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證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是結構方程模型的一種最常見的應用。
驗證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通常可用於四種用途:
一是針對成熟量表進行效度分析,包括結構效度,聚合(收斂效度)和區分效度;
二是驗證性因子分析可用於組合信度的分析;
三是驗證性因子分析還可用於進行共同方法偏差CMV檢驗;
四是使用驗證性因子分析進行權重計算。
一、驗證性因子分析基本說明
使用SPSSAU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但在實際分析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其實質是對於分析的掌握能力。一般情況下,驗證性因子分析的分析流程如下:
在進行CFA分析前,一定需要清楚的知道,通常情況下量表數據才能進行CFA分析,而其它的一些數據一般不能進行CFA分析。所以數據準備需要按照CFA的思路進行,包括每個因子對應4~7個題(為什麼是4~7個呢?因為如果個別不達標後面可以刪除掉);如果不是這樣,就很有可能出現各種問題而且沒有緩衝;在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之前,一般需要先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因子與項之間有著較好的對應關係,如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已經發現各種對應關係有問題,那麼驗證性因子分析時結果一般都不理想,這一步驟非常重要,也是減少各種問題的關鍵。
在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時,重要的指標是factor loading值,一般標準化的factor loading值需要大於0.7,如果該值較小,就說明對應項與因子之間對應關係弱,因此可考慮刪除該項,也或者移動該項到別的因子裡面。重複幾次直至標準化factor loading值都大於0.7即可。這樣對應的其它指標,比如AVE值,CR值等才可能達標,因此這些指標都是基於標準化Factor loading值計算得到。
二、如何使用SPSSAU進行驗證性因子操作
關於利用SPSSAU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操作上,如下:
本例子中共有4個因子,每個因子對應著一些項。所以分別放在4個因子框裡面。默認SPSSAU會以Factor 1,Factor 2等這樣的名字進行,當然可以自主地對因子進行命名。一般情況下不會使用二階模型,如果確實是二階模型則選中即可。
除此之外,在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時,有時候會對模型進行MI指標調整,此時也可進行設置。在實際分析時,如果使用驗證性因子分析進行效度分析(包括結構效度,聚合效度,區分效度),也或者組合信度時,對於模型的擬合指標關注度較低,因此MI指標調整使用較少。
在使用SPSSAU進行CFA分析後,SPSSAU默認會輸出上述中涉及到的分析的各類表格。SPSSAU輸出相關表格說明如下:
當然,上述表格中有一些基本無意義,比如殘差項估計值,因子協方差,顯變量協方差表格等,意義均較小,可能對於分析建模有一定幫助,通常無實質性價值。
以及SPSSAU默認都會輸出智能分析和分析建議等,如下各圖:
基本匯總
模型AVE和CR指標結果
因子載荷係數表格
區分效度
模型擬合指標
因子和分析項
因子協方差表格
殘差值表格
三、驗證性因子不達標如何辦?
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時,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效度不達標、factor loading值過小或者過大,也或者各種指標擬合不達標等。
接下來從3個角度去剖析數據不達標的處理。
第1點:效度不達標
如果對驗證性因子分析進行效度驗證出現問題。分別說明如下:
如果進行結構效度驗證,發現標準化factor loading值小於0.7;可直接對該項進行刪除;如果進行聚合效度分析時發現AVE值小於0.5,那麼也需要對標準化factor loading值較低項進行刪除處理,因為AVE值是由factor loading值計算得到;如果進行區分效度分析時發現AVE平方根值小於相關係數值;說明區分效度差,此時有兩種處理辦法,一是重新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將因子與分析項之間的對應關係梳理好(比如重新改變因子與分析項的對應關係等);二是刪除掉factor loading值較低。
第2點:factor loading值過大或過小
如果說標準化的Factor loading值過大,比如大於1,說明有著很強的共線性問題,建議可分別針對每個因子對應的項,分別做相關分析,將相關關係過強(比如相關係數值大於0.8甚至0.9)的項刪除後重新分析,減少共線性問題;
如果說標準化factor loading值過小,比如0.4,那麼說明該項應該直接進行刪除掉。
第3點:擬合指標不達標
如果研究目的是進行效度驗證或者組合信度等,一般對於模型擬合指標的關注度較低,可直接忽略即可。
如果是使用驗證性因子分析進行共同方差偏差CMV檢查,那麼其檢查原理就是查看擬合指標不好,用於說明沒有CMV問題;如果說使用驗證性因子分析做權重計算時指標擬合不好,可考慮刪除項,或者進行MI調整等。
特別提示:在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之前,最好是先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如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已經發現問題,比如因子與項之間的對應關係有問題,那麼數據繼續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一般都會有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