/60Hz)DC化再轉換成高頻的AC,因此能使用較小的變壓器和輸出電容器,大幅度縮小外形尺寸。基本工作方式和先前說明的「開關方式為將AC輸入整流-平滑後,其餘步驟則和DC/DC轉換器相同」完全一樣。效率方面的情況也是如此,採用開關方式時,由於只須扣除必要的功率,因此能提升效率,如此一來自然可以抑制發熱。
至於設計,必須配合效率、尺寸和成本,但如果能先理解方式不同造成的差異,以及各方式的優缺點,就可以選出優化的方式。近年來,AC適配器面臨到待機功率的問題,但只要採用開關方式,就有望順利解決該問題。
我們官方的QQ群1:281549832
我們官方的QQ群2:386393398
我們的開源團隊不斷擴大,希望大家快來一起加入我們吧。
在這裡還是要謝謝大家的大力支持!如有任何問題可以諮詢我們。
請大家記得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去學習開發技術。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