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消息稱,按照發射技術流程,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和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都已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各項測試和推進劑加注工作,將於近日擇機發射。
這標誌著我國北鬥導航衛星即將全面建成,中國版本的GPS橫空出世,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導航定位服務。
意義之大怎麼估計都不為過,筆者認為可以和「兩彈一星」相提並論。這是個像航母一樣的大國工程,只有大國、強國才有實力建設。
目前,美國的GPS最完善。除此之外就算我國的「北鬥」。而且北鬥還有「獨門秘籍」,那就是獨特的短報文服務。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和俄羅斯的格羅納斯系統離全球組網運行還差的遠。
有了北鬥,特別是在衛星導航定位領域,從此再不受制於人了。
網上曾經有過傳聞,稱96年時我軍向東海方向發射「東風快遞」飛彈。
廣為流傳的說法是:解放軍在軍事演習中,向臺灣附近的東海海域發射了3枚飛彈,以示警告。發射的第一枚飛彈,準確命中目標!就在所有人為這次成功歡呼的時候,緊接著發射的第二枚和第三枚飛彈,卻突然無法追蹤!最終,飛彈大大偏離了原定落點範圍!事後分析表明,造成如此重大事故,是美軍做了手腳。這兩次發射失敗,都是由於美國衛星導航系統——GPS信號突然中斷造成!
這種說法流傳極為廣泛,很多人信以為真。但是,這種傳聞是不靠譜的。因為彈道飛彈的導航基本上依靠的是慣性導航,甚少是兩套系統並行。因為對於大規模核戰爭來說,作為最後的保底手段,不可能寄託於敵人「高抬貴手」上。更何況,我軍的「東風快遞」根本就沒有依靠GPS導航。
之所以此說傳播很久,官方也不闢謠。也是為了從某種側面說明我們發展「北鬥」系統的極端重要性。
雖然彈道飛彈不依靠GPS,但是戰術飛彈(如:巡航飛彈、反艦飛彈)和精確制導炸彈卻嚴重依靠衛星制導,飛機、艦船和戰車也嚴重依靠衛星來進行定位。
和平時期,美國開放GPS的民用碼(軍用碼僅提供給盟國使用),任何國家都能用。但是,民用版本的GPS精度相對軍用版本差了不止一個數量級。這種情況下,對正常軍隊的訓練和演習都有極大影響。在戰時情況下,美軍可以隨時根據自身需求或其他原因單方面減弱、切斷直至關閉某些「區域」內的GPS信號。這對於依靠GPS進行導航的武器裝備就是毀滅性打擊,使得他們徹底失去應用的作戰性能。
這種情況肯定是存在的。有傳聞稱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時期美國就採用了這一策略。
對於像我軍這樣一支美軍的「戰略競爭對手」來說,美軍肯定是更做的出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另起爐灶地自建一套系統,確保誰也無法切斷導航定位服務就顯得尤其迫切而必要。
現在,第55顆「北鬥」衛星即將升空,北鬥系統的全球組網即將完成,就標誌著從此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有了「北鬥」,我們的「長劍」巡航飛彈也可像美國的「戰斧」一樣,從數千裡之外打進某個指定的窗戶,精度提升至亞米級。
不知道離的不遠的灣灣「小蔡」還能不能睡的著了?
圖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