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用一個三角形來說明合理的武術結構:這個三角形的上端是套路,這是一個角。而在下面,有兩個角;這兩個角,一個是攻防的應用,一個就是鍛鍊的功法。

今天最大的誤會,最大的悲劇,就是練武只練一個角。指的是最上面的角,就是套路。而認為學完了套路,就學會了這趟拳了。
其實,只練了套路,如果不好意思說那是極其空洞、幾乎等於是零;起碼也要說,他在三角形中,只做了一個角。
他當然可以自娛、娛人。如果做得正確的時候,不傷身體的話,可以作為一種健身操,也是不錯的。如果練給別人看,練得很流利,很優美的話,也有娛樂的效果。套路並非是一無可取,不是說他全無價值。
但是如果只練套路,就認為是練了武術的全部的話,這個誤解就未免太大了。這種誤會也常誤導練武的青年人,認為練完了套路就完成了工作,就期待著收穫。
我說的期待,並不是坐在那裡等,而是每天猛練套路,練很多很多的回數,以為會進步。這個時候,就帶來失望。有人失望了,就離開了,再也不練。也有朋友失望了,不免回頭說武術的壞話,說是虛空的;或者說:所有東西都失傳了,反正也練不到了。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三角形下面,其實還有兩個角。其中之一是攻防;武術畢竟是講個攻防。不能夠說今天的時代不同了,有了槍炮。其實豈止是槍炮,我們已經進入到按鈕戰爭、太空戰爭的時代了。今天練拳,並不是在講一刀一槍;今天練武是要鍛鍊我們的身心兩個方面。但是,動作一定要正確。什麼是動作的標準點呢?那就是攻防的命意之所在了。
因此,攻防不可不講。講攻防並不是鼓勵打架,決不是提倡暴力。而是透過攻防,才能了解所練的套路,才能檢查動作的正確與否。
又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常常看到講究攻防的個人、及武術團體,練的套路是中國的,攻防的用法卻是外國的。有的時候是東洋的,有的時候是西洋的。中國拳術的用法,和外國完全都不一樣。這就更讓我們警惕到:攻防不可以不講。如果沒有講究攻防,而拿外國武術來張冠李戴的話,他就格格不入。或者是套路練起來的時候,就有那麼一股奇特的洋味。所以攻防是套路之外,三角形的另一個角。也惟有攻防概念正確以後,演練套路時,才會充實,才有意義。
更重要的,尤其是對現代社會更具有積極意義的,是武術之中非常完美、高妙功法訓練。古時候講「止戈為武」,是武德的要求。練武不要去作亂,反而要平息動亂,帶來安和樂利的社會人生。今天更要講「化劍作犁」,把殺人的刀劍,變成生產的犁耙。也就是說:要用武術,為人類社會的幸福健康作服務。
武術之中,什麼樣的東西給我們帶來健康呢?當然就是功法的鍛鍊。武術家不談天堂與地獄,武術是每天都時時刻刻面對生死關的,這個關口是隨時可以發生,隨處都存在著的。所以武術練氣功,對於精氣神的修煉很是實在,沒有花花綠綠的神話。因為,這是武術的基本立足點。這些武術中的良好功法,可以抽取出來給社會大眾,為他們的健康謀福利。而練武的人,注意這個三角形,更是不可不練功法。這些功法除了生理的利益之外,也涉及到心理上頭。如果沒有這種功法的要求,和套路攻防相配合的話,中國武術就不能展現他特有的風格。
因之,關於武術的訓練,是三角形缺一角而不可的。介紹八極架的時候,為什麼要談到基本功、內氣、樁的鍛鍊?也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徐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