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人們去世後要經過這六個環節,才能「入土為安」

2020-12-06 每日農業資訊

中國講究的是死者為大,雖然現在國家提倡葬禮應從簡,但依然改變不了農村人傳統的思想觀念。一個人過世後的講究很大,而所要走的程序也很繁瑣。下面就和大家談談要經歷的流程。

1.中國人自古講究走得安心和風光,在老人去世後全村的人都會在當天瞻仰遺容,表示對老人最大的尊重和哀悼。而老人死後要先檢查老人的眼睛是不是閉著了,如果眼睛是半閉著的狀態,那就有家屬把他的眼鏡合上。這樣人死了後才能安心,才能不對這個世界留懷念。

2.之後就是給老人換上壽衣,據說老人走後在陰間穿的就是這件衣服。而想要老人走得更加舒心,那整理遺容是最必要的流程。而現在給去世的人化妝已經成為一種職業,工資還挺高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

3.遺容整理完畢之後穿上壽衣,這時候需要在死者的臉上蓋上白布。其實蓋上白布也很有講究,一者說蓋上白布是為了確定老人真的離世,防止假死現象的發生。一者說當死者看到自己的臉上被蓋白布後就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亡了,這時候他就不會再眷戀塵世。再說蓋上白布也防止小孩被嚇哭,膽小的人因為恐懼感晚上會做噩夢,而親屬看到了心裡則會十分傷心。

4.人死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守夜,這時候關係好的人都會來到這裡守夜。因為去世的第一天人的魂魄非常的虛弱,這時候親人在一起守夜能讓靈魂增加能量。不然的話就會變成孤魂野鬼不能投胎。而守夜也是見證親情和關係的一種形式。

5.之後死者的屍體並不會立馬火化,而是家中停放三天,讓遠處的親朋好友都來看望死者的最後一面。當然這也是防止假死的重要方式,並讓死者身上人的氣味發散出去。

6.之後便是火化入殮,而在農村火化之後還是要把骨灰盒放在棺材裡。因為農村人認為棺材就是死者在陰間的房子,棺材越大住的地方越大。

7.之後就是祭祀,從頭七開始一直到七七都需要祭祀。而頭七和百日祭最重要,頭七的時候死者會最後一眼看望親人。之後每年的清明、中元節、祭日、農曆十月一日都需要燒紙紀念。

當然每個地方的禮俗不一樣,不知道除了以上的流程,大家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關注我,三農財富資訊搶先得!

