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發起巨型沙螽回歸戰—新聞—科學網

2020-11-27 科學網

孩童對紐西蘭巨型沙螽著迷。圖片來源:SABINE BERNERT

 

在紐西蘭坎布裡奇一個涼爽、溼潤的早晨,自然保護專家David Wallace和無脊椎動物生態學家Corinne Watts站在一個面積16公頃的Warrenheip保護區外圍(這個保護區由Wallace擁有),討論如何將一種昆蟲用柵欄圍起來。

紐西蘭有大量入侵性捕食者要被阻擋在這個保護區之外。一個2.3米高的細鐵絲網籬笆(延伸至地面以下)阻止了可能傷害保護區內脆弱的本土動植物的老鼠、貓、鼬鼠等動物。該保護區提供了對紐西蘭過往歷史的一瞥。鬱鬱蔥蔥的貝殼杉、樹蕨和五指灌木叢掩護著紐西蘭象徵性的國鳥幾維鳥(學名鷸鴕,又稱無翼鳥)。這與周圍的草原生態形成鮮明對比。但該保護區的一種生物卻常常會逃跑:當地一種瀕危昆蟲馬霍埃努伊巨型沙螽。

在其他國家,昆蟲保護可能會成為可悲的馬後炮。但紐西蘭沙螽,尤其是馬霍埃努伊巨型沙螽卻很難被忽視。從體型和生活方式看,這種巨型沙螽可謂是「披著蟋蟀外衣的老鼠」。可以肯定,它們缺少類似幾維鳥等其他本土物種的受歡迎度,不止一次,Warrenheip街區的鄰居曾要求施以援手把那些逃到他們家中的昆蟲清理出去。沙螽在紐西蘭土著居民毛利人的語言中意思是「醜物之神」,它們抑或在紐西蘭原本的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拳頭大小的紅褐色馬霍埃努伊巨型沙螽的行為和老鼠非常相似——夜間會在樹葉上覓食,白天會躲避捕食者。其糞便的形狀和大小也與老鼠類似。

但在此之前,馬霍埃努伊巨型沙螽和其他沙螽一直因為入侵性哺乳動物捕獵者而丟失領地。沙螽不會飛,也沒有尖刺,它們的體味使其很容易成為大鼠甚至小鼠的獵物。「它們的體味如此強烈,任何嚙齒類動物都會猖獗。」與Watts一樣來自紐西蘭漢密爾頓一家公共—私人共同資助的研究所——土地保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Danny Thornburrow說。正因為如此,若干種沙螽像紐西蘭不會飛行的鳥類一樣幾近滅絕。

這正是Wallace和Watts擔心沙螽爬出Warrenheip保護區籬笆的緣故,也是他們珍視保護區內剩下的沙螽的緣故。Warrenhei保護區是保護昆蟲並促進其數量回歸的一項不尋常的工作,這些工作已經將若干種沙螽從滅亡邊緣挽救回來。在現有83種沙螽中,紐西蘭政府將其中16種指定為受保護物種。政府和私人群體已經認識到這些挑戰,並在沒有哺乳動物捕食者的小島上為這些昆蟲提供了類似Warrenheip保護區的安全棲息地,如通過建設特殊的籬笆、消滅哺乳動物捕食者以及監督保護區內的沙螽等。

興與衰

距今約6500萬年前,在恐龍消失之後,一種體型相對較小的毛茸茸的四蹄類物種開始在數量和種類上呈現大爆發。但由於紐西蘭在此1500萬年之前脫離了另一個陸地板塊,使當地除了一種蝙蝠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哺乳動物,那裡的生物多樣性發生了完全不同的變化。哺乳動物捕食者的缺位為不會飛的鳥類和昆蟲在這片土地上進化繁衍打開了通路。同時,造山運動和海平面的變化可能創造了新的棲息地和機遇。沙螽就是其中的「大贏家」之一。

