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2020-10-26 19:57 來源:澎湃新聞
「深度學習發展很快,但始終在可解釋性方面的進展比較緩慢。」「當AI算力、數據量和複雜度再上一個量級之後,還有哪些新發現?」
近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沈向洋、阿里集團CTO程立、百度CTO王海峰和搜狗CEO王小川在2020中國計算機大會上分享各自最為關注的前沿技術。
人工智慧依舊是這些技術大咖們提及的高頻詞。程立表示關注人工智慧的下一步發展,王海峰思考深度學習的局限和可突破之處,王小川期待醫療診斷和人工智慧的結合,沈向洋則希望探索人工智慧和神經科學領域。
中國計算機學會副秘書長王超:大家當下最關注的技術前沿和變化是哪些?可以是自己覺得需要特別花時間關注的,可能與公司核心業務相關,也可能是三年或十年以後的事。
阿里集團CTO程立:我個人對AI下一步發展比較有興趣,當算力、數據量和複雜度再上一個量級之後,還有哪些新發現?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去關注的。每當一個行業在技術上到了平臺期之後,還是會特別關注,這是我個人的興趣所在。
阿里集團CTO程立
作為企業,我們會比較系統地梳理未來要關心的技術,會有定期的跟蹤梳理,阿里之前布局了很多,怎麼把科技向產業轉化。
百度CTO王海峰:我思考最多的還是跟人工智慧相關的,人工智慧包括技術方面和產業方面。技術方面,我們已經在做技術不斷的提升,比如圍繞深度學習。另一方面我們也在看深度學習本身還有哪些局限,朝哪些方向突破。因為深度學習需要耗費巨大的算力和巨大的數據,我們也關注小數據低能耗的技術和未來的突破方向。
產業角度,我認為最重要是人工智慧技術與各行各業的深度融合。這個融合過程中又有很多技術問題要解決和突破。產業的大規模應用也會推動社會的進步。
百度CTO王海峰
這是近期的,再往未來看,我們也關注未來方向。百度除了靠近業務的技術團隊也有偏基礎的研究院。研究院這幾年成立了一些新的實驗室,比如量子計算實驗室、生物實驗室、認知計算實驗室以及安全實驗室等等。從這些能看出我們關注的未來方向有哪些。
搜狗CEO王小川:大概的方向是健康和技術之間的結合,如果說到具體的點,是醫療診斷和AI之間的結合。原因是市場需求巨大,個性化健康的需求空間巨大。而且AI技術一定要用到行業中去,找到自己的落腳點。
這背後涉及到兩個我比較關心的點,屬於技術之外的東西。一是人的生命健康是複雜系統,這個複雜系統超越了原來數學、物理的這種簡單規則。複雜性系統之間的規律怎麼尋找?這對於生命理解非常有意思。
搜狗CEO王小川
另外,在產業結構中,人性有一種反彈。2016年(阿爾法狗)下圍棋的時候,越是懂圍棋的人,越相信這個機器幹不過人。因為他有另外一種身份,你機器幹過我,是對人生意義的一個挑戰和威脅。
不管是對生命的尊重、對技術的深入思考,還是人性理解,我覺得醫療加上技術,尤其是診斷和AI化蠻有意思,未來應該會有些突破。這件事對人的生命、技術前沿和AI理解都有幫助。
清華大學教授沈向洋:我先講過去十幾年我在微軟思考的幾個大方向,再講講我個人的興趣。
我自己認為有三個技術方向是微軟必須要中長期做的。第一個就是像海峰總剛剛講的人工智慧,毫無疑問對今天的微軟也是重中之重。我覺得微軟要做可解釋的人工智慧。今天,深度學習發展很快,但始終在可解釋性方面的進展比較緩慢,這是一個方向。
第二是量子計算,但是這個路途很遙遠,大家走一些不同的技術路線。微軟從很早以前就走一條所謂的突破量子計算的道路。做量子計算,大家都講的很激動人心,量子比特出來,數量、質量和穩定性有很大的問題。真正量子計算機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長期來講畢竟是今天計算機科學裡最顛覆性的問題,大家都應該做這方面的問題。
第三個是我個人比較有興趣的,是微軟一直推了這麼多年,最近有機會爆發的混合現實。大家都很期待蘋果接下來的手機,到底AR是怎麼樣一個情況。很多人都期待到底5G上來之後有什麼樣的情況。我自己一直非常期待(混合現實)眼鏡。
這三件事是我在微軟的時候一直推動的。
清華大學教授沈向洋
談我的個人興趣,這些年我特別喜歡,也非常希望做一些AI和神經科學之間的聯繫。我覺得大家口號喊得震天響,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因為神經科學實際上還是非常早期的科學,沒有那麼多的數據,不能做那麼多實驗,到底可以幹什麼?
我在想,我們應該去想能不能解決掉一些真正的問題,比如說老年痴呆症、中年憂鬱症、兒童自閉症,這些都是大腦出問題。
今天,AI在嘗試學人腦,實際上AI有沒有機會反過來真正幫助去解一些這樣的問題?也許有機會。清華的學生也好,其他人也好,大家會一起做一些事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混合現實,醫療AI,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