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屈旌
近日,「全棉時代」卸妝巾廣告引發熱議。廣告中,一名年輕女子被一男子跟蹤,情急之下使用卸妝巾變醜成功脫險,充滿偏見和誤導的內容,剛一出街就遭遇猛烈抨擊,1月10日深夜,「全棉時代」發布書面道歉信,卻因為「8行道歉,2頁廣告」的奇葩操作,再次被網友罵上了熱搜。(據1月11日《楚天都市報》官微)
「全棉時代」這封道歉信,開啟了道歉界的一個新體例,全文除了一開始不痛不癢地說了聲「對不起」之外,接下來兩頁的篇幅,洋洋灑灑地介紹了企業的創立初衷、專利技術、質量把控、原料選材、公益活動等,最後還加一句「我們會繼續努力」,不認真看還以為這是篇推廣軟文,網友將這一神奇的道歉方式總結為:「前文我錯了,後文我真棒。」
而這也已經不是「全棉時代」第一次就此事道歉,輿論剛開始發酵時,該企業官博就曾經回復網友稱「視頻為廣告創意,僅作為突出商品的清潔功能」,並表示歉意,將視頻下架,然而網友並不買帳,這才有了這第二次依然「翻車」的道歉。
認個錯就能屢戰屢敗,不是網友太挑剔,實在是這家企業操作過於迷惑。一家生產母嬰、女性產品為主的企業,在宣傳一款女性用戶為主的產品時,不但沒有對用戶體現出基本的尊重,反而陰陽怪氣、惡意滿滿、侮辱性極強,調侃惡性事件,暗含「受害者有罪論」,可以說踩遍所有雷點。而在遭遇全網猛批之後,竟然還完全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連個走心的道歉信都寫不出來,何等傲慢,何等偏頗。一時間,我們竟分不清,他到底是真傻,還是在裝傻。
之所以懷疑其「裝傻」,一來是因為,「全棉時代」不是名不見經傳,拿不出預算的小企業,它背靠755億元市值上市公司,為其貢獻六成收入,2019年淨利潤為1.12億元。但從此次事件看來,無論營銷策略還是危機機關,都毫無專業性可言,甚至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讓人感覺很不可思議;二來,網絡營銷素有「黑紅」的歪風,不管名聲好壞,只要有熱度就行,為了熱度,甚至可以自己製造負面消息,從而擴大品牌知名度。但這一做法,由於網友的經驗積累,智慧升級,已經相當過時,如今還在用,只會顯得「鬼迷心竅」。
單從法律責任上來說,侮辱性的廣告由於解讀方式多樣,含義隱晦,或許並未直接違反《廣告法》相關條款,監管上存在一定的操作性困難。但是,其「女性卸妝變男性」的情節,是否涉及誇大、虛假宣傳以及低俗營銷,監管部門還是可以予以關注,及時糾偏。不過,市場也自有市場的力量,如果一家企業,不去真正地了解和尊重消費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用戶,那麼,挖的坑多了,最終一定會坑到自己。現在,由於一連串的操作讓人怒氣難消,許多網友已經扒出了「全棉時代」疫情期間強賣「口罩套餐」,旗下產品曾多次被抽檢出不合格等「舊料」,如果這家企業裝傻是為了「自黑」的話,那麼它算是成功了。
在各類創意廣告層出不窮,類似的公關事件動輒發生的當下,這對於所有企業都是個教訓,產品要有過硬的質量,價值觀要有過硬的底線,否則,「翻車」就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