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仿生建築"馬蹄蓮花"綻放武漢未來科技城

2021-01-08 網易新聞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工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程超 攝)

新華網湖北頻道8月29日電(陳卓 程超)由中建三局承建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工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記者29日在施工現場看到,工程B塔樓屋面鋼結構「花冠層」已吊裝完成,嬌豔鮮花形態凸顯,工人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外立面幕牆施工。

作為武漢未來科技城的首個地標建築,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工程由B塔樓和C1-C5裙樓組成,總建築面積51495 。工程以馬蹄蓮為設計理念,寓意「武漢新能源之花」,其中B塔樓造型為「馬蹄蓮花」,C樓造型為「綠葉」。本項建築為目前國內最大的仿生建築,整體造型似花瓣綻放,屹立在未來科技城中心。

B塔樓為框剪結構,地下一層,地上十七層,主體結構總高度為127.9米,因造型需求,主體結構12F以下混凝土結構為逐層懸挑結構,單層最大懸挑達0.84米,混凝土柱斜度大,斜柱最大傾斜角為11度。

鋼結構主要由11~17層的鋼柱、鋼梁、屋架和風機塔架組成,屋架鋼結構位於17層之上,主要受力體系為24榀屋桁架+主桁架的組合桁架結構,其間由系杆、支撐連接而成,覆蓋直徑約85米,高度36米,最大懸挑20米,呈蓮花形斜向布置,傾角約24度。風機塔架鋼結構為格構式結構,最高點距離機房屋面層49.0m,鋼構件總量2700噸,鋼材材質為Q345B,最大截面 450 20mm,管管間相貫焊接,垂直運輸前期選用80米臂長的D1100平臂塔吊,後裝部分採用350噸履帶吊安裝。

外立面採用中空平板彩釉low-e玻璃、平板夾膠玻璃、中空彩釉雙曲面夾膠low-e玻璃和鋁板格柵相結合的幕牆形式,由下至上呈擴散性,垂直運輸採用吊籃方式進行。塔樓獨特造型在國內尚屬個案,施工難度大,且無其它同類工程施工經驗可依,同時,施工工期緊張,所需吊籃數量多,移位頻繁。為此公司成立專項攻關小組,制定多項措施,保障外幕牆施工的順利進行。

