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楊茂君研等闡明生物體攝取鎳鈷等金屬離子的機制

2020-12-05 生物谷

2013年12月2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研究組在《自然》系列雜誌《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學術論文「Planar substrate binding site dictates the specificity of ECF-type nickel/cobalt transporters」(底物平面結合位點決定了鎳/鈷能量耦合轉運蛋白的底物特異性)。文章首次報導了鎳/鈷轉運複合體中底物識別蛋白NikM的高分辨晶體結構,並通過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物物理學,量子化學及計算生物學等手段系統地闡明了此類蛋白質複合物家族在底物識別及轉運等過程的分子機制,為理解微生物在維生素B12的合成過程中鈷離子的攝取提供了新的視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茂君為本論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北大-NIBS三校聯合二年級研究生於遊為第一作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周明澤,張麗參與了該研究工作。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Thomas Eitinger教授以及清華大學化學系李雋教授及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姜政教授實驗室成員也參與了該項研究。

從環境中吸收痕量存在的鎳/鈷離子對微生物的存活至關重要,已知ECF(energy coupling factor)轉運體是分布最廣的鎳/鈷離子的主動運輸轉運體。ECF可從底物類別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維生素類ECF轉運體,其底物識別蛋白可以特異性的結合相對應的維生素。另一類是離子類ECF轉運體,其底物識別蛋白可以特異性識別相對應的金屬離子。現已知有多個維生素類ECF底物識別蛋白的結構得以解析,相關識別和轉運機制也研究的比較清楚。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離子類ECF底物識別蛋白的結構信息,同時,其特異性識別鎳/鈷離子的分子機制也亟待闡明。楊茂君研究組通過晶體結構生物學手段,解析了第一個離子類ECF轉運體底物結合蛋白NikM的1.83埃的分子結構,從分子水平上闡釋了NikM特異性識別鎳/鈷離子的機理。分子結構提示NikM的N端九個胺基酸形成的loop區對其特異性的識別鎳/鈷離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此loop區可與周圍胺基酸形成了有方向性的氫鍵網絡,以穩定結合鎳/鈷離子時的分子構象,同時Met1,His2和His67直接參與了鎳/鈷的結合,形成了平面四配位底物結合位點(圖A,B)。體外XANES(K-edge X-ray absorption near-edge structure)實驗揭示了即使在溶液狀態下,NikM也是通過平面四配位的底物結合位點識別鎳/鈷離子(圖C)。放射性同位素Ni63標記的體內轉運實驗闡明,N端loop區的氫鍵網絡對鎳/鈷的轉運活性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圖D)。基於高解析度結構的量子化學計算發現NikM對存在3d軌道雜化的過渡金屬離子具有更強的結合能力,且其中以鎳和鈷最強,進而提出了NikM的底物如何被特異性識別的機制。

楊茂君研究組從2010年起,針對鎳/鈷等過渡金屬離子的轉運做了系統的結構和生化研究。並於2013年10月在《Protein & Cell》上發表了學術論文「Structural basis for a homodimeric ATPase subunit of an ECF transporter.」(一類能量耦合轉運蛋白ATPase同源二聚體的結構研究)。首次發現離子類ECF的ATP結合蛋白存在同源二聚並可能受到維生素B12合成過程中間產物調節的現象,為鎳/鈷離子的轉運機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上海同步輻射光源(SSRF)BL17U1,BL14W1和北京同步輻射光源(BSRF)4W1B等線站為數據收集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支持。該系列研究獲得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及清華-北大生命聯合中心的支持。(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Cell Research   doi:10.1038/cr.2013.172

Planar substrate-binding site dictates the specificity of ECF-type nickel/cobalt transporters

You Yu1,2, Mingze Zhou1,2, Franziska Kirsch3, Congqiao Xu4, Li Zhang1,2, Yu Wang5, Zheng Jiang5, Na Wang1,2, Jun Li4, Thomas Eitinger3 and Maojun Yang1,2

The energy-coupling factor (ECF) transporters are multi-subunit protein complexes that mediate uptake of transition-metal ions and vitamins in about 50% of the prokaryotes, including bacteria and archaea. Biological and structural studies have been focused on ECF transporters for vitamins, b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by which ECF systems transport metal ions from the environment remains unknown. Here we report the first crystal structure of a NikM, TtNikM2, the substrate-binding component (S component) of an ECF-type nickel transporter from 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In contrast to the structures of the vitamin-specific S proteins with six transmembrane segments (TSs), TtNikM2 possesses an additional TS at its N-terminal region, resulting in an extracellular N-terminus. The highly conserved N-terminal loop inserts into the center of TtNikM2 and occludes a reg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ubstrate-binding sites of the vitamin-specific S components. Nickel binds to NikM via its coordination to four nitrogen atom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Met1, His2 and His67 residues. These nitrogen atoms form an approximately square-planar geometry, similar to that of the metal ion-binding sites in the amino-terminal Cu2+- and Ni2+-binding (ATCUN) motif. Replacements of residues in NikM contributing to nickel coordination compromised the Ni-transport activity. Furthermore, systematic quantum chemical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is geometry enables NikM to also selectively recognize Co2+. Indeed, the structure of TtNikM2 containing a bound Co2+ ion has almost no conformational change compared to the structure that contains a nickel ion. Together, our data reveal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metal selectivity of EcfS proteins,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ion-translocation process mediated by ECF transporters.