隨著時間的發展,11個巨型沙螽物種的數量越來越龐大,並開始佔據其他地方嚙齒類動物的生態位。其中的類群,如居住在樹幹和樹枝上的樹沙螽,由長著大腦袋的雄沙螽保護雌沙螽群。長牙沙螽在白天停留在地面上,但會在夜間出現以捕捉更小的無脊椎動物,它們進化出了長前牙「武器」以捍衛領地,抵禦雄性敵人。還有一些其他的沙螽會在白天退到洞穴內,它們進化出了類似蚱蜢一樣的腿,可以幫助其在外搜尋食物時跳離危險。沙螽作為一種肉食、植食及食用巖屑的昆蟲,在紐西蘭食物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甚至有助於傳播本土植物種子。

然而,玻里尼西亞鼠(太平洋老鼠)在距今約800年前到達紐西蘭,並開始在該島上繁殖。其他的災禍,如挪威老鼠和會爬樹的船老鼠隨後跟著歐洲探索者一起到達紐西蘭島。Watts說,這些入侵物種迅速給當地不會飛行的鳥類和不善於防禦的無脊椎動物帶來災難,使它們成為「極容易被命中的靶子」。例如,有時一些體重超過30克的巨型沙螽很難跳走以逃離威脅。南非斯泰倫博什大學昆蟲學家Michael Samways說,沙螽「隨著時間發展遭遇了極大的損失」。

挽救滅絕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種入侵性植物幫助挽救了馬霍埃努伊巨型沙螽。1962年,保護人士在北島牧場發現一些沙螽隱藏在金雀花叢中,這是一種開黃色花的有刺灌木,它們在19世紀初被作為柵籬植物引入紐西蘭後便瘋狂蔓延。保護學家很快意識到被另一種非當地物種——山羊啃食的金雀花因為密集且多刺,很難讓哺乳動物捕食者進入其中,從而使其成為預料之外的沙螽避難所。

1990年,該牧場成為正式的保護區,多年來山羊和金雀花幫助巨型沙螽茁壯成長。然而,由於金雀花叢比較易燃,保護人士正設法在別的地方重新引入沙螽,包括其最初活動範圍附近以及紐西蘭主島和近海處的新選址。到21世紀頭十年中期,有3個馬霍埃努伊巨型沙螽群倖存下來:包括金雀花叢中發現的沙螽群、位於嚙齒類動物可以遊到的小島上的沙螽群以及位於Warrenheip保護區內的群體。

今天,在其原始保留地,本土植被已經在超過金雀花,沙螽數量也因此銳減。「我們對此感到擔憂。」Watts說,「其原來的種群數量可能會滅絕。」她說,這讓面積狹小的Warrenheip保護區的巨型沙螽成為「一個重要的群落」,它們最終可能會在其他沒有哺乳動物的保護區內繁衍出新的群落。

在將這些舉行沙螽轉移到沒有哺乳動物的島嶼上的過程中,紐西蘭的保護學家也拯救了其他的物種,其中包括水星島的長牙沙螽,這是一種體型類似老鼠、捕食更小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的昆蟲。1993年,昆蟲學家在水星島島鏈面積13公頃的中島(這是距離北島不遠的一個沒有老鼠的區域)上發現了最後幾隻長牙沙螽。隨後,三隻雌長牙沙螽和一隻雄長牙沙螽被捕捉餵養,其繁育的後代被放到了沒有老鼠的島嶼上,那些島嶼上的老鼠已通過毒餌等方式被消滅殆盡。儘管那些沙螽現在已經離開了中島,Samways說,將其重新引入到其他島嶼「挽救了這個物種滅絕」。

轉變態度

昆蟲保護工作在全世界仍然較少。若干動物園正在飼養美國埋葬甲蟲,並重新將它們引入美國中西部。根據美國《瀕危物種法案》,在美國東北地區,一場拯救生鏽補丁大黃蜂(學名Bombus affinis)的保護運動今年將結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編纂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中包含128種昆蟲,然而,它們中大多數幾乎沒有得到關注。實際上,在全世界100萬種已命名的昆蟲中,僅有0.7%的保護需求得到了評估,它們中又僅有約一半的生活情況為人所了解。

