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翅目大體分為三類,蝗、螽、蟋三大家族,稍微細分一點就是蝗蟲;螽斯、沙螽;蟋蟀、裂指蟋、螻蛄。可以看出,螽、蟋2個家族都是有「盟軍」的,最孤立無援的就是蝗蟲了,別的都不止一個總科,然而蝗蟲就是「光杆一個」(我們通常說的蚱蜢是指劍角蝗、負蝗和佛蝗這類頭頂尖銳體態側扁的蝗蟲),也屬於蝗總科的,好像學術上確實有【蚱科】,然而那裡面的物種並沒有我們熟悉的「蚱蜢」的面孔,所以……好像扯得遠了,蟋家族的蟋蟀和其盟軍螻蛄算是咱們耳熟能詳的蟲了,而另一個盟軍裂指蟋在現在來說在大眾面前知名度過低,在蟲圈裡也偏冷門,所以我們這回來講一下螽家族的一個盟軍——沙螽。
好吧,開篇廢話略多,那個……為什麼說沙螽是螽斯家族的盟軍呢?因為沙螽和草螽、蟈螽、獵螽、擬葉螽之流不一樣,它們不屬於螽斯,但如果你認為它們與螽斯的關係猶如海獅和獅子的關係,那也是不正確的,沙螽和螽斯都隸屬於同一個亞目,只不過是不同總科的昆蟲,它們的外形以及行為都有頗多的相似之處,所以,它倆的關係,應該差不多是獵狗和鬣狗的關係。
沙螽中的一些種類非常龐大,而且擁有比同體長螽斯更大的蠻力,加之多為雜食的性格,所以可以將其比作「昆蟲界的熊」。
堡礁巨沙螽是一個分布較窄的珍稀物種,是現存體積以及體重第一的直翅目昆蟲,據說極限個體可達150毫米,保守型上限135毫米,巨型雌性個體的重量居然可以持平3隻小老鼠,這已經可以說體型超過了所有陸生捕食性昆蟲的捕捉上限。不過這種龐然大物是像熊貓那樣基本吃素的角色,所以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一隻巨型蝗蟲。
上圖是一種主產於印尼的大型沙螽,由於暫且沒有正式的中文學名,所以經常用SIA FEROX表示,強行說個名字或許可以叫【印尼掘地沙螽】,這是一種知名度很高的大型種,長相也比較正宗,這裡我用它來介紹一下沙螽的鐵證好了。
其實沙螽的種類數量遠不如螽斯,基本都是雜食性昆蟲,中型到巨型,如堡礁巨沙螽基本植食,不過偶爾會發掘幾個小蜘蛛開開葷;而上面這種「印尼掘地沙螽」則基本肉食,而且甚為兇猛,每次打架都猶如3天沒吃飯一樣瘋狂,但偶爾也會吃些南瓜、香蕉等素食開開齋。沙螽的體色一般都是灰黃色至橙黃色的都有,多少能與黃色挨點邊,似乎沒有聽說綠色或紅色這樣的種類。多數種類無翅,有翅者也不擅長飛行,所以,它們的翅膀有些向皮革質發展了,厚實,能提供少量防禦力。部分種類雌性產卵器退化,若有,則呈長刀狀,有一點的彎曲弧度,末端尖銳。它們只有一對短小的尾須,在末齡若蟲期容易察覺,那對尾須整體柔軟,與蛐蛐那樣寶劍狀的尾須截然不同。六足缺乏吸盤或鉤爪,所以攀爬能力低下,而且大型種類幾乎不會跳躍,所以機動性不夠高。
獠牙沙螽屬的若干種類的雄性長有一對「長牙」,其實,那並不是它真正的牙,它的口器還是像絕大多數直翅目昆蟲那樣在下方的,那一對東西其實就像鍬甲的顎角,作為它們的輔助武器,它們會像牛或鹿那樣互相頂撞。本屬中最大的種類體長約65至100毫米左右,極限個體包含角的長度可達130毫米。
這是國內少有的一種沙螽——卡氏翼靡螽,分布於西南一帶,中大型的長翅種類,實力約等於或略強於蟈蟈,可以看出它們前足和口器的「硬體」也是相當不錯了。
沙螽類算是直翅目的頂尖戰力,猶如螳螂中的菱背螳屬,不但有直翅目昆蟲中的「絕世高手」,而且還沒有太小的東西拖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