相關焦點

  • Cell Res:楊茂君等闡明TRIM家族泛素連接酶的作用機制
    2014年4月11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在《自然》系列雜誌《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學術論文「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TRIM family of ubiquitin E3 ligases」(TRIM泛素連接酶家族蛋白質的結構生物學研究)。
  • Cell Res:李衛等頂體發生以及蛋白質修飾研究獲進展
    迄今為止人們對於這一細胞器的起源、發生和相關調控機制的認識還比較有限。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衛研究組在研究過程中提出了頂體起源於對自噬溶酶體(autolysosome)的改造而不是溶酶體本身的假說。隨後,研究人員分析了引起這種表型的分子機制,發現Atg7敲除後小鼠LC3蛋白不能被正常修飾為膜結合的形式,從而可能使其不能與高爾基體來源的小泡結合,同時Atg7可以對另外一個高爾基體蛋白GOPC的定位進行調控進而影響頂體的形成。
  • 西平回收氫氧化鈷鎳鈷回收
    西平回收氫氧化鈷鎳鈷回收在氫氣火焰中強熱到900℃時,還原為金屬鈷。氧化鈷又稱氧化亞鈷、一氧化鈷,化學式CoO,淺灰綠色結晶粉末。相對密度為6.45,熔點為1935℃。不溶於水和醇,溶於稀酸成為淺紅色溶液,溶於熱濃氫氧化鈉時呈藍色。不溶於氨水,但有氧存在時,可與氨反應形成配合物而溶解。在空氣中焙燒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鈷。
  • Science:清華楊茂君教授團隊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系統研究新進展
    2012年在《自然》(Nature)雜誌報導了II-型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I(NDH2)的結構,揭示了其調控及電子傳遞機制;2017年楊教授研究團隊又分別在《PCCP》、《JMC》等雜誌連續報導了NDH2的詳細電子傳遞機制,為開發新的抗瘧藥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有色金屬板塊大漲,銅鋁引領行情,鋰鎳鈷有望隨後
    其中,LME價:銅、鋁、鉛、鋅、錫和鎳分別上漲0.8%、1.8%、4.1%、0.1%、0.2%和3.9%。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最新數據,7月以來,銅、鋁、鉛、鋅基本金屬價格保持高位運行,超過疫情前水平。三季度有色企業信心指數為50.1,較二季度回升1個百分點。且產品售價、企業盈利水平、企業經營環境等分項指數較二季度有較大提升。
  • Cell:科學家闡明維持造血幹細胞正常功能的關鍵分子機制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開了一種新型機制,這種機制能夠有效控制蛋白的產生,從而指揮幹細胞的功能。Cristian Bellodi說道,理解RNA修飾的功能或許是一個讓人非常激動人心的研究領域,如今我們依然並不清楚哪些RNA分子會被修飾以及RNA分子被修飾的分子機制,同時我們也不清楚是否這會影響機體細胞的重要生理學過程,因此,我們就很有必要深入研究機體細胞中特殊類型的化學修飾如何調節RNA的功能,從而就能幫助我們理解該修飾過程的異常表現如何誘發人類疾病的發生。
  • 特斯拉「棄鈷轉鎳」 行業風起雲湧
    馬斯克同時表示,未來電池將最大限度利用鎳,把鈷減少到零,在能源密集型車型(Cybertruck/Semi)中,特斯拉將使用 100%鎳支撐,其他車型將使用鎳與其他化學物質的結合。消息一出,鎳成為了二級市場的明星,有人甚至把它看成是「新黃金」。在行業風起雲湧的背景下,《每日財報》希望為大家展現行業的全景圖。
  • 龍井鎳鈷錳酸鋰市場行情深圳裕隆
    龍井鎳鈷錳酸鋰市場行情深圳裕隆深圳裕隆鈷酸鋰廢電池回收公司 回收鈷廢料、回收鈷酸鋰、鈷粉、氧化鈷、三元材料、氧化亞鈷、電解鈷、氯化鈷、金屬鈷粉、四氧化三鈷、三氧.化二鈷、草酸鈷、羥基鈷、鈷、硫酸鈷、碳酸鈷、醋酸鈷、氫氧化鈷、鈷泥、鈷渣、鈷漿、儲氫合金粉、碳酸鋰、廢舊鋰電池、鎳氫電池、鎳鎘電池、鎳鋅電池、聚合物電池、18650
  • 甘南回收廢氧化鈷都選裕晟鎳鈷
    【深圳市裕晟鎳鈷】常年全國以高價專業收購鈷泥、氧化鈷 鈷渣、鈷漿等產品。借專業技術、科學化、專業化、有序化的生產管理,採用先進的處理技術對氧化鈷用於陶瓷工業,對鈷酸鋰用於陶瓷行業著色利用,開闢了新的方案,新的市場努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奮鬥!此外,氧化鈷還用作催化劑和分析試劑等,用於電鍍鈷,制蓄電池、鈷顏料、陶瓷、搪瓷、釉彩以及用泡沫穩定劑、催幹劑等等,並對廢舊鋰離子、聚合物、鎳氫、鎳鎘、二次電池、廢鈷、鎳回收與技術研發的再生能源高新技術企業!
  • 電鍍鎳鈷合金工藝值得大力推廣
