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逝世一周年】霍金:想像未來

2020-11-23 界面新聞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按:在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之後的一年時間裡,各種與他相關的末日預言層出不窮。他最著名的一條預言是地球將在200年以內毀滅,而人類想要繼續存活下去只有一條道路,就是移民外星球。其他一些廣泛傳播、越傳越玄的黑暗預言涉及人工智慧、外星交流等諸多領域,比如人工智慧發展到高階將超過人類,人工智慧的全面發展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終結,以及人類在探索外太空時必須格外謹慎,向外太空發送探測器,主動給外星人「送信」,有可能為地球人招致滅頂之災。霍金一走,這些或真實存在或斷章取義的預言便顯得更加神秘和可怖了。

那麼,霍金到底如何看待人類的未來?是黑暗一片危機叢生,還是欣欣向榮機遇繁多?在新近出版的霍金遺作《十問:霍金沉思錄》一書中,我們可以聽到他自己的完整的聲音。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是由他的學術同事、家人和霍金遺產管理機構通過梳爬霍金之前的演講、採訪和散文,整理而成,包含了霍金生前時常被科學家、企業家、政治領袖及公眾問到的一些「大問題」,包括「上帝存在嗎?」「一切如何開始?」「時間旅行可能嗎?」「我們應該去太空殖民嗎?」等等。

《十問:霍金沉思錄》
[英]史蒂芬·霍金 /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2019

他開篇即肯定並讚揚了人們對「大問題」保持好奇、保持追問的熱忱和努力。「在我的腦海裡,我一生都在宇宙中旅行。通過理論物理,我試圖回答一些大問題。我曾經一度以為,自己會看到我們所知的物理學的終結,不過現在我認為,在我離開很久很久後,奇妙的發現還會持續產生。我們接近其中一些問題的答案,但我們還沒有到達那裡。」霍金寫到,「我在這個星球上過著一種非凡的生活,我利用奇思異想和物理定律穿越宇宙。我到過銀河系最遠處,旅行進入過黑洞,還返回過時間的起點。在這個地球上,我經歷了高潮和低谷、動蕩與安寧、成功和痛苦。我遭遇貧窮,享用富裕,曾經矯健,又身患殘疾。我既受到讚揚,也受到批評,但從未被忽視過。通過我的研究,我非常榮幸地能夠為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做出貢獻。但如果宇宙中不存在我所愛且愛我的人,那的確會是一個空虛的宇宙。沒有他們,它的一切奇蹟都對我毫無意義。」

針對他種種看似悲觀黑暗的預言,《十問:霍金沉思錄》也給出了解釋和解答。霍金本質上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可以充滿信心地說,他們的未來將比過去任何一代更多地依賴於科學和技術。他們需要比前人更多地了解科學,因為科學以空前的方式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還有未來的偉大發明,它們將徹底變革我們生活、工作、飲食、交流和旅行的方式。在生活的每個領域進行創新的範圍這麼開闊,這真讓人興奮。」他既不認為今天已是人類進化的巔峰,人類已經臻於完美,也不認為宇宙本身和人類的努力應該有一個邊界。「我認為人類的未來有兩種選擇:第一,探索太空尋找可居住的替代行星;第二,積極利用人工智慧改善我們的世界。」霍金通過電腦說話,靠輪椅行動,作為科學技術的受益者,他對人工智慧的真正態度或許是這樣的:「作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們可以為了世界的福祉創造人工智慧,它可以和我們和諧地工作。我們只需要意識到危險,識別它們,採用最佳實踐和管理,並為其後果預先做好準備。」

史蒂芬·霍金

在霍金逝世一周年之際,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十問》一書中節選了霍金談人類想像力與塑造未來的相關章節,以饗讀者。

《我們如何塑造未來?》

文 | 史蒂芬·霍金   譯 | 吳忠超

一個世紀以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徹底變革了我們對空間、時間、能量和物質的理解。我們仍然在確認他那些了不起的預測,就像2015年LIGO實驗中觀察到的引力波一樣。當我想到聰明才智時,愛因斯坦立刻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他的奇思妙想來自何處?也許是許多品質的融合:直覺、原創、卓越。愛因斯坦有能力超越表面來揭示底層結構。他對常識毫不畏懼,常識認為事物必然是它們表面的那個樣子。他有勇氣去追求別人看似荒謬的觀念。這給了他自由,讓他成為天才,他的時代和任何時代的天才。