工程建成使用後,將吸引太陽能研究中心、風能研究中心、生物質能研究中心等眾多新能源研究機構入駐。作為武漢「兩型」社會建設的標誌性建築,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可再生能源研發基地。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國內最大仿生建築「馬蹄蓮花」綻放武漢未來科技城
    中國經濟網武漢9月5日訊(記者魏勁松 柳潔、通訊員程超 陳卓)9月2日,中國經濟網記者在中建三局承建的目前國內最大的仿生建築——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看到,B塔樓屋面鋼結構「花冠層」已吊裝完成,嬌豔鮮花形態凸顯,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外立面幕牆施工。
  • 中國驚豔眼球的綠色「仿生建築」
    仿生建築是以生物界某些生物體功能組織和形象構成規律為研究對象,探尋自然界中科學合理的建造規律,並通過這些研究成果的運用來豐富和完善建築的處理手法,促進建築形體結構以及建築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設計和合理形成。從某個意義上說,仿生建築也是綠色建築,仿生技術手段也屬於綠色技術的範疇。
  • 國內最大綠色仿生建築投用 光谷"馬蹄蓮"成武漢新地標
    馬蹄蓮全景 東湖高新宣傳中心提供  長江日報訊(記者康鵬 通訊員張珊妮)光谷廣場往東14公裡,地平線上崛起一棟花朵造型的奇特建築。日前,這棟被稱為「馬蹄蓮」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正式投入使用,成為武漢新的地標建築。  「這是國內最大的綠色仿生建築,如此獨特的造型,在全球都十分罕見。」光谷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馬蹄蓮」建築群由「一枝花兒、五片綠葉、一朵蓓蕾」組成,佔地165畝,建築面積達6.8萬平方米。
  • 鳥瞰下國內十座「仿生」現代建築地標,哪一個更像創意「母體」?
    導語:鳥瞰下國內十座「仿生」現代建築地標,哪一個更像創意「母體」?當我國建築不再滿足於高樓大廈的建設,於是「仿生」建築就在我國快速得發展了起來,所謂的「仿生」建築就是仿照生物的特點和外觀的建築。精挑細選國內十座「仿生」建築(主要是仿照植物的),空中鳥瞰下,哪一個更像其設計創意的「母體」呢?各位小夥伴們,您又更喜歡哪一座的創意呢?1、蓮花-佛山世紀蓮體育中心位於廣東省的佛山市順德區,其中主體育場的外觀造型設計以「蓮花」為母體,空中鳥瞰猶如一朵蓮花盛開在佛山這片大地上,而其得名也是來源於形似「蓮花」的體育場。
  • 國內十大地標級仿生學建築,杭州居然有兩個!
    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築是否讓你感到壓抑、無趣?作為城市生態的「細胞」,建築又應該以何種形態存在?近年來風生水起的仿生建築似乎可以解答上述疑問。仿生建築設計,建築與自然和諧統一 縱觀世界著名仿生建築,從巴黎的「防煙霧大廈」到哥斯大黎加的「世界方舟」、再到瑞典的「旋轉中心」,都實現了建築和美學的高度統一效果。
  • 仿生建築設計:生態+科技+創意
    有觀點認為,未來的城市將是仿生與生態的城市。綠維文旅認為,建築進入到了一個新綜合時代,並呈現出六大新綜合發展趨勢,即:可持續性新綜合、功能多元化新綜合、歷史文化新綜合、技術利用新綜合、經濟價值新綜合、鄰裡社會性新綜合。
  • 馬蹄蓮花
    馬蹄蓮挺秀雅致,花苞潔白,宛如馬蹄,葉片翠綠,綴以白斑,可謂花葉兩絕。清吞的馬蹄蓮花,是素潔、純真、樸實的象徵。國際花卉市場上已成為重要的切花種類之一。 馬蹄蓮在歐美國家是新娘捧花的常用花。
  • 耗資5.3億國內最大綠色仿生建築「馬蹄蓮」投入使用
    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就像一朵盛開的馬蹄蓮 光谷廣場往東14公裡,地平線上崛起一棟花朵造型的奇特建築。日前,這棟被稱為「馬蹄蓮」的武漢新能源研究院大樓正式投入使用,成為武漢新的地標建築。 「這是國內最大的綠色仿生建築,如此獨特的造型,在全球都十分罕見。」光谷未來科技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馬蹄蓮」建築群由「一枝花兒、五片綠葉、一朵蓓蕾」組成,佔地165畝,建築面積達6.8萬平方米。
  • 我國未來科技城,總共有4座,面積最大的是天津
    科技可以改變未來,這一點毋庸置疑,對於科技會引領未來向什麼方向發展,我們也充滿了想像,不少城市就大膽做了很多嘗試,一些新項目新設計層出不窮,不斷刷新我們對未來的認知。目前,中國有4座城市建立了未來城,你知道都是哪個城市嗎?
  • 杭州雲城:未來科技城的「點-線-面」
    杭州雲城,也可以被看為是杭州目前唯一跳脫「擁江發展」之外的超能量板塊,蓋因其站在了杭州「宇宙中心」未來科技城的肩膀上。杭州雲城示意圖杭州雲城的位置已經清晰劃定。東至繞城高速、西至南苕溪、南至餘杭塘河、北至杭長高速。換句話說,這裡是未來科技城、良渚以及繞城西線的圍合區域。
  • 來自牛津的仿生眼鏡項目落戶下沙科技城
    近日,一個來自牛津大學的「黑科技」項目——仿生眼鏡項目牽手下沙科技城。  仿生眼鏡項目曾獲谷歌大獎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仁明(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了OXSIGHT仿生眼鏡項目合作框架協議。仁明(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英國牛津OXSIGHT公司在下沙科技城設立的全資子公司。
  • 仿生建築——觸摸未來的門
    仿生學是指人類模仿生物功能,來發明創造的科學,研究對象是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人造工程技術之中,當仿生學應用於建築即產生了仿生建築
  • 未來科技城首個地標亮相!
    近日,未來科技城首個地標建築——未來科技城展示館設計方案發布。戳視頻↓ 240秒感受未來科技城展示館▲未來科技城展示館將為城市提供一個開放且有活力與體驗感的展示空間,並將發揮其地標的屬性,結合多層次的建築空間與最新的展示科技,成為未來科技城面向公眾的一張名片,助力提升城市形象
  • 湖北省海歸雙創中心在未來科技城揭牌
    12月28日,湖北省海歸雙創中心在武漢未來科技城揭牌。該雙創中心由湖北歐美同學會和東湖高新區共同建設,委託國家級創新型創業孵化機構東科創星運營,致力於搭建海歸創業孵化共享平臺,促進海歸人才創新成果轉化和項目落地見效,著力培育一批海歸人才領軍企業。
  • 全球十大仿生建築設計
    位於臺北信義區,曾在2004-2009年間被評為全球最高建築。由C.Y. Lee & Partners設計,靈感源於竹子,寓意學習和成長。位於印度首都新德裡,設計師是來自伊朗的Fariborz Sahba,靈感源於蓮花,為巴哈伊信徒建造。該寺廟包括27片大理石花瓣,每三個一組,形成九個側面,可容納2500人,共有9個入口可進入中庭。
  • 仿生建築
    仿生建築」,就來說說這個話題。仿生建築就是我們通過尋找、研究、模仿這些線索,研究和模擬自然界生物各種各樣的特殊本領,包括生物本身結構、原理、行為、功能、體內的物理和化學過程等,提煉出人類適宜的有用的元素與特徵,運用到建築活動中的思考應用模式。建築仿生學正是根據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規律,結合建築科學技術而進行綜合應用的科學。包括: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結構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
  • 未來科技城首個地標!就在新機場高速旁
    近日,未來科技城首個地標建築——未來科技城展示館設計方案發布。 240秒感受未來科技城展示館▼▼▼未來科技城展示館將為城市提供一個開放且有活力與體驗感的展示空間,並將發揮其地標的屬性,結合多層次的建築空間與最新的展示科技,體現高新特色,成為未來科技城面向公眾的一張名片,助力提升城市形象▲
  • 盤點全球仿生建築
    仿生建築是21世紀建築學領域的一項新運動,仿生建築學理論結合了生物學、美學等學科,把建築結構、建築功能和自然生態環境進行了結合和搭配
  • 剛剛,兩個百億級項目落地成都未來科技城!
    剛剛,兩個百億級項目落地成都未來科技城!「當前,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和清潔能源產業,中國三峽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實力,與未來科技城匯聚創新型企業的定位高度契合,這為我們攜手發展未來產業、未來技術,打造未來企業、未來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 之江,會是下一個未來科技城?
    ——未來的之江,是否會成為杭州的下一個未來科技城?掛牌文件中已描述了一張大概的藍圖:建築物最高高度不超過130米,建築密度不大於45%,綠地率不小於25%。 5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130米的建築物限高,未來這一地塊的建築物,有望成為之江乃至杭州南部地區地標,對於之江地區城市面貌的提升,也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