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中國北鬥導航系統可以在超過165個國家/地區使用,全面超過美國GPS導航系統第一期工程,而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正在失去在全球導航市場中的統治地位。
北鬥已經實現了全球覆蓋
美國衛星接收器公司的數據顯示,在195個國家中,有165個國家的首都城市被北鬥衛星覆蓋的頻率要高於美國GPS系統。美國方面報告說,多達30顆北鬥衛星向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傳送連續信號,是美國GPS系統的兩倍。北鬥系統服務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飆升,原因是該應用程式以驚人的精度,將商品發送到客戶所在地。美國方面認為,北鬥精度如此之高,是由於中國最初設計北鬥用於支持軍事的衛星技術。
全世界四大定位系統
這凸顯了中方在全球數據爭奪中的主導地位。美國於1978年發射了第一顆GPS衛星,而中方在1980年代開始發展後於今年6月完成了北鬥系統的全球覆蓋。中國的目標不僅僅是發揮北鬥系統經濟優勢,還可以實現GPS一樣目的:為軍事目標提供導航。
導航是所有軍事行動的初始
美國GPS最初用於軍事應用,包括飛彈制導和跟蹤部隊位置。中國先進的衛星系統可以增強自身的軍事能力,挑戰了美國作為網絡空間推動力這一無可爭議的地位。 中國尋求完全獨立的自力更生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在第三次海峽危機期間實現的 ,當時中國向海峽的某些地方發射了三枚飛彈。當時,美國已經切斷了向太平洋發送的GPS信號,因此,1996年的飛彈事件成為北鬥創建的動力。
爭奪數據優勢的鬥爭不僅限於遠在地球上方的軌道,而且還擴展到海洋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向全世界多個國家出售包括北鬥和5G網絡在內的信息系統,以替代現有系統,這將徹底擊潰美國GPS系統的霸主地位。
全球的信息爭奪進一步激烈
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由海底電纜組成,中國在這些電纜中擁有佔主導地位的,信息支撐的鏈路和其他基於地下的傳輸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