    從連鑄技術誕生以來,銅板的鍍層由當初的鉻、鎳/鉻發展到今天的鎳/鎳鐵合金,直到目前最先進的全鎳鈷合金鍍層。     2002年初鞍鋼附屬企業公司一煉鋼冶金修造廠經過不懈的開發、研製,終於在國內率先突破這一領域,推出「連鑄機結晶器銅板主箱式電鍍鎳鈷合金工藝」,並榮獲了2002年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頒發的金獎。
  • 鋰電池鎳鈷錳三元材料最新研究進展
    鎳鈷錳三元材料是近年來開發的一類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環穩定性好、成本適中等重要優點,由於這類材料可以同時有效克服鈷酸鋰材料成本過高、錳酸鋰材料穩定性不高、磷酸鐵鋰容量低等問題,在電池中已實現了成功的應用,並且應用規模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 金華回收廢舊鋰電池鎳鈷行業可靠公司
    金華回收廢舊鋰電池鎳鈷行業可靠公司(深圳裕晟鎳鈷材料回收)回收鈷酸鋰回收電池原材料-主要回收業務包括:廢舊鋰電池含鈷廢料包括:過期鈷酸鋰、報廢鈷酸鋰、鈷粉廢料、鈷漿、鈷泥、四氧化三鈷,氧化鈷、氯化鈷、碳酸鈷、草酸鈷、鋁鈷紙、電池正極材料、邊角料
  • 鐵鈷鎳和銅族元素
    提示一下:鐵鈷鎳的成電電子數減少。鐵鈷鎳的硫化物都是溶於稀鹽酸的,所以金屬離子與硫化氫反應不生成沉澱。如果想通入硫化氫得到沉澱,一定需要加入氨調節pH。還要注意的是,+3價鐵離子,與硫離子反應的產物。既不是硫化亞鐵也不是硫化鐵。
  • 大自然能量轉換站—生物體
    生物體為維持生命現象,生物體必須積累有機物;為對抗熵增,必須從外界獲得能量。能量有多種形式,如化學能、光能、熱能、動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互相轉變。異養生物異養生物: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物製成有機物,只能把從外界攝取的現成有機物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儲存了能量的一類生物。
  • 4J29鐵鎳鈷合金4J29是什麼材料合金成分是多少
    一:牌號:4J29鐵鎳鈷合金二:化學成分:錳Mn≤0.50% 磷P≤0.020% 硫S≤0.020% 鉻 Cr≤0.20% 鎳Ni=28.5~29.5% 鈷Co=16.8~17.8% 鐵Fe=餘量 碳C≤bai0.03% 矽Si≤0.30% 銅Cu≤0.20% 鉬
  • 中國化學工程華越鎳鈷(印尼)溼法項目正式開工
    當地時間3月1日上午,中國化學工程海外總承包(EPC)建設的華越鎳鈷(印尼)溼法項目正式開工。 該項目位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摩洛瓦裡縣青山工業園,採用國際最先進的第三代高壓酸浸工藝從紅土礦中提煉氫氧化鎳鈷,同步、耦合提取鎳、鈷、錳原料可生產三元材料電池,綠色環保,是印尼資源與中國技術的完美融合,項目投產後將有利於改變目前世界鎳鈷行業的產業格局。 中國化學工程旗下六化建負責該項目3套年產80萬噸硫酸項目的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和選冶主體工程二標段的施工任務。
  • 鈷鋰鎳鐵|碳酸鈷、金屬鋰、電解鎳生鐵最新價格
    今日鈷鋰鎳價格一覽 今日鈷鋰鎳市場行情 本周鈷價堅挺上行,一是下遊新能源汽車與5G等3C產業消費穩定利好;二是上半年收儲消息提振原料端情緒
  • 研究首次闡明SepSecS在雞腦硒調控機制
    近日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東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riority in selenium homeostasis involves regulation of SepSecS transcription in chicken brain」的研究論文,首次闡明了
  • Small:細胞對納米顆粒的攝取
    考慮到人體有應對外來物質的機制和能力,對於人體各器官攝取和保留納米顆粒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這些研究都嘗試證明或改善這些納米顆粒在環境中的安全性,尤其是在那些我們可能會直接接觸到它們的環境當中。醫藥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在醫藥研究當中,納米顆粒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作為藥劑用於目標藥物和基因傳遞,或者是化學療法,以及無創成像。
  • 新型鎳基陰極或將開啟去鈷電池未來
    據外媒報導,鈷在當今鋰電池的性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儘管開採這種材料意味著將工人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中,而且常常會破壞自然景觀和水源供應。另外,這種材料還相當稀缺。為了幫助人們遠離這種稀有昂貴的金屬,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替代性的鎳基電池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