愛因斯坦具備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想像力。他的許多發現來自於他通過理想實驗重新構想宇宙的能力。在他16歲的時候,他想像騎在一束光上面,他意識到,從這個有利的位置看,光線會像一個凍結的波浪。這個形象最終導致了狹義相對論。

100年後,關於宇宙,物理學家們遠比愛因斯坦了解得更多。現在我們有更強大的發現工具,諸如粒子加速器、超級電腦、太空望遠鏡和例如LIGO實驗室對引力波的研究。然而,想像力仍然是我們最強大的品性。利用想像力,我們可以在空間和時間的任何地方漫遊。我們在駕車、在床上打盹,或在聚會上假裝聽某人乏味談話時,精神卻能夠遨遊在自然最奇特的現象中。

還是男孩時,我就對事物如何運行充滿激情。在那些日子裡,我把東西拆開找出機制。我將拆開的碎片重新組裝回玩具並不總是成功,但我想我比今天的男孩或女孩學得更多,要是他或她在智慧型手機上嘗試同樣的伎倆。

童年霍金(左)

我現在的工作仍然是弄清楚事物是如何運行的,只是尺度變了。我不再摧毀任何玩具火車。相反的,我使用物理定律試圖弄清宇宙是如何運行的。如果你知道事物怎麼運行,你就能控制它。我這麼說的時候聽起來如此簡單!這是一個吸引人的、複雜的奮鬥,在我的整個成年生活中它讓我著迷並激動不已。我曾與世界上一些最偉大的科學家合作過。我很幸運能夠在所選擇的領域——宇宙學,即宇宙起源研究的輝煌時代度過此生。

人的頭腦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它可以設想天穹的壯麗和物質基本組成部分的複雜性。然而,為了讓每個頭腦都充分發揮其潛力,它需要一個火花,探究和驚奇的火花。這種火花常常來自老師。請允許我解釋一下。我不是最容易教的人,我讀書的速度很慢,而且我的筆跡也不整潔。在我14歲的時候,我在聖奧爾本斯學校的老師迪克朗·塔他向我展示了如何利用我的精力,並鼓勵我創造性地思考數學。他把數學視為宇宙本身的藍圖,這使我大開眼界。如果你看每個非凡的人物背後,總能發現一位特殊的老師。當我們每個人都在思考在生命中能做些什麼時,我們很有可能因為一位老師而能這樣做。

然而,如今,教育和科學技術研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岌岌可危。由於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機和緊縮措施,所有科學領域的資金正在大幅削減,特別是基礎科學受到嚴重影響。我們還面臨著文化孤立和偏狹,以及日益遠離正在取得進展的危險。在研究層面,跨邊界的人員交流使技能更快地轉移並帶來因不同的背景而持有不同想法的新人。這本應很容易實現,而現在卻變得舉步維艱。不幸的是,我們不能在時間中回到過去。隨著英國脫歐和川普現在對移民和教育發展的影響,我們正在目睹全球範圍對專家,包括科學家的反感。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保障科技教育的未來?

我再回到我的老師塔他先生。教育未來的基礎一定取決於學校和鼓舞人心的老師。但學校只能提供基本框架,有時死記硬背、方程和考試可以讓孩子們遠離科學。大多數人只要定性理解,而非定量理解,無須複雜的方程。科普書籍和文章也可以傳達關於我們生活方式的想法。但是,即便最成功的書籍,也只有一小部分人閱讀。科學紀錄片和電影很吸引大眾,可惜它只是單向交流。

當我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入宇宙學領域時,它是一個模糊不清的古怪的科學研究分支。今天,通過理論研究和實驗的成果,如大型強子對撞機和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宇宙學允許我們去發現研究宇宙。還有很大問題有待回答,還有很多研究要做。但是我們現在知道得更多,並且在這個相對較短的時段內取得了多過任何人能夠想像到的成就。