這個問題的一部分原因是除了一些色彩鮮豔的蝴蝶之外,大多數昆蟲沒有像可愛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那樣的吸引力。沙螽不僅會散發出不好聞的氣味,其體型之大也令人感到毛素悚然,這往往給它們的形象帶來了問題。「很多紐西蘭人都不喜歡沙螽。」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已退休昆蟲學家George Gibbs說。一些小孩一開始會對這些昆蟲感到著迷,Watts說,「但等到他們長到13歲左右時,會發生一些轉變,讓他們認為沙螽很可怕。」

在保護人士在發起挽救沙螽戰役的同時,一些科學家正在設法更多地了解這些不尋常的生物。回到Warrenheip保護區,各種沙螽正在其家園中茁壯成長、繁衍。撥開綠色植物,Watts迅速發現了一隻樹沙螽,它的附近正盤亙著一隻對其虎視眈眈的食蟲鳥——扇尾鴿。Watts很快地檢查了這隻沙螽,然後將其掩藏在綠葉下,以躲開捕食者。

隨後,Watts在幾釐米外的地方發現了馬霍埃努伊巨型沙螽。它在一棵樹桃金孃樹的兩個枝杈間舒適地休息。Watts碰到它後,這隻沙螽伸展著兩條後腿、揮舞著它的刺,做起了防禦性的姿勢。Watts注意到它的腹部因為充滿了卵而鼓鼓的,便撤離了。這隻沙螽在冬季將會產下約200個卵,每批10個。那些卵將在春季孵化,Watts希望這可以讓倖存下來的小群體擴大。現在,挽救紐西蘭本土昆蟲的戰役仍在繼續。(晉楠編譯)

更多閱讀

《科學》相關報導

 

