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組成晶體的微粒以及它們之間的作用判斷
(1)離子晶體
組成微粒是陰、陽離子,微粒間的作用是離子鍵。
(2)原子晶體
組成微粒為原子,原子間的作用為共價鍵。
(3)分子晶體
組成微粒為分子,微粒間的作用是分子間作用力。
(4)金屬晶體
組成微粒為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微粒間的作用是金屬鍵。
2.根據物質的分類判斷
(1)離子晶體
金屬氧化物、強鹼和絕大多數的鹽都屬於離子晶體。如:MgO、NaOH、KCl等。
(2)原子晶體
常見的原子晶體單單質有金剛石、晶體矽、晶體硼等,常見的原子晶體化合物有碳化矽、二氧化矽等。
注意:石墨是一種混合晶體,在石墨晶體中每一層碳原子之間是共價鍵結合,但是層與層之間是靠分子間作用力結合。
(3)分子晶體
大多數的非金屬單質、氣態氫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酸以及絕大多數有機物都是分子晶體。如:S、HCl、CO、HCHO等。
(4)金屬晶體
金屬單質都屬於金屬晶體,但是汞除外。
3.根據晶體的熔點判斷
(1)離子晶體
熔點較高,常在數百至一千多攝氏度。
(2)原子晶體
熔點高,常在一千至幾千攝氏度。
(3)分子晶體
熔點較低,常在數百攝氏度以下,甚至更低溫度。
(4)金屬晶體
金屬晶體的熔點多數較高,但也有低的。如金屬鎢的熔點約為3400℃,而金屬鈉的熔點為98℃。
4.根據導電性判斷
(1)離子晶體
離子晶體的水溶液及熔融狀態都能導電。
(2)原子晶體
原子晶體一般為非導體。
(3)分子晶體
分子晶體為非導體,但分子晶體中的電解質溶於水使分子內的化學鍵斷裂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也能導電,如HCl。
(4)金屬晶體
金屬晶體是電的良導體,都能導電。
5.根據硬度和機械能判斷
(1)離子晶體
離子晶體一般硬度較大,且較脆。
(2)原子晶體
原子晶體硬度大,耐磨。
(3)分子晶體
分子晶體硬度小,且較脆。
(4)金屬晶體
金屬晶體多數硬度大,但也有的較小,如Na,都具有延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