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們人類一樣,螞蟻王國也是一個群體性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從事生產也最為勤勞的是工蟻,而蟻后除了負責繁衍外,幾乎連動也不動,活脫脫是一個寄生體。自然界中的工蟻和蟻后乃出自天定,可人類社會則不然,「工蟻」們總有向「蟻后」發展的趨勢,不論是個人、組織還是國家,也不論其主觀意願究竟如何,幾乎概莫能免。
很多人可能還記得《武訓傳》這部電影,並將其被批判歸咎於當時的政治局勢,可如果我們就事論事,卻也不難發現,其故事內核是很成問題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一起來看,這個武訓是何許人也?他本來出身乞丐,卻一心要讓孩子們讀「聖賢書」,光宗耀祖,這一點在建國初期被批判為「封建思想餘毒」,在今天看來似乎還勉強能說得通,誰還沒有個「小鎮做題家」的夢想呢。但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對了,武訓興辦「義學」要花錢,他是老老實實地從事生產,哪怕是給地主當長工,一分一毫地攢下了辦學的資本嗎?不是啊,他賺錢的途徑主要有二:一是打著辦學的旗號去乞討,二是請舉人老爺幫忙放債(月息三分,相當於年化36%),放到今天,妥妥算高利貸嘛!大家如果還不理解,可以搜索一下河北「愛心媽媽」李利娟,他們本質上是一路人。或許,在最開始,他們還是想辦些事情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本身就成了「名目」,人也向著放債生息的方向發展,畢竟「剪羊毛」的錢來得最快嘛!
不光是人,很多組織也一樣。螞蟻集團最近被約談了,很多人趁勢講他的壞話,說他蓄謀已久,其實這多半是站不住腳的。實事求是地講,以螞蟻集團為代表的一批網際網路巨頭乘著東風,確實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最突出的就是在供需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使社會產能與消費匹配得更加緊密,不但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也提供了不少新興就業崗位。但就如自然中的熵增一樣,組織也有向「放債者」方向發展的趨勢。現在的螞蟻集團,利用其壟斷產銷渠道的優勢地位,開始轉變方向,搞高槓桿放債去了。很多人講馬雲的不是,其實這是正常的,如果沒有監管,任何組織都會變相走這條路。
不光是組織,國家也是如此。我們看現在的美國,早期的開拓精神與奮鬥精神哪裡去了?沒有啦,都變成「紅脖子」啦!現在就剩下一些所謂的「華爾街精英」,利用美元霸權在全世界吸血,現在碰到了一個不太吸得動的國家,正急得團團轉。其實,產業資本被金融資本所壓制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每個大帝國的晚期都會出現這種問題,比如羅馬人,阿拉伯人,英國人,現在該輪到美國人了。這些老大帝國無一例外,都是由勤儉勞作、武德充沛而起家,又都因驕奢淫逸、費拉不堪而衰亡,中間的催化劑就是「放債生息」,就是不勞而獲。
那生產者就一定會蛻變為放債者嗎?這既不好說,也說不好。但正如恩格斯所說:「勞動創造人類。」人類也只有依靠勞動,才能真正推動社會進步,進而獲得自身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