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龜背竹
龜背竹又稱蓬萊蕉,為天南星科多年生木質藤本。葉形奇特,孔裂紋狀,極象龜背,具長柄,深綠色;莖節粗壯又似竹,具深褐色氣生根;幼葉心臟形無孔,長大後成廣卵形,羽狀深裂,葉脈間有橢圓形的穿孔。性喜溫暖潮溼環境,切忌陽光曝曬和乾燥。土壤以腐葉土最好。
常用扦插繁殖。春季45月從莖節的先端剪取插條,每段帶23莖節,帶葉或去葉扦插於砂床中,保持一定的溫溼度,待生根後移入盆砵。如需懸掛點綴,可制木框或鐵架容器,內裝棕衣,再放上肥沃腐葉土,將生根成活的龜背竹栽上即行。.還可在夏秋季,將龜背竹的側枝整段劈下,帶部分氣生根,直接栽於木桶或本缸,成活率高,成型快。
龜背竹栽培容易,夏季宜放在遮蔭處,如靠近水源更好。盛夏季節除每天淋水外,還需噴水多次,以保持葉面清潔。懸掛栽培應更勤噴水,生長期每半月施一次稀薄餅肥水。廳堂擺設龜背竹,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莖葉上易生介殼蟲,少量發現用人工刮去,嚴重時噴灑松脂合劑或氧化樂果。龜背竹以耐蔭著稱。適用於室內,展覽大廳等擺設。
(二)腎蕨
腎蕨又稱石黃皮,為腎蕨科蕨類植物。株高3050釐米;根狀莖有直立的主軸,主軸發出長的匍匐莖,從其短枝上生小塊莖;主軸和根狀莖上密生鑽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無毛,葉片披針形,一回羽狀深裂,羽片無柄,基部圓形,其上方呈耳形,孢子囊群著生在葉背、葉脈分歧點的上部,癱群蓋腎形。
常地生或附生於溪邊林下的石縫中或樹幹上。性喜溫暖潮溼環境,生長適宜溫度在9月至3月初為1624°C,冬季不低於8,自然萌芽力強,生長迅速。常用分株和孢子繁殖。分株繁殖全年均可進行,以45月為好。此時氣溫已較穩定,將母株輕輕剝開,分開匍匐枝。每盆栽23叢匍匐枝為宜,栽後放半蔭處,淋水保持潮溼。當根莖上萌發出新葉時,移入半蔭處養護。孢子繁殖也很方便,選擇消毒泥炭或腐葉土,裝入播種木框,將收集到的腎蕨成熟孢子,均勻撒布於木框內,噴霧保持土面溼潤,一般2個月後長出孢子體,幼苗生長緩慢,需細心養護。
栽培腎蕨不難,惟保持較高的空氣溼度。夏季高溫,每天早、晚噴水數次,並適當注意通風。但也不宜淋水太多,更不能把植株泡浸在水中,以免葉片易枯黃脫落,肩:接影響觀賞價值。另外,腎蕨常作懸掛栽培,容易乾燥,應増加噴水次數。過於乾燥,羽狀小葉易發生卷邊、焦枯現象。生長期每10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並及時除去枯葉,保持葉片清新翠綠。
腎蕨葉片插於花瓶上,配月季、鳶尾、劍蘭等鮮花。綠葉紅花,倍覺增色。盆栽擺置室內尤為適宜。同屬觀賞種有波斯頓蕨、長葉腎蕨、碎葉腎蕨和細葉腎蕨。
(三)豆瓣綠
豆瓣綠又稱草胡椒,為胡椒科多年生常綠草本。高20釐米;莖淡綠色,帶紫紅色斑紋;葉互生,肉質,表面具光澤,長橢圓形,葉柄短;穗狀花序,花極小,綠白色。喜溫暖溼潤和半蔭環境,不耐寒,怕高溫,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常用腐葉土、培養土加少量粗砂栽培。生長期適宜溫度在49月為14I81,10月至翌年3月為12~14,冬季不低於10。
常用扦插繁殖。枝插於5~6月選取健壯枝條,長10釐米,帶35片葉,直接插於砂床,保持溼潤,3周後生根,稂長3,4釐米時即上小盆。枝插以上部枝條效果最好。葉插於5月剪取成熟葉片,帶葉柄1釐米,插於盛沙或蛭石的淺盆內,插壤保持溼潤,20天後生根。若採用激素處理,能促進生根和形成不定芽,一月後開始長出小植株,45片葉時即能上盆。豆瓣綠管理簡單,生長期每10天施腐熟淡薄液肥一次,
每周淋水三、四次。高溫季節怕強光直射,需適當遮蔭。盆土也不宜過溼,高溫多溼基部莖葉易變黑腐爛,甚至整株枯 圖4_58豆辨綠萎死亡。為了保持葉色青翠,每23年更新植株一次。豆瓣綠葉片肥,光亮碧綠,四季常青,是常見的小型觀葉植物,配以水仙、紫羅蘭、仙客來等絢麗鮮花,室內陳設,十分幽雅。常見同屬觀賞種有斑葉草胡椒、盾葉草胡椒和皺葉草胡椒。常見變種有花葉豆瓣綠,其葉邊緣黃色,後變淡白色,葉中央有綠白色或淡白色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