相關焦點

  • 農村有人去世,要經過這些喪禮習俗!
    但是農村人傳統的思想觀念依然存在著,一個人過世後要走的程序也很繁瑣。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農村喪禮的流程有哪些。.中國人自古講究要讓死者,走得風光和安心。老人去世後村裡人都會來參加葬禮,對死者表示最大的尊重和哀悼。在人死後首先要檢查,死者的眼睛是不是閉上了。假如眼睛是半閉著的狀態,家屬就要把他的眼睛合上。這樣人死了後才能安心,才能不對此生留下遺憾。
  • 國家倡導火葬,為什麼農村人還要土葬,這4個原因你看對嗎?
    千年傳統一朝難改,這4個原因,讓農村人寧願罰款也要土葬!土葬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在農村,人們始終遵循著「入土為安」的傳統,假如家裡有人去世,生者都會選擇將其土葬。如此大費周章,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老人一定要選擇土葬呢?第一,在很多老人的眼裡,人在去世後一定要留個「全屍」,如果火葬可能會因為各種外界因素導致骨灰不完整。有的家屬在看到骨灰的時候常常難以理解,為什麼經過火化之後骨灰那麼少,甚至懷疑被工作人員偷偷藏了起來。這種想法經過層層擴散,深入農村,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便信以為然,更拒絕火葬。
  • 有些農村老人去世為啥會埋在莊稼地裡?
    有些農村老人去世為啥會埋在莊稼地裡?農村人為什麼去世後要埋在莊稼地裡?原因有以下幾種:1、入土為安的思想被農村人廣泛接受農村人特別講究入土為安,所以有些人去世即便是火化了,最終也需要做一個棺材,然後找一塊墳地,埋在土裡面。所以土葬成了大多數農村人去世後的安葬方式。
  • 農村一直以來都遵從入土為安,可是國家為何要大面積的推行火葬?
    農村的農民朋友一直都是遵循入土為安的,也就是一直實行的是土葬,人死之後要落葉歸根入土為安,但是國家這幾年一直在打壓土葬, 大面積的推行火葬,為的是節約土地資源,還有保護生態環境。但是農民朋友對於火葬這個政策都不支持,也不理解國家為什麼非要進行火葬,要改變他們這麼多年的以來的傳統。
  • 為什麼人們去世後要把頭蓋住?竟然有這麼多原因
    生老病死是世間萬物的常態,在整個地球生物裡,我們迄今為止還不曾聽說過哪一種生物可以擁有無限期的生命,特別是動物這一方面,在達到一定程度的時限時,都會因為疾病和生理機能的退化而死去,人類身為當下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在進化和智慧的表現下,衍生出了許多形形色色的文明,其中關於人類死亡這一項就有眾多規則,比如人們去世後,或者入土為安,或者火葬,總之,都會回歸自然。
  • 火葬又要被淘汰?入土為安終歸成為過去,全新冰葬已在試點!
    眾所周知,我們的傳統安葬方式是土葬,因為在我們中國人眼中,入土為安是一件天大的事,還講究屍身完整,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人也會把自己遺體捐出來給醫學上做貢獻,這都是正常的事。然而隨著時代進步,原本的土葬也不再流行,更為主要的方式是火化後領取骨灰安葬,這種方式逐漸成為主流。然而現在又有新的方式流出,火葬將被淘汰?
  • 農村土葬改火葬節約土地?農民反駁提出疑問,讓專家無言以對
    但是在農村可就不一樣了,如果要在火葬和埋葬中選擇一個,大家都會毫不思索地選擇埋葬,其實這就是因為老百姓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在很早之前就覺得自己要"落葉歸根"必須被土地所埋葬起來,這其實就是為了能夠讓逝者入土為安。但是卻有一些專家表示"火葬更能夠節約土地,"人們一下子不買帳提出了三個反駁理由,一下子讓專家竟無言以對。火葬真的可以節約土地嗎?
  • 老人去世後留下四個字的遺囑,子女們明白其中含義後哭成淚人
    律師扶扶眼鏡對兄妹四個說:「各位,我有話要說。這些年咱們農村人外出打工的很多,導致很多田地撂荒了。你們的爸把這些田轉包過來種糧種麥種油菜,期間老人還養豬養羊,再加上這幢老宅子,所以這些年下來老人手頭上是很有些財產的。為此老人生前曾找過我,並立下一份遺囑,內容就是關於遺產分配的,遺囑白紙黑字籤字畫押,具有無可置疑的法律效力。」
  • 農村到底該不該廢除土葬,全部實行火葬?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這在《周禮》中有記載。從古至今,土葬的傳統幾乎沒變,唯一的區別就是厚葬與薄葬之分。在一些農村地區,土葬仍然是喪葬方式的唯一選擇。推行火葬的初衷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為節約土地和木材,二是防止汙染。這兩點的想法確實不錯,但與實際脫軌比較多。
  • 康廣仁臨死面如土灰被人說窩囊,屍首無人認領,16年後才入土為安
    1898年夏秋的那場變法,不僅開展百餘日便遭扼殺,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頸血畫上了句號,愈發染上悲愴的色彩。譚嗣同、楊銳、劉光第、康廣仁、林旭、楊深秀的名字,從此在諸多歷史書寫中融為一體,成為一個為改革而犧牲的經典象徵。 「六君子」的合稱,讓六人的個性差異在大眾眼中顯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個志同道合的小團體。
