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響影子長度的因素
光伏方陣前後留有間距,其根本原因是避免陰影遮擋帶來的發電量損失。因此,我們就要計算影子的長度。
影子的長度跟哪些因素有關係呢?
1)成影物體的高度H。這個不用解釋,肯定H越大,影子越長。
2)項目地點(經度、緯度)。主要是緯度,緯度越大,影子越長。
3)不遮擋時間T。中午的影子長度和傍晚的差距很大,T越長,長度會成倍的增加。
4)地勢情況。如果有南向的坡度,影子長度肯定會小;反之,北向坡度則需要增大影子長度。
二、陣列間距的計算
上圖中:
L為光伏組件組成的傾斜面長度,D1為傾斜面投影,D2為前排的影子長度,H為傾斜面的相對高度;
a為太陽高度角,β為傾斜面角度。
如上圖,前排到後排的間距由兩部分組成D1和D2。
D1=L cosβ
在計算D2 時應注意,由於太陽光會偏東或偏西,圖中的「太陽光線」實際為「陽光射線」的投影。不好理解?看一下三維圖吧(為看起來清晰,將前後兩個陣列抽象成兩塊板子)。
圖中γ為太陽偏東或偏西產生的方位角。
∵ H /S = tana ∴ S = H / tana
∵ S/D2 = cosγ ∴D2= S/ cosγ = (H cosγ)/ tana
∵ H = L sinβ ∴D2 = (L sinβcosγ)/ tana
因此,
那a、γ如何計算?
太陽高度角a計算:
sinα=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太陽方位角γ計算:
cosγ=(sinαsinφ-sinδ)/ (cosαcosφ )
其中,為當地緯度,δ太陽赤緯角,ω為時角。
1)太陽赤緯角δ
從天赤道沿著天體的時圈至天體的角度稱為該天體的赤緯。以天赤道為赤緯0°,向北為正,向南為負,分別從0°到90°。日赤緯的變化範圍在-23°27'~+23°27'之間。
δ(deg)=[0.006918-0.399912cos(b)+0.070257sin(b)-0.006758cos(2b)+0.000907sin(2b)-0.002697cos(3b)+0.00148sin(3b)](180/pi)
pi=3.1415926為圓周率;b(deg)=2*pi*(N-1)/365,單位為度(deg);
但一般計算時用下面這個簡化公式。
sinδ=0.39795cos[0.98563(N-173)]
2)時角ω
在地球上,同一時刻,對同一經緯度的人來說,太陽對應的時角是相同的。單位時間地球自轉的角度定義為時角ω,規定正午時角為0,上午時角為負值,下午時角為正值。地球自轉一周360度,對應的時間為24小時,即每小時相應的時角為15度。
計算公式:ω=15×(ST-12)
其中ST為太陽時。
如果我們選擇真太陽時9點~12點(6小時不遮擋),則ω為45°;而在一些日照時間長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的觀測數據,將不遮擋時間增加為7小時,則ω為60°。
三、冬至日陣列間距的計算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太陽離我們最遠的一天。這天,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因此,是北半球影子長度最長的一天。
用軟體對同一遮擋物的影子長度進行計算,結果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看出,冬至日的影子長度是最長的。因此,在工程中,常用冬至日的參數來計算太陽赤緯角δ,計算陣列間距。
D2 = (L sinβcosγ)/ tana
這個公式,如果按冬至日條件考慮:δ= -23.45°,6小時不遮擋ω=45°,
則上述公式可以簡化為:
但我更喜歡用下面這套相對較原始的公式進行計算,我可以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對參數進行一些調整。
公式1:
公式2:sinα=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
公式3:cosγ=(sinαsinφ-sinδ)/(cosαcosφ )
公式4:sinδ=0.39795cos[0.98563(N-173)]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