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建設光伏電站時,正南方位角安裝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設計規則。但正南朝向是最優解嗎?
在討論時,我們先明確幾個名詞:氣溫、地面輻射、太陽輻射。具體如下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比較直觀的感受是下午1點溫度最高,這是由於氣溫在下午一點時達到峰值。而通過上圖我們發現,太陽輻射(直射分量)則是正午12點達到峰值。但增加了地面輻射(散射分量)之後,大氣總輻射量最大值將偏向於下午1點。
而在光伏電站實際建設過程中,由於只考慮太陽直接輻射以及便於設計施工的因素,各設計院偏向於將方位角設定為正南方向。
國標《GB 50797-2012 光伏發電站設計規範》中6.4.3指出:
光伏方陣採用固定式布置時,最佳傾角應結合站址當地的多年月平均輻照度、直射分量輻照度、散射分量輻照度、風速、雨水、積雪等氣候條件進行設計,並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對於併網光伏發電系統,傾角宜使光伏方陣的傾斜面上受到的全年輻照量最大。
2. 對於獨立光伏發電系統,傾角宜使光伏方陣的最低輻照度月份傾斜面上受到較大的輻照量。
3. 對於有特殊要求或土地成本較高的光伏發電站,可根據實際需要,經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光伏方陣的設計傾角和陣列行距。
7.2.2中指出:
地面光伏發電站的光伏方陣布置應滿足下列要求:
固定式布置的光伏方陣、光伏組件安裝方位角宜採用正南方向。
雖然國標對方位角提出正南方向設計,但是前面限定詞語是「宜」,體現了在方位角和發電量之間的關係上,標準編制專家也存在分歧。在這種情況下,方位角應該如何選擇?筆者提供以下思路進行分析:
一、輻照數據
由上表可看出,對於緯度越低地區,方位角南偏西5°時,最佳傾角下的輻照值影響越小。即使對於高緯度地區,南偏西5°造成的輻照值損失也可以忽略不計。
二、組件升級
隨著近幾年組件技術革新加快,尤其是雙面發電組件的面世,地面輻射等非直接熱源對光伏發電的影響日益加深。
三、逆變器增效
逆變器有兩個重要技術參數:啟動電壓和MPPT工作電壓範圍。前者保障逆變器正常啟機,後者控制逆變器停機。
為了保障逆變器能穩定運行,啟動電壓>MPPT最低電壓。因此7:00就可以運行發電的逆變器,由於啟動電壓的限制,要推遲到7:30才能啟動。停機時間是17:00。全天發電時間為11.5小時。
如果將方位角設置為南偏西5°,在早晨7:30時,輻照強度已經趨於穩定,我們將逆變器啟動電壓降低一定數值,甚至可使啟動電壓=MPPT最低電壓。這樣早晨依然7:30半啟機,而傍晚可推遲到17:30停機。全天發電時間達到12小時。
由於日發電時間增加了半小時,每年新增發電量相當可觀。
四、土地面積
如果方位角改為南偏西,則為了避免相互遮擋,組件前後間距相應增加。這時土地面積也會相應增加。
五、施工安裝
由於施工是靠GPS定位管樁位置,與方位角關係不大,因此施工安裝基本不受影響。
綜上,筆者認為在土地供應量足夠的前提下,可適當調整方位角南偏西5°,並降低逆變器啟動電壓,以便達到更高PR值。
來源:天合光能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