學生時代的霍金(持手絹者)

但現在年輕人的未來會面臨什麼呢?我可以充滿信心地說,他們的未來將比過去任何一代更多地依賴於科學和技術。他們需要比前人更多地了解科學,因為科學以空前的方式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必過於瘋狂地推測,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趨勢,我們知道的新問題必須在現在和未來得到解決。在我認為的問題中,有全球變暖、為大量增加的地球人口尋找空間和資源、其他物種的快速滅絕、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需要、海洋的退化、森林砍伐和流行病,此處僅舉幾個。

還有未來的偉大發明,它們將徹底變革我們生活、工作、飲食、交流和旅行的方式。在生活的每個領域進行創新的範圍這麼開闊,這真讓人興奮。我們可以在月球上開採稀有金屬、在火星上建立人類前哨,並找到目前不治之症的救治方法。此外,存在的巨大問題仍然沒有答案。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開始的?什麼是意識?外太空有人嗎?還是我們獨自在宇宙中?這些是留給下一代人去研究的問題。

有些人認為今天的人類是進化的巔峰,已臻於完美。我不同意。關於我們宇宙的邊界條件應該有一些非常特別的東西,而還有什麼比沒有邊界更特殊?而人類努力也不應該有邊界。我認為人類的未來有兩種選擇:第一,探索太空尋找可居住的替代行星;第二,積極利用人工智慧改善我們的世界。

地球對我們來說變得太小了。我們的物質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消耗殆盡。人類向我們的星球呈送了災難性的禮物:氣候變化、汙染、溫度上升、極地冰蓋縮小、砍伐森林和毀掉動物物種。我們的人口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面對這些數字,很明顯,這種近乎指數式的人口增長無法持續到下一個千年。

考慮殖民其他行星的另一原因是核戰爭的可能性。有一種理論認為,我們沒有被外星人接觸過的原因是,當一個外星文明到達我們的發展階段時,它變得不穩定並且自我毀滅。我們現在擁有摧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技術力量。正如我們在朝鮮最近發生的事件中看到的那樣,這是一個發人深省和令人擔憂的想法。但是我相信我們可以避免末日大決戰的潛在性,而我們這樣做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進入太空,探索人類生活在其他行星上的潛力。

影響人類未來的第二個發展是人工智慧的興起。人工智慧研究正在迅速發展。最近的標誌,如自動駕駛汽車、贏得圍棋賽的電腦以及數字個人助理西麗、谷歌即時和微軟小娜的到來,僅僅是信息技術軍備競賽的徵兆,這是由前所未有的投資推動的,並基於日益成熟的理論基礎之上。這些成就與未來幾十年的相比也許是微不足道的。

霍金與妻子簡及兒女

但對人類,超智能人工智慧的出現要麼是最好、要麼是最壞的事情。我們無法知道是否會從人工智慧得到無限的幫助,或者被它忽視並且被邊緣化,或者可以想像被它摧毀。作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們可以為了世界的福祉創造人工智慧,它可以和我們和諧地工作。我們只需要意識到危險,識別它們,採用最佳實踐和管理,並為其後果預先做好準備。

技術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通過電腦說話。我受益於輔助技術,它給了我一個已被疾病剝奪的聲音。我很幸運地在個人計算時代開始時失去了聲音。英特爾超過25年一直在支持我,讓我每天做喜歡做的事。這些年來,世界和影響它的技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技術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從交流到基因研究,到獲取信息以及更多更多。隨著技術變得更聰明,它打開了我從未預言過的可能性的大門。現在為支持殘疾人而開發的技術正為打破交流障礙引領道路。它通常是未來技術的一個試驗場。從語音到文本、從文本到語音、家庭自動化、信號駕車,甚至賽格威平衡車,都是為殘疾人開發的,這些都是在它們被日常使用之前好幾年開發的。這些技術成就歸功於我們內心的火花——創造力。這種創造力可以採取多種形式,從物質成就到理論物理。

