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農村的民俗是非常多的,作為傳統文化,有的習俗值得發揚光大,有的則因為及其不合理性需要摒棄。
不僅如此,農村也有很多禁忌。
今天就要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在農村,家裡有人去世後的一些禁忌,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禁忌一:守喪期間不能理髮
農村把孝道看得很重要,尤其是在表現孝道這件事情上,一直維持的很好。
如果家裡有人去世了,那守喪期間是不能理髮的。
一般農村的守喪期是3個月,也就是家人離世後的三個月裡,不能理髮。
農村的喪葬習俗裡,去世後要找師傅給逝者理髮的。
師傅們一般不會多說話,直接給逝者理髮,理完髮主家要給師傅紅包,並說一些客套話,對方才會離開。
這個習俗的用意在於讓逝者走得體面一些,其次就是,斬斷三千煩惱絲,是對逝者的一種祝福和祈禱,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不再有煩惱,不再惆悵。
也有的覺得是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尤其是家裡是老人去世的話,最好是多保留頭髮一段時間,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尊重,是孝道的延續。
不過關於不能理髮的時間,每個地方的習俗規定也不一樣。
有的地方是3個月,有的地方則是五七,也就是35天內不能理髮。
禁忌二、短時間內不能串門走親戚
家裡如果有人去世,那熱孝期間(百日內),是不能走親訪友的,哪怕是村裡有其他人去世,也只能幫忙帶份子錢,卻不能參加。
其他的尤其是喜事,像開業、滿月等,都不可以參加。
一般直系親屬去世的話,就是一百天內,一百天之後就能正常走親訪友。
不僅如此,外出旅行也最好推遲,避免把自己悲傷的氣氛帶給其他人。
還有一些地方有其他的規定,說是如果去世的是父母,兒子和未出嫁的女兒三年內不能參加別人的婚禮或葬禮。
逢年過節也只能去內戚那裡串門,外戚都不能去。
而已經出嫁的女兒,則是在49天後才有這些禁忌。
也就是如果已經出嫁的女兒,碰巧遇到婚後不久父母有人去世,那就可以49天後才執行上面說到的不能串門走親訪友的禁忌。
還有的地方則是規定,不僅戴孝期間不能去別人家玩,別人戴孝也不能來自己家,這是雙重禁忌。
一些地方規定比較簡單,一年內不能參加婚禮和滿月酒,但內親外戚沒有這些顧忌。
還有的說,49天後就能串門,但3年內不能參加除親戚外的葬禮或婚禮。
因為在農村很多人看來,戴孝期間去別人婚禮,也會影響人家新人的情緒。
有的農村還規定,家裡有人去世,每年初五前不能走親戚,也不能串門。
各個地方的習俗和規定不一樣,所謂「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千裡不同情」就是這個道理。
禁忌三:三年內不能貼春聯,不貼紅
農村的春節非常喜慶,要貼春聯,掛福字,或喜慶的年畫。
但如果家裡有人去世,那三年內的春節就不能做這些喜慶的事情,不能貼春聯,也不能貼任何喜慶的福字和年畫,農村叫不貼紅。
還有,放鞭炮也不可以。
三年裡家人還要穿著樸素,飲食清淡,不能穿紅戴綠,濃妝豔抹,大吃大喝。
至於為什麼,大概農村覺得貼春聯、貼紅等事宜不符合孝道吧,一般習俗都是守孝三年,有孝在身,家裡有人去世,應該為他的離開悲傷難過。
而春聯是紅色的,與百事穿麻戴孝的白色相衝,所以不能貼,不然感覺像慶祝家人離世一樣,有違農村傳承的孝道。
不貼春聯,改貼白紙的輓聯,這樣的做法是讓一些不知情的人進家門前先看到,自然也不會貿然進家門。
不過如果是高壽老人去世,在農村卻被看作是喜喪,過年不僅可以貼春年,還要放鞭炮,熱鬧非凡。
補充一點,家人去世後,喪主本家還不能拜年,時間一般也是三年。
禁忌四:重喪日
家人去世後,如果第二年再有親人去世,那麼葬禮的日期就忌諱選在重喪日。
所謂重喪日,就是重複的意思。
比如一家人的父親是12月6號下葬,母親在第二年的12月初去世,那下葬日就不能同樣選在12月6號,不能與父親的下葬日重複。
這個禁忌有的地方是規定百日內,有的則是一年左右,不管是直系親屬,其他親戚也一樣,要避開重喪日。
農村覺得這樣不好,至於原因個人也不清楚,知道的可以留言說說。
最後再補充一條,在農村有人去世後,客人如果是開車來的,主家要給客人的車上掛一個大大的紅布條,客人手腕上也要系一條短一點的紅布。
而且農村還規定,客人來參加葬禮後,主家不能送客。
好了,那麼對此大家還知道哪些禁忌呢?快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