  • 以前農村老人去世,鄉親都會去幫,現在沒人幫了,你怎麼看?
    以前農村老人去世,鄉親都會去幫,現在沒人幫了,你怎麼看?這是無意間和朋友聊起的話題,對這個話題,我的一些不成熟觀點如下。①並不是沒人幫忙,只是幫的人少了老話講,「白事不請自到」,以前哪家老人去世,親戚朋友都會第一時間放下手下的活過來幫忙。
  • 農村老人常說,「狗不過八,雞不過六」,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一些俗語,別看人們平時只是隨口說說,以為是農民自編自說,其實這些俗語之中,有一部分出自古籍,有著悠久的歷史。「狗不過八,雞不過六」這句農村俗語,在歷史古籍中就有出處。原句為:「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句話出自一本叫《易妖》的古籍。《易妖》是一本在三國兩晉時期就廣為流傳的志怪類的書籍。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
  • 農村老人去世講究的規矩,可能會讓你的後代輝煌騰達!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生死,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有規律的,但是我知道,農村對人的生老病死是十分講究的,對於去世的老人十分講究,年輕人不能亂了規矩,否則是會被老者責罵的,嚴重的還會對以後的家庭生活造成影響。所以有些規矩我們還是需要好好遵守的,那麼,農村老人去世到底有哪些禁忌呢,農村人是否都清楚?
  • 我國火葬的四個歷程,莫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而入土為安主要體現在死後進行土葬,而土葬這個習俗又源於靈魂信仰,是農耕民族崇土意識的一種表現,是對土地的熱愛。剛上小學的時候,書本上對祖國的介紹就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那時真是深深引以為豪。但長大後才真正了解,作為多山地形的我國,遠稱不上「物博」兩字。國家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全國性地推廣火葬,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死人與活人爭地。
  • 老人去世後,生前穿的衣服為什麼要燒掉,其實並不只是迷信!
    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習俗,這些東西有很多蘊含著十分深刻的哲理,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世事變遷,很多東西在逐漸被人們淡忘,尤其是新時代下的年輕人,對於一些過去的風俗習慣,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在農村,親人去世後,為什麼要燒掉生前的衣服?
  • 抗日英雄一生娶40多個老婆,為何離世後至今未能入土為安?
    「三妻四妾」的婚姻觀念在中國古代是提倡的,但隨著新思想的傳播,人們的婚姻觀念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開始接受所謂的一夫一妻制,甚至把舊時的一些糟粕都砍掉了。但在上個世紀的軍閥混戰中,軍閥為了爭奪彼此的利益,為了顯示自己的勢力,先後娶了許多姨太太。
  • 農村人上山給去世的親人掃墓,都要在墳頭上壓紙錢,這是為什麼?
    農村人或者是有農村生活經歷的人都知道,每年會在特定的節日給已經去世的親人上墳,是幾千年來傳承的規矩。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有些習慣在城裡已經不適用了,除了一些農村老人會延續之外。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關於在「墳頭上壓紙」的故事吧!
  • 農村禁忌多,家裡有人去世後,三年不能貼春聯,初五前也不走親戚
    我們都知道,農村的民俗是非常多的,作為傳統文化,有的習俗值得發揚光大,有的則因為及其不合理性需要摒棄。 不僅如此,農村也有很多禁忌。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在農村,家裡有人去世後的一些禁忌,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 農村推崇火葬嚴禁土葬,專家說對農民好處多,老農卻不這麼認為
    前言眾所皆知,都知道現在用火葬,代替了原來的土葬下葬形式,這個下葬的變化,早在之前就已經改變,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在古代的時候,下葬基本上都是用棺材,只後再埋入土內,讓死者入土為安,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花圈,小人等各種各樣的陪葬品,每個地方的葬禮形式不同,有一些地區,就各種各樣的入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