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極限,3D 列印 「無畏級星艦」:只有 15 微米,還能自由移動

2020-11-29 IT之家

我們印象中的 3D 列印似乎都是作用在一些宏觀物體上,那 3D 列印能否走進微觀世界呢?

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們就在嘗試用 3D 技術列印微觀物體,據悉,他們已經列印出了一個微型的《星際迷航》飛船 「無畏級星艦(USS Voyager)」,這個迷你飛船只有約 15 微米

作為 「人造微泳者(artificial microswimmers)」研究的一部分,萊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一直在用他們的微型 3D 印表機嘗試列印各種奇異的形狀。以前它們只能列印出簡單的球形,現在研究人員可以列印出螺旋形、拖船、甚至是 「星際飛船」,還有一個看起來像是棒棒糖的奇怪裝置 (圖中 c)。

那什麼是微泳者(microswimmers)?微泳者是一個廣泛的科學類別,用於分類有機體和液體中移動的物體。細菌或人體內的白細胞都可以被認為是微泳者。

那麼,為研究而創造的人工合成物體則被稱為人工微泳者,比如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 3D 列印出的這些物體。

上述列印出的物體中,有一個 30 微米的 「基準拖船 (3D Benchy)」(圖中 f),這是最著名的 3D 基準測試對象之一。由於它由許多複雜的幾何圖形組成,這有助於幫助研究人員發現印表機中存在的缺陷。

研究人員 Daniela Kraft 解釋說:「3D Benchy 是一種被設計用來測試宏觀 3D 印表機的結構,因為它有幾個頗具挑戰性的特性,自然也能夠在在微米尺度上進行嘗試。」

3D Benchy

圖源:https://www.thingiverse.com/thing:763622

Kraft 也承認 「製造一艘微米大小的 3D Benchy 很有趣。儘管該團隊的研究呈現出的只是這些新奇的 3D 列印微型物件,但他們的研究最終將有助於更好的理解微泳者,如細菌和白細胞。 研究人員將相關研究發表在了科學雜誌《軟物質》(Soft Matter)上。

論文地址: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SM/D0SM01320J#!divAbstract

