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李衛等頂體發生以及蛋白質修飾研究獲進展

2020-12-04 生物谷

精子頭部的頂體是決定精卵融合這一過程的獨特細胞器,其被認為是一種起源於溶酶體的溶酶體相關細胞器(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 LRO)。迄今為止人們對於這一細胞器的起源、發生和相關調控機制的認識還比較有限。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衛研究組在研究過程中提出了頂體起源於對自噬溶酶體(autolysosome)的改造而不是溶酶體本身的假說。這一假說的一個直接預言就是自噬相關基因可能參與在頂體發生過程當中,為了驗證上述假說,研究人員將自噬相關基因Atg7在小鼠原始生殖細胞中進行特異性敲除,結果導致雄性小鼠精子頂體發生異常從而引起不育。不育小鼠產生的精子形態類似於臨床上的圓頭精子。進一步的研究表明,Atg7敲除後高爾基體來源的前頂體小泡在精細胞中不能被正常運送到頂體中心處,進而阻礙其融合成為一個完整的頂體中心。隨後,研究人員分析了引起這種表型的分子機制,發現Atg7敲除後小鼠LC3蛋白不能被正常修飾為膜結合的形式,從而可能使其不能與高爾基體來源的小泡結合,同時Atg7可以對另外一個高爾基體蛋白GOPC的定位進行調控進而影響頂體的形成。最後,他們還發現自噬以及溶酶體酸化相關抑制劑的注射也能導致小鼠精子頂體發生異常,這表明Atg7乃至整個自噬發生相關信號通路可能均參與了小鼠頂體發生過程當中,從而為頂體發生的自噬溶酶體起源假說提供了有力證據。這一發現揭示了自噬在頂體這一精子所特有的細胞器的發生過程中的新功能,為臨床上引起男性不育的圓頭精子症提供了新的候選基因,也為頂體的起源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以上研究成果已於5月23號在線發表於Cell Research 雜誌。研究組博士生王紅娜為第一作者,研究員李衛與高飛為該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發育與生殖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的支持。

