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 2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網上出現不少推介「小分子團水神奇效果」的文章。文章聲稱:小分子團水帶有大量的動能,運動速度快,所以被稱為「活性水」;小分子團水能在人體細胞內外竄進竄出,滲透入人體細胞,把營養提供給細胞,並且把細胞裡的細菌和毒素帶出細胞外,從而達到抗衰老、除便秘、治療慢性病、增強新陳代謝等排毒功效;小分子團水還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水標準」中的其中一項。這究竟是真的嗎?
網傳文章截圖
據了解,所謂的小分子團水,是由3-6個水分子締結而成的,而多於10個水分子則締結為大分子團水。小分子團水的概念多見於專業性很強的醫學類論文中,其他一些關於小分子團水具有高滲透力、高動能等的表述,則多來源於商家。但對於這種高動能、大量動能的說法,有不少網友提出了質疑:高中課本知識就提到過,溫度越高則分子動能越大;水分子團的大小和動能主要受溫度的影響,溫度升高,水分子團也自然會變小。單從這一點來看,網傳文章中「活性水」「大量動能」等說法,以及小分子團水具有的功效也需打個問號。
本月初,人民網發布的科普文章指出,所謂的大分子團水和小分子團水並無本質區別,小分子團水就是普通的水。事實上水喝到胃裡後,由於胃內的溫度、pH值、離子濃度等影響,喝下去的水的分子團結構也會發生變化。此外,並沒有證據說明小一些的分子比大一些的分子更容易進入細胞,從而被人體吸收。其實人體的細胞膜既可以使一些大分子進入,也可以讓像鈉離子這麼小的物質都鑽不進。特別是到目前為止,支持「小分子團水更容易被吸收」這一說法的專家們也並沒有提出相應的測定數據。
此前,《科技日報》就小分子團水這一概念採訪過數位學界和行業內專家,得出了如下結論:至今,對每個水分子團的分子個數仍無標準檢測手段,只能通過一些手段來間接推測水分子團的大小。事實上,檢測機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檢測設備和檢測方法,無法證明小分子團水的功效。
而對於網傳文章中著重提到的世衛組織「健康水標準」,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世衛組織官網查詢發現,在世衛組織發布的《飲用水水質準則(第四版)》相關出版物中,並未提及「小分子團水」「活性水」等概念,更沒有提到「小分子團水是健康水標準中的一項」的說法。
因此,網傳文章中指出的小分子團水具有神奇功效,能抗衰老、除便秘、治療慢性病、增強新陳代謝等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那麼,這些網傳文章出現在網上,其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記者查看了數篇關於小分子團水的推介文章發現,毫無例外,這類文章最後出現了一些淨水器和包裝飲用水的廣告。顯然,「帶貨」才是這類文章出現在網上的意義。
我國2015年5月24日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中明確指出,包裝飲用水的名稱應當真實、科學,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種或若干種成分來命名包裝飲用水;產品名稱不得標註活化水、小分子團水、功能水、能量水以及其他不科學的內容。不難發現,此類文章似乎還是打了一個「擦邊球」。
事實上,喝水的根本目的是滿足機體對水的需求,不可能把水當做營養來源,也不可能有什麼神奇的功效。因此,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水都可以安全放心地飲用,不存在「喝哪種水更健康」的問題。
題圖來源:新華社(圖文無關)
微信編輯:沈天辰
為了能最快最方便地找到「上海網絡闢謠」
您可以將我們的微信號設置成「星標」,標上☆的方法很簡單 ↓
商務合作或諮詢其他事宜請聯繫:
shwlpy@qq.com
原標題:《小分子團水能給人體細胞排毒?警惕這類文章發布者的套路》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