相關焦點

  • 科學家3D列印出可以移動的微型「無畏級星艦」
    來自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已經3D列印出了一艘《星際迷航》中無畏級(Intrepid Class)星艦的微縮版。這個微縮模型實際上是物理學家在科學雜誌《軟物質》上發表的一個更大研究實驗的一部分。這艘五微米長的「飛船」看起來就像「旅行者號」,是物理學家們為他們的微縮研究而列印出來的。
  • 3D微列印:30微米的拖船
    事實證明,人工製造一個功率類似於精子或細菌的微型遊泳者——足以推開如此濃稠的液體——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只製造出了最簡單的人工微遊器,大多是棒狀和球狀的。幸好我們的微列印技術日新月異,現在達到了新的高度——拖船Benchy號。為何是拖船?這個公開的3D模型是一個常用的基準,旨在測試和校準3D印表機,用各種形狀和角度將其推向極限。
  • 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打開APP 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發表於 2020-11-18 15:18:04
  • 用三個直徑0.9微米的矽土球,3D列印出迄今為止最微小的納米雕塑
    2016年10月,南極熊曾深度揭秘了雙光子3D列印技術,以及中科院理化所在雙光子3D列印領域中的進展。
  • 瞄準微米級3D列印技術,讓列印物品「五臟俱全」
    可以實現微米、亞微米級精度的金屬、介質、光波導等材料的3D列印;也可完成由金屬、介質組成的任意三維結構,1小時內即可製成任意結構的印刷電路板……憑藉自主研發的三維精密製造技術,不久前,西湖未來智造公司(以下簡稱西湖未來智造)完成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星艦SN8的15公裡飛行有哪些看點?
    被粉絲捧得很高的spacex星艦,其首個全尺寸原型機SN8即將進行15公裡亞軌道飛行。咱不糾結這個15公裡算不算亞軌道,就看看15公裡飛行到底有什麼看點?當然,這個高度其實很多飛機都可以達到,甚至美國還有一個叫X-15的驗證飛機,其極限升高達到10萬8千米,X-15的飛行員被譽為開飛機的太空人!所以,很多人好奇星艦在這個高度測試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理想情況下,流體化的介質應該是迅速的,以確保沒有裂縫或空氣袋將拖從移動噴嘴。因此,印刷軟質材料或低粘度流體,往往含有高的水含量,是可行的與懸浮媒體的使用。這代表了可以使用基於擠壓的列印技術列印的材料調色板的顯著增加。圖1提供了懸浮介質中列印策略的示意圖,為製造冠狀動脈樹而量身定製。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星艦SN8的15公裡亞軌道飛行有哪些看點?
    被粉絲捧得很高的spacex星艦,其首個全尺寸原型機SN8即將進行15公裡亞軌道飛行。咱不糾結這個15公裡算不算亞軌道,就看看15公裡飛行到底有什麼看點?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3D列印筆還能這麼玩?牛人大手一揮,竟然畫出一雙「水晶鞋」!
    3D列印筆還能這麼玩?牛人大手一揮,竟然畫出一雙「水晶鞋」!科技改變生活,創意帶來無限可能,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羨慕馬良手下的那一隻神筆,可以讓頭腦的東西變成現實,3d列印筆或許就能做到,3D列印筆還能這麼玩?牛人大手一揮,竟然畫出一雙「水晶鞋」!
  • 電化學方法,去除金屬3D列印支撐結構
    最近,他設計了一種電化學工藝,可用來「吃掉」金屬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由於像Stratasys這樣的公司的開創性工作以及特殊的可溶性材料的開發,塑料3D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變得容易得多。相對應地,金屬列印件的支撐結構去除仍然是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難題,Hildreth的最初想法是「如果控制好局部的化學環境,任何金屬都可以溶解」。
  • 雷射反轉:實現多種材料的3D列印
    過去十年來,這一領域經歷了強勁的增長,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以金屬和工程聚合物來列印從飛機和汽車部件到醫療和牙科植入物的一系列部件。最廣泛使用的製造工藝之一:選擇性雷射燒結(SLS),利用雷射通過微米級的材料粉末列印部件。雷射加熱粒子使其融合到一起形成固體物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材料工程系教授霍德·利普森(Hod Lipson)表示:「增材製造對於經濟韌性來說很關鍵。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1.使不可能的設計成為可能準確地呈現複雜設計的能力是3d列印的最大優點之一。例如,它已經徹底改變了珠寶市場。這只是開始。其他還有像執行器、LED和音頻設備這樣的元件可以嵌入到具有新響應度的3D列印藝術作品的結構中。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打開APP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陳翠 發表於 2019-03-26 16:33:56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3D列印為設計增添了視覺複雜性,已成為創新藝術家和設計師創新性地挑戰傳統珠寶和配飾的推動者。時裝領域多年來一直在應用3D列印技術,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和降低成本,但主要是為了開發很難以其他方式製造的產品。對稱性,細節和可用設計的無限結合,為新公司打開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西湖未來智造微米級3D列印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作為西湖大學工學院首個自主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落地項目,成立於今年6月的西湖未來智造,是國際上電子3D列印領域首個專注於微米級精度的三維精密製造技術公司,通過將金屬、陶瓷、磁性材料、聚合物等集成處理應用,彌補電子、光學領域精密加工中百納米至百微米的市場空白。
  • 星艦先鋒SN8成功挑戰猛禽三重奏,瞄準下周首飛
    ▲美中時間11月24日17:23(北京時間25日7:23),星艦第一先鋒SN8在博卡奇卡發射場測試臺,執行第4次靜態點火測試,這也是SN8完整合體後首次成功啟動三臺猛禽靜態點火。 儘管只有短短幾秒鐘,卻產生了6000千牛(約611噸)推力。無疑這是歷史性小突破,為下一步15公裡高空首飛成功預熱。
  • 紅警2玩家最喜歡的單位,無畏級戰艦,雙倍的飛彈雙倍的快樂
    紅警2玩家最喜歡的單位,無畏級戰艦,雙倍的飛彈雙倍的快樂 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戰爭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