但是還會發生更多的新生事物。人腦與電腦連接可以讓這種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的溝通方式更快、更富有表現力。我現在使用臉書,它允許我直接與我的朋友和全世界的粉絲交談,這樣他們就可以跟上我的最新理論並查看我旅行中的照片。這也意味著,我可以看到我的孩子們此刻正在做什麼,而不是他們告訴我他們在做什麼。

就像對於幾代人以前的社會,網際網路、我們的行動電話、醫療成像、衛星導航和社交網絡是難以理解的一樣,我們未來的世界將以我們剛剛開始構思的方式同等地轉變。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智慧地和創造性地使用信息將使我們實現這些。

還有這麼多的東西要湧現,我希望這一前景能為今天的學童提供很大的啟迪。不過我們可以發揮作用,確保這一代兒童不僅有機會,而且立志儘早充分參與科學研究,以便他們能夠發揮潛力,為全人類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且我相信學習和教育的未來是網際網路。人們可以回答和互動。網際網路以某種方式將我們所有人聯繫在一起,就像巨腦中的神經元。有了這樣的智商,還有什麼我們不能做到?

有人說對科學不感興趣,而且看不出有什麼必要去關注,這種觀點在我成長的年代,不是對我而言,而是按照社會成見,仍然可以被接受。現在情況已不再是如此。讓我來說清楚。我不是在宣傳這種想法,即所有年輕人應立志成為科學家。我不認為這是一個理想的情況,因為世界需要具有廣泛技能的人。但我提倡所有年輕人都應對科學學科熟悉和自信,無論他們選擇做什麼。他們需要具備科學素養,並積極參與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以學到更多。

霍金在劍橋

在我看來,一個世界只有極少數超級精英有能力了解先進的科學技術及其應用將是危險的、非常有局限的。我真懷疑,諸如清理海洋或救治發展中國家的疾病等大規模受益的項目是否會給予優先考慮。更糟糕的是,我們可能發現技術被用來反對我們,我們卻沒有力量阻止它。

無論在個人生活中,還是生命和智慧在我們宇宙中能做什麼,我都不相信有邊界。我們正站在所有科學領域的重要發現的門檻上。毫無疑問,我們的世界將在下一個50年發生巨大變化。我們將了解在大爆炸時發生了什麼。我們將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開始的。我們甚至可以發現生命是否存在於宇宙的其他地方。雖然和一個聰明的外星人種交流的機會可能很渺茫,但這種發現的重要性意味著我們一定不要放棄嘗試。我們將繼續探索我們的宇宙棲息地,將機器人和人類送入太空。我們不能繼續將自己向內局限於一個小的、越來越汙染和過度擁擠的行星上。通過科學的努力和技術創新,我們必須向外開拓更廣闊的宇宙,同時也要努力解決地球上的問題。而且我很樂觀,我們最終會在其他行星上為人類創造可行的棲息地。我們將超越地球,學會在太空生存。

這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我希望的將有數十億年在宇宙中蓬勃發展的生命的開始。

最後還有一點。我們永遠不會真的知道下一個偉大的科學發現將來自何處,也不知誰是發現者。張揚科學發現的興奮和驚奇,以創新和方便的方式來觸發儘可能廣泛的年輕科學受眾,大大增加尋找和激勵新愛因斯坦的機會。無論他或她會在哪裡。

所以記住仰望星空,而非注目腳下。嘗試理解你所看到的,並追尋宇宙存在的原因。保持好奇心。無論生活多麼艱難,總有一些事情你能做到並取得成功。重要的是你不要放棄。釋放你的想像力,塑造未來。