相關焦點

  • 紐西蘭的樹沙螽
    沙螽家族並沒有發聲器,不像螽斯那樣可以當做鳴蟲來飼養,螽斯其種類數量遠勝沙螽種類的數量,而且品種在食性方面,分植、肉、雜三類食性,但沙螽種類均為雜食性,相比之下沙螽其實是一類比較原始的類群。樹沙螽是紐西蘭特有的昆蟲,它們通常夜間出來活動,性情火暴兇猛。它們主要以果類和其他昆蟲為食,是典型的雜食類昆蟲。
  • 2億年不進化也不退化的昆蟲,體重超過麻雀,古老神秘的巨型沙螽
    然而紐西蘭的某些島嶼上有一種巨型沙螽(zhong),它們的首次發現刷新了人類的眼球,和往常昆蟲不一樣的是它們不僅體型巨大,而且屬於遠古時期的物種,距今已在地球上存活2億年。體重超過麻雀,2億年沒有進化也沒有退化,在世界上一共約為35種沙螽,它們屬於直翅目,長角亞目,沙螽科的昆蟲,主要分布於亞洲、南非、北美和中美洲、大洋洲。
  • 現生最大的昆蟲——紐西蘭沙螽
    這種分離使紐西蘭的動植物在相對隔絕的環境中獨立演化,因此形成了許多獨特的類群。紐西蘭的無脊椎動物種類數量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估計有約5萬種,已經描述的有2萬多種,其中近一半為昆蟲。而紐西蘭沙螽(音:zhōng)正是紐西蘭特有無脊椎動物的典型代表。紐西蘭沙螽屬於直翅目,是蟋蟀和蝗蟲的近親,共有70多種。它們的起源尚不清楚,但它們在地球上的出現時間非常早。
  • 神秘古老的巨型昆蟲,比麻雀還要重,老鼠見到它也要繞道
    巨型沙螽是一種僅生活在紐西蘭國內幾個偏僻島嶼中的巨型昆蟲之所以它沒有進化也沒來滅絕,是因為島嶼上面僅有蝙蝠這種哺乳動物,被孤立的島嶼上由於沒有天敵,巨型沙螽成了「大贏家」。,主要以植物的果實為食,偶爾也吃小昆蟲,糞便的大小和形狀與老鼠類似,很久前的紐西蘭土著剛發現它們時稱它們「醜物之神」,見到就要將其清理掉。
  • 世界上最大的昆蟲——巨沙螽
    巨沙螽只生活在孤立的島嶼上巨沙螽只生活在島嶼上,它們之所以體形更大,主要是因為生活在孤立島嶼上,缺少大型天敵,它們是孤立島上的巨型物種絕佳例證。在紐西蘭,有70多種沙螽,其中巨沙螽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昆蟲。懷孕的雌性巨沙螽體重可達70克以上,相當於三隻老鼠的重量,它們通常很少集體生活。它們的食物主要以植物、其他小昆蟲以及水果為主。
  • 科學網—拯救「醜陋之神」
    孩童對紐西蘭巨型沙螽著迷。該保護區提供了對紐西蘭過往歷史的一瞥。鬱鬱蔥蔥的貝殼杉、樹蕨和五指灌木叢掩護著紐西蘭象徵性的國鳥幾維鳥(學名鷸鴕,又稱無翼鳥)。這與周圍的草原生態形成鮮明對比。但該保護區的一種生物卻常常會逃跑:當地一種瀕危昆蟲——馬霍埃努伊巨型沙螽。 在其他國家,昆蟲保護可能會成為可悲的馬後炮。但紐西蘭沙螽,尤其是馬霍埃努伊巨型沙螽卻很難被忽視。
  • 巨沙螽引發關注:全球10大巨型昆蟲醜陋驚人
    巨型食鳥蜘蛛  巨型食鳥蜘蛛是地球上大型蜘蛛種類之一。成年巨型食鳥蜘蛛的橫展(從左邊腳到同排右邊腳)約為11英寸(合25釐米),體重約為6盎司(170克)。因為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這種蜘蛛時,它正在捕食一隻蜂鳥,故被命名為食鳥蜘蛛。  巨型食鳥蜘蛛主要生活在亞馬遜雨林地區,性情較為溫和。儘管成年巨型食鳥蜘蛛的毒牙約有1.5英寸長(合3.8釐米),但毒牙僅帶有少量毒性,對人體損害不大。
  • 紐西蘭動物園放生300隻大蝗蟲 是一般蝗蟲50倍
    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網援引英文媒體消息,今晚,奧克蘭動物園要放生300隻巨沙螽,將被放生的地點其實是在奧克蘭東北部Hauraki Gulf的Noises群島,是該物種的第二個放生地。  這種像大蝗蟲一樣的昆蟲叫做巨沙螽,它被看做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昆蟲,在紐西蘭除了Little Barrier以外的其他地區幾近滅絕。  奧克蘭動物園冷血動物團隊領導Don McFarlane稱,為了保證基因多樣性,人們會幫助昆蟲交配。  他介紹,巨沙螽生產世界上最大的昆蟲糞便,而這是對植物發芽生長等至關重要的。他認為Noises的環境非常適合巨沙螽生存。
  • 昆蟲界的熊——沙螽
    好吧,開篇廢話略多,那個……為什麼說沙螽是螽斯家族的盟軍呢?因為沙螽和草螽、蟈螽、獵螽、擬葉螽之流不一樣,它們不屬於螽斯,但如果你認為它們與螽斯的關係猶如海獅和獅子的關係,那也是不正確的,沙螽和螽斯都隸屬於同一個亞目,只不過是不同總科的昆蟲,它們的外形以及行為都有頗多的相似之處,所以,它倆的關係,應該差不多是獵狗和鬣狗的關係。
