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家庭中最小的孩子,一般都會得到父母、哥哥、姐姐的疼愛。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共生育3男4女,其中最小的是新城公主(唐太宗時為衡山郡公主),她比唐高宗李治小16歲,自然得到父親和哥哥們的寵愛,8歲時就已經有了湯沐食邑。根據唐朝法令規定,名山大川是不能作為封號來用的,此外公主只有在結婚後才給湯沐食邑,新城公主是一個特例。
新城公主的不幸婚姻。
李世民為了安撫病重的重臣魏徵,在他臨死之前將自己最小的女兒衡山公主許配給他的兒子魏叔玉,此時衡山公主只有9歲。天有不測風雲,這一年侯君集謀反被殺,李世民懷疑魏徵參與其中,隨即悔掉了這門親事。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千挑萬選了一個準女婿——長孫詮,這個人是長孫皇后的小堂弟,按說是衡山公主的堂舅舅了,有點亂。本來兩個人要馬上結婚的,可是這一年李世民駕崩了,婚禮直到永徽三年(652年)才正式舉行,婚後兩個人的感情非常好。為此墓誌寫道:「調諧琴瑟,韻偃笙簧。標海內之嬪風,為天下之婦則者矣。」
新城公主
顯慶四年(659年),唐高宗和武則天誣陷自己的舅舅長孫無忌謀反,把他貶往嶺南。武則天害怕長孫氏東山再起,將長孫氏一家主要成員都殺在貶謫的路上,新城公主的丈夫長孫詮也不例外。
新城公主從此鬱鬱寡歡,也不抱怨自己的哥哥,只是不梳妝打扮,以消極的態度表示反對。「雖外尊大義,不登叛人之黨。而內懷專一,無虧字(闕)之(闕)。蘭澤靡加,塵彌(闕二字)之鏡;鉛(闕)罷飾,網綴回鸞之機。貫秋柏以居貞,掩寒松而立勁。」唐高宗李治心疼自己的妹妹,就又給她找了第二任丈夫——韋正矩。這一任丈夫因為娶了新城公主連升八級,平步青雲。
不過新城公主一直懷念第一任丈夫長孫詮,對新丈夫並不感興趣,感情談不上很好,龍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遇疾,高宗知曉後,為妹妹興建了建福寺祈福。但是祈福還是沒用,就在當年,新城公主就抑鬱而終。
李治
龍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病逝後,唐高宗李治在沒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殺了自己的妹夫韋正矩,僅僅是因為傳說兩個人拌過嘴,被外人傳為駙馬「遇主不以禮」。後來李治發現這個案子是個冤案,又為之平反,並將其夫婦合葬。不過韋正矩這個事情對人們的影響很大,以致後來唐人對於娶公主忌憚頗深,甚至有諺語「娶婦得公主,平地買官府」,認為「新城以病而卒,夫子受其戮辱」。
因為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殺了新城公主的第一任丈夫,直接導致新城公主的病死,可以說是親自葬送了自己的妹妹。
麟德元年(664年),痛失小妹的唐高宗下令以「皇后」的禮儀下葬,規格相當高。「皇帝悲棣萼之長湮,痛(闕二字)之永訣,(闕六字)悵東津而灑泣。廢朝不舉,有越常倫。賵往飾終,用超恆制。下詔曰:故新城長(闕九字)居。柔順□風,幼彰於閨閫;顧復之重,夙備於慈嚴。詩美穠(闕十字)符歸妹之尊。方秀松筠,遽先風燭。鳳簫輟響,魚軒靡駕。固(闕四字)氣,情切(闕四字)之哀,將軫於暮月□終之數,特超於彝典。其葬事宜依後禮。」在唐朝僅此一例,陪葬昭陵。新城公主生前死後得到父兄的極度寵愛,尊貴至極。不過根據現在挖掘的新城公主墓葬來看,墓葬規格和其他公主差不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