書摘部分節選自《十問:霍金沉思錄》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較原文有刪節。

……………………

| ᐕ)⁾⁾ 更多精彩內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大家都知道,他出生在1879年3月14日,他的出生無異於給整個物理界帶來了一股新的力量,開創了整個科學技術的新世紀。當然除了這三位之後,在幾十年後,霍金出生了,時隔140年,在2018年的3月14日,也就是同月同日,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的誕辰日是霍金的去世之日。霍金也被稱為在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霍金的黑洞學說雖然沒有太多的科學技術支持,但是也引起了各界的科學家開始對於黑洞進行研究。
  • 霍金逝世一周年留給世界最後一本書
    國內統一刊號:CN43-0057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霍金逝世一周年留給世界最後一本書
  • 霍金逝世一周年|遺作中文版推出,馬化騰作跋推薦
    在逝世一周年之際,霍金的最後著作《十問:霍金沉思錄》()的中文簡體版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正式推出。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霍金的著作頗多,為人熟知的就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十問:霍金沉思錄》則是霍金第一次面向普通大眾而寫的一本科普書。
  • 紀念霍金去世一周年,簡單介紹霍金的一生
    紀念霍金去世一周年,簡單介紹霍金的一生霍金的身世:霍金全名:史蒂芬.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是繼愛因斯坦霍金畢業於劍橋,也在劍橋結束了自己的一生。1988年,霍金的巨著《時間簡史》發行了。當時的銷量十分火爆,也被後來翻譯成各國語言。2001年,霍金的又一部作品,《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了。該本書和以前的作品非常的相似,都是用來訴說宇宙的起源。
  • 霍金逝世一周年,其三大定理可以流芳百世
    風華正茂的年紀,史蒂芬.霍金髮覺自己的行動有一些笨拙,他入學劍橋之後的第一個聖誕節假期,於湖面上滑冰時不慎摔倒,使盡全力也無法撐起身體,便意識到大事不妙,幾經周折之後,史蒂芬.霍金被醫生診斷為患上了不治之症,即「漸凍症」。醫生認為,漸凍症的患者只有兩年左右的預期壽命,這一噩耗讓史蒂芬.霍金極為沮喪,不過,他卻幸運的邂逅了一位名叫簡.王爾德的女生,不期而遇的愛情給了史蒂芬.霍金生活下去的信念。
  • 歷史冷知識:霍金的成就世人皆知,他的出生與逝世有著驚人的巧合
    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那天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 霍金去世於2018年3月14日,這天是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辰139周年紀念日。 霍金從童年到青年並沒有什麼驚人的表現,似乎由「天才」毫無瓜葛。
  • 物理學家霍金逝世 科技界隕落一位巨星
    但是,卻有一位科技界的巨星在今天就此隕落,他,就是霍金。斯蒂夫·霍金今日逝世霍金逝世,一顆物理學界的巨星隕落    但是,霍金也表示,雖然他對人工智慧有很多擔憂,但對人工智慧技術本身還是抱有樂觀態度的。他認為發展人工智慧將為人類帶來巨大收益,我們可以藉助人工智慧這一強大工具,減少工業化對自然的危害。    在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的演講最後,霍金這樣說:「這是一個美麗但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而你們是先行者。」
  • 霍金去世一周年:一文看透他的光輝人生!
    騰訊科技 喬輝/文   2018年3月14日,自愛因斯坦以來最有名氣的物理學家霍金在劍橋大學的家中安詳去世,享年76歲。今天是霍金去世一周年的紀念日,作為從小聽著他的故事長大的一代人,還是無比懷念,謹以此文表達對他的思念,也讓更多朋友了解他的成長簡史、成就簡史以及太空夢想。
  • 霍金去世一周年:一文看透他的光輝人生
    2018年3月14日,自愛因斯坦以來最有名氣的物理學家霍金在劍橋大學的家中安詳去世,享年76歲。今天是霍金去世一周年的紀念日,作為從小聽著他的故事長大的一代人,還是無比懷念,謹以此文表達對他的思念,也讓更多朋友了解他的成長簡史、成就簡史以及太空夢想。
  • 霍金逝世兩周年,他的三個子女如今怎麼樣了?
    霍金離開世界已經兩周年了,但許多人可能還不知道,霍金一生留下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雖然受到疾病的困擾,但霍金的家庭依然非常美滿。
  • 霍金逝世,享年76歲,他回他的宇宙了!
