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鹼性小分子團營養水、直飲式弱鹼性小分子水淨化器、六分子水……眼下,各種高端瓶裝水、飲水機等不斷湧現,喝水也打起了保健治病的小分子團水新概念。一款源自日本的「小分子水杯」,讓不少人趨之若鶩。
在某寶網站上,搜索「小分子水杯」,出現了十幾頁的店鋪信息,水杯價格在200-1000元不等,銷量最好的達到900多人次。一款售價249元的「日本原裝富氫水杯」自稱通過高科技將水中的大分子團變成更利於人體細胞吸收的小分子團,能去除人體中的有害物自由基。售價999元的水杯更是號稱,每天1.5升富氫水,相當於吃500個以上香蕉、400個蘋果、25個胡蘿蔔等。總體來說,不同價位產品強調內容主要包括:小分子團水pH>7,為弱鹼性水,更易被人體吸收;能抗氧化和自由基;還能去除水中的漂白粉、鐵鏽、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甚至四氯化碳等致癌物,長期飲用不僅能防止便秘、美容養顏,還可以改善慢性病和心血管疾病,防治中風、預防癌症等。而在各賣家評論中,不少人是為家中老人購買,也相信其「需長期飲用才有效」的宣傳口號。
小分子水究竟是什麼?它真的有宣傳得那麼神乎其神?
疑問一:是否有小分子水的概念
小分子水準確的說法是「小分子團簇水」,是對水分子微觀結構的描述,打個比方就是一群挨得近的水分子手拉手在一起組成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群體。這個概念確實存在於學術研究的課題中,但目前尚無統一的量化指標及測量方法等,例如「小分子團應該是由幾個水分子組成」。因此,它離市場推廣的階段還有很長的距離,這些宣傳明顯言過其實。
疑問二:杯子可以把分子水變小嗎
水分子團結構是一種動態結合,就像熱鬧的超市,來來往往,有進有出。這就意味著,水分子團是不斷變化的,有很多辦法可以改變水分子團的多少,比如,磁場、聲波、射線、紅外線、壓力、溫度等。其中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加熱,分子運動越快,越不利於氫鍵形成,加熱到100℃時,產生了氣態水,此時水分子團簇就接近單分子或小分子結構,比如自來水沸騰後的蒸餾水就屬於小分子團。因而,獲得小分子團水並不神秘。但實驗證實,人工能量促成的小分子團大約在幾個小時後就會重新聚
合。而天然泉水由於汙染物少、水質乾淨,有些地區特殊地理環境和高地磁作用形成的小分子團水可以長時間保持。
疑問三:小分子水是否真的能保健治病
從理論上說,物質營養的代謝都是在細胞內進行,因而小分子團水能更容易進入細胞內參與代謝,這也能解釋為何山泉喝起來清甜、爽口。但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臨床醫學報告和科學鑑定證實小分子團水對人體健康有好處。小分子團水的測定方法尚缺乏科學方法進行定量分析。而人體的消化吸收是非常複雜的過程,小分子水是否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慢性病甚至抗癌等有待進一步驗證。
疑問四:小分子水杯真的能夠去除水中有害物質嗎
無論是小分子團還是大分子團只是水分子結構的改變,而不是水分子中的物質多寡。也就是說,即使變成了小分子水,其中的礦物質、汙染物、重金屬等也不會減少。如果以淨化為目的的淨水裝置,應該具備截留和吸附異物的功能,而水杯顯然不具備這些功能。
其實,喝水的根本目的是滿足機體對水的需求,它是體內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搬運工,是機體七大營養素中最基礎、需要量最大的物質,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水都能安全放心飲用。與其糾結於這些概念水,不如保證充足飲水。目前國人飲水量少問題較為嚴重,根據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規定,成人每天除食物中所得水外,還需要補充1500毫升-1700毫升的水,夏天或運動量大、流汗多時就應該再多喝一些。飲水要少量多次,有意識主動喝水,不能到口渴時再喝。此外,晨起和睡前半小時兩個時間段應該至少飲用250毫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