另外,研究組的博士生閆龍系統研究了HERP蛋白在內質網脅迫恢復階段的降解機制,發現其能夠被Ube2g2-gp78泛素化進而通過蛋白酶體途徑降解。進一步的研究發現HERP的高表達和在內質網脅迫恢復階段的降解從酵母到哺乳動物中都是相對保守的,而且其在細胞對還原性脅迫和氧化性脅迫適用的二律背反(trade-off)現象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該研究工作於2014年4月在J cell Sci發表,動物所李衛研究員和武漢大學張曉東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Yan L. et al., J Cell Sci. 2014 Apr 1;127(Pt 7):1417-27)。此外,與清華大學楊茂君教授研究組合作通過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等手段系統地闡明了TRIM蛋白質家族在底物識別及泛素轉移等過程的分子機制,為理解TRIM家族蛋白質在天然免疫、腫瘤發生、細胞分化、個體發育及細胞凋亡等過程中的調控機制提供了新的視點。該研究工作於近期在Cell Research發表,楊茂君和李衛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王琳芳院士為共同通訊作者(Li Y et al., Cell Res. 2014 Apr 11. doi: 10.1038/cr.2014.46.)。(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科學網—關注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
  • 關注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新聞—科學網
  • 蛋白質修飾研究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的修飾與降解,和生命活動以及各種人類疾病密切相關,這一領域已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蛋白修飾3d示意圖) 蛋白質修飾研究進展基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的不均一性及相對豐度低的特性,翻譯後修飾蛋白質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現有的蛋白質組學技術體系包括電泳、色譜、生物質譜以及生物信息學工具,對修飾蛋白質或肽段進行富集分離,消除修飾引起的不均一性並標記修飾位點,使之與理論質 量有一個差異,通過質譜檢測這種差異,從而鑑定蛋白質,並通過串聯質譜鑑定修飾位點。
  •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在發生翻譯後修飾後,理化性質會發生顯著改變,從而實現了蛋白質功能的指數級擴增。
  • 蛋白質糖基化研究獲進展
    vertebrate-specific Y subfamily of UDP-N-acetyl-α-d-galactosamine: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s」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內質網中可能存在新的蛋白質O-GalNAc糖基化調控機制,這一成果公布在國際糖生物學研究領域權威雜誌Glycobiology上。
  • 蛋白質修飾與腫瘤研究
    除了一些傳統的磷酸化和泛素化,硝基化、乙醯化、SUMO化引發關注外,還有一些修飾策略,如PEG化修飾、脂質體化、糖基化,這些複雜的調控作用在眾多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腫瘤、心血管、內分泌等)以及一些炎症等中都起到關鍵調控作用。通過對蛋白質修飾的調控和反調控可能給眾多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契機。生物谷整理了一些蛋白質修飾在癌症方面的研究。
  • 轉錄後修飾機制研究獲進展
    轉錄後修飾是真核細胞中,將初級轉錄RNA轉化為成熟RNA的加工過程。比如mRNA前體轉化為成熟的mRNA,其中包括剪接,並發生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之前。這一加工過程對於真核生物基因組的正確翻譯至關重要,這是因為真核生物的初級轉錄RNA中包含既包括用於編碼蛋白質的外顯子又包含非編碼的內含子。
  • 【表觀遺傳蛋白修飾專題】詳解賴氨酸巴豆醯化研究進展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泛素化、琥珀醯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
  • 藍細菌賴氨酸單甲基化修飾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在一個或幾個胺基酸殘基上加上化學修飾基團而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參與蛋白質的活性狀態、定位、摺疊以及蛋白質-蛋白質間相互作用。賴氨酸甲基化是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類型之一,其調控機制複雜,在生命調控過程中的地位較為重要,尤其在真核生物中的組蛋白上發生的甲基化修飾,對異染色質形成、基因印記和轉錄過程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 Cell子刊|蛋白質糖基化修飾表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進程
    根據糖肽鍵的不同,糖基化修飾可分為:N-連結糖基化、O-連結糖基化、C-連結糖基化、以及磷脂醯肌醇錨定糖基化四大類型,其中功能研究最多的是N-連結糖基化。研究人員發現,與正常組相比,HGSC腫瘤中糖基化蛋白質的種類、糖基化修飾位點的數量以及糖基化位點特異糖鏈的類型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首次揭示了蛋白質糖基化修飾在HGSC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為未來開發針對糖基化修飾的HGSC早期診斷試劑及治療藥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與理論基礎。
  • 年終盤點:2018蛋白質修飾研究的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醯化等。蛋白質表達受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的調控,並且在表達以後還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修飾才能發揮所需要的功能,PTM研究至關重要。下面讓我們看看2018年蛋白質修飾領域有哪些重要研究。
  • 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獲進展
    國際蛋白質組學期刊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福全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付巖團隊在人血清N-連結糖基化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所取得的進展「Large-scale Identification
  • 水生所藍細菌賴氨酸單甲基化修飾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在一個或幾個胺基酸殘基上加上化學修飾基團而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參與蛋白質的活性狀態、定位、摺疊以及蛋白質-蛋白質間相互作用。賴氨酸甲基化是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類型之一,其調控機制複雜,在生命調控過程中的地位較為重要,尤其在真核生物中的組蛋白上發生的甲基化修飾,對異染色質形成、基因印記和轉錄過程有重要的調控作用。目前在真核生物中已報導多種能夠催化關鍵細胞因子發生賴氨酸甲基化的修飾酶,並對各種關鍵通路進行精確的調節。
  • 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圓滿落幕
    蛋白質的修飾與降解,和生命活動以及各種人類疾病密切相關,這一領域已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
  • 鑑定蛋白質功能性修飾的新方法問世
    鑑定蛋白質功能性修飾的新方法問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 17:56:12 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Raymond E.
  • Mol Cell:上海藥物所合作賴氨酸琥珀醯修飾通路研究獲進展
    蛋白翻譯後修飾對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起著關鍵作用,是細胞精細調節生理活動的關鍵之一。因而,蛋白翻譯後修飾通路研究是目前新藥研發的重要熱點之一。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合作研究,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對去乙醯化調控酶Sirt5調控的琥珀醯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在779個蛋白上鑑定出2500多個琥珀醯位點。
  • 程金科: 蛋白質SUMO修飾與炎症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6月4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在上海波斯特大酒店隆重開幕來自科研及醫療領域的科學家及醫生學者們共聚一堂,對蛋白質修飾與降解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交流探討。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程金科教授作為第一個演講嘉賓,圍繞著"蛋白質SUMO修飾與炎症"帶來了精彩的演講。程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SUMO修飾通過改變靶蛋白的位置與活性,以及與其他蛋白質幾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而成為了蛋白質調控的一種新的機制。
  • 研究揭示蛋白質SUMO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
    1月18日,PLOS Genetics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來庚研究組題目為SUMO modification of LBD30 by SIZ1 regulates secondary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