    就在剛剛一則新聞刷爆了各大媒體平臺著名天文學、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逝世霍金的貢獻可以位列其中。霍金的代表作《時間簡史》(1988),探索著宇宙的起源,憑藉豐富的想像,精妙的構思,字字珠璣,闡釋宇宙未來之變,神奇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語言。
  • 《十問:霍金沉思錄》中文版正式發布
    3月14日消息,恰逢霍金逝世一周年,他的遺作《十問:霍金沉思錄》中文版也終於問世,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本書是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遺作,是他留給人類的臨別禮物,也是獻給每一個關心人類未來的人。霍金生前,一直有一個將所有寫作結集出版的願望,而隨著2018年他突然離世,使得心願無法親自實現。霍金逝世後,在霍金親人幫助下,最終整理成書。
  • 霍金逝世一周年:開著輪椅在舞會上橫衝直撞,這是你不知道的霍金
    霍金的成就並不僅僅因為他的天才。在牛津讀本科三年級的時候,霍金總計已經工作了1000個小時。霍金(最右)在牛津期間做舵手。圖片來源:A Pondering Mind「要麼你擁有不用努力的非凡才華,要麼就接受你的局限性。」霍金說。但是這一切在他得病之後改變了。一早就被診斷出致命疾病,帶給他了一種全新的使命感。
  • 吳忠超:霍金已和牛頓、愛因斯坦一樣,成為永恆的星星
    [摘要]霍金的一生如此具有傳奇性。他出生於伽利略逝世的三百年忌日,並逝世於愛因斯坦139周年的生日。沉痛悼念霍金教授1997年,吳忠超(左)和霍金在劍橋的辦公室今天,非常震驚地得知霍金教授逝世,心情極其悲痛。
  • 霍金死了!真的!55555
    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家族的發言人稱,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的子女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深感悲痛」。霍金為什麼偉大?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與黑洞。他的主要貢獻有兩個:奇點定律(1970)與霍金輻射(1974)。
  • 其實霍金在33年前已經去世,而後來的霍金只是傀儡,陰謀論?
    ,讓我們既驚訝又平靜,驚訝的是霍金竟然去世了,平靜的是霍金去世了,霍金在患上漸凍症後,醫生說活不到2年,可是他憑藉頑強的毅力活了七十多年,為全世界作為偉大的貢獻。老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無論是哪個行業,只要有點成就就會引來鍵盤俠和陰謀論的前來,楊振寧、愛因斯坦、甚至鄧稼先、袁隆平都遭受過,而霍金的陰謀論則更讓我們驚訝,有的人提出其實以前出現的霍金並不是真實的,而是傀儡,真實的霍金其實早在33年前已經去世,
  • 霍金預言2600年人類消失 霍金到底對人類有什麼實質性的貢獻?
    霍金表示,如果想擺脫滅絕滅絕命運,人類需要重新尋找新的家園,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人類最大的希望。  這不並是霍金第一次發出「末日」預言,我們來看下霍金預言時間表。  霍金到底對人類有實質性的貢獻呢?  基本介紹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 英國發行首枚「科學家」系列紀念幣霍金黑洞紀念幣
    說到黑洞我們第一時間就能想到的除了浩瀚的宇宙,還有就是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為了紀念霍金逝世一周年,英國皇家造幣廠推出了「科學家系列」紀念幣,將會特別打造一枚黑洞紀念幣。 霍金黑洞紀念幣是英國皇家造幣廠的「科學家」系列的第一枚,後續還將會有其他科學家的紀念幣發行。對於霍金黑洞紀念幣來說,將是這一系列的龍頭幣,將會有額外的價值。 據悉,霍金是第3個逝世一年內,皇家造幣廠就為其發行紀念幣的人,另外兩個人是邱吉爾和伊莉莎白王太后。可見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敬意與殊榮,離不開霍金在物理學上取得的偉大成就。
  • 人物傳記——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於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在英國牛津出生,他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01—家庭背景霍金的父母均為牛津大學畢業生。其父弗蘭克是牛津大學醫學院的畢業生,成了熱帶病專家。
  • 霍金堅強的一生
    2015年7月20日,霍金啟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動,次年1月,霍金獲得盧德獎。 童年的霍金從小就不愛運動,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用一些廢棄用品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