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或者是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每年會在特定的節日給已經去世的親人上墳,是幾千年來傳承的規矩。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有些習慣在城裡已經不適用了,除了一些農村老人會延續之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關於在「墳頭上壓紙」的故事吧!
又是一年快要到頭了,以前過年最期待就是能吃到好吃的了。然而伴隨著家裡老人家的過世,慢慢的就已經不再那麼期待過年了,因為每年過年都要上山去看看他們,但是這種無形帶來的痛苦,讓人很是窒息。
不過,倒是讓我發現了一個以前不曾知道的事情。我們上香、燒紙錢、放鞭炮等這些事情做完後,家裡的父輩總是會出一個人給墳頭壓上幾張紙錢。當時因為好奇,就開口問了問老人家,他們說:這麼做是有用意的。
實際上,在墳頭上壓張紙,主要是為了向其他人表明,這座墳有人祭奠,證明有後人,或者有後人惦記,這樣就不至於成為了孤墳,如果清明沒人祭奠,路過的人看到墳頭上沒有壓紙,那麼很有可能會被人認為是孤墳,有的時候出於某種需要,甚至被毀壞也是有可能的。這麼做,雖然簡單,但是卻是一種孝道。
據說,這種做法是有源頭的。
漢高祖劉邦,他出生於沛縣,並且在那個小縣城裡生活了40多年才出去和項羽爭奪天下。經過艱苦的奮戰之後他贏了,奪得了天下,應該要榮歸故裡了。
他自己當了皇帝,當然要去祭拜自己母親的墓了。但是由於多年的戰亂,沛縣埋人的墓地早就遭到別人的破壞,很多墳墓的墓碑都沒有了。並且這兒時候劉邦的母親已經死去了很多年,即使把墳墓全部挖開也不知道哪一個是他的母親。
實在無奈之下,他只好拋了一張紙,並且說道:大風起兮,如果上天念我乃天之子,讓這張紙落在我娘的墳頭不要動了。結果這張紙果然落在了一處墳頭不動了。就這樣,劉邦找到了他母親的墓地。
並且後來劉邦每次祭拜自己的母親都要在墳頭壓上幾張紙,大臣們看到君王如此,於是就跟風而學。由此,這個習慣就逐漸形成了漢人的一種祭拜習俗,傳遞了千年。
現在這個習俗,在全國各地,相信都能見到,很多的地方,這些古老的文化習俗都保留得很好,也算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瑰寶,值得後人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