  • 外國奇葩昆蟲鑑賞:奧克蘭樹沙螽
    奧克蘭樹沙螽Auckland tree weta (Hemideina thoracica)屬於醜螽科Anosttomatidae,樹沙螽屬Hemideina。晝伏夜出,白天隱蔽在樹洞或石頭下,夜晚活動和取食。雜食性,取食樹葉、水果以及其他小昆蟲。
  • 外國奇葩昆蟲鑑賞:奧克蘭樹沙螽
    奧克蘭樹沙螽Auckland tree weta (Hemideina thoracica)屬於醜螽科Anosttomatidae,樹沙螽屬Hemideina。晝伏夜出,白天隱蔽在樹洞或石頭下,夜晚活動和取食。雜食性,取食樹葉、水果以及其他小昆蟲。
  • 沙螽的愛情
    孩子們在看遠古蜻蜓模型1.6億年前的一天,太陽暖暖地照著大地,空氣溫潤潮溼,沙螽(zhōng)夫妻頭碰著頭正說著「私房話」,突然火山爆發,火山灰吞噬了它們……而今,這對沙螽被科學家們發現,化石上的它們依然在「咬耳朵
  • 十大巨型動物盤點
    11月27日消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界是否存在過巨人一直沒有得到過證實,但是一些巨型的動物確是存在。
  • 地球上依然存活的巨型蟲怪!
    原標題:地球上依然存活的巨型蟲怪!   很遺憾,由於它們都是尚未滅絕的生物,夏夜乘涼時蚊香根本沒用,你至少得隨身帶一把開山刀防蟲……  1.沙螽(zhōng),或紐西蘭產長鬚無翅大蝗  比你手指還粗的胡蘿蔔在這傢伙嘴裡就是一頓點心……巨型沙螽一共分為11個品種,其中最大的紐西蘭產沙螽的成蟲體長在10釐米左右,體重在
  • 地球上還存活的巨型蟲怪們
    沙螽(zhōng),或紐西蘭產長鬚無翅大蝗比你手指還粗的胡蘿蔔在這傢伙嘴裡就是一頓點心……巨型沙螽一共分為11個品種,其中最大的紐西蘭產沙螽的成蟲體長在10釐米左右,體重在20~30克之間。當雌性沙螽攜帶蟲卵,它的體重可以達到70克,也是現存最重的昆蟲。2.
  • 震撼世人的十大巨型動物
    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下自然界震撼世人的十大巨型動物,都有哪些上榜,趕快跟二妮一起來看看吧。10、男子發現世界最重昆蟲 重過麻雀愛吃胡蘿蔔   美國一名自然愛好者馬克·莫菲特在紐西蘭一座小島上發現了世界上最重的昆蟲。這隻昆蟲名為巨沙螽,體重71克,與麻雀重量相當。
  • 「夫妻沙螽」見證1.65億年前愛情
    通訊員 陳孝政 本報記者 朱姝災難降臨前沙螽夫妻在說「悄悄話」一進入展廳,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張海春教授就向記者推薦了一塊奇特的化石:上面清晰地保留了兩隻昆蟲。「這是沙螽,化石上面的是一雌一雄兩隻。」張海春告訴記者,這塊化石被發現在內蒙古寧城地區,屬於著名的道虎溝昆蟲群。地質年齡大約是1.65億歲,該生物群也是世界上中生代昆蟲類別最繁多的動物群。
  • 壓死馬達加斯加巨型動物的「稻草」—新聞—科學網
    WEBER/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馬達加斯加曾經是高聳的象鳥、巨型烏龜,甚至巨型狐猴的家園。但今天,這些巨大的身影了無蹤跡,馬達加斯加沒有比汽車輪胎重的動物存在,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爭論是人類亦或是氣候變化導致了這一切。
  • 海豚獨有聽覺系統意外地在沙螽等昆蟲身上發現
    海豚(資料圖)一種被認為是海豚身上獨有的聽覺系統意外地在沙螽等昆蟲身上發現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12月14日報導,蘇格蘭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科學家近日意外地發現,一種被認為是海豚身上獨有的聽覺系統在沙螽等昆蟲身上也存在。  研究人員發現,紐西蘭的標誌性昆蟲—沙螽依靠獨特的脂質(一種包含油脂的化合物)傾聽它們周圍的世界。
  • 1991年射殺巨型蝗蟲事件,是真的嗎?
    關注新聞的也知道,近期在非洲就發生了嚴重的蝗災,並且蝗蟲還在不斷逼近巴基斯坦,印度邊境,離中國一步之遙。蝗蟲這種生物,全世界就有超過1萬個品種,在中國便有1千種之多,它們的食物是禾本科植物,屬於農業害蟲,那麼可能有人會好奇,這麼多品種中最大的蝗蟲究竟有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