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傳統殯葬習俗也比較多。例如孝子扛幡、摔花盆、戴孝、燒紙錢等。在諸多習俗中,有一種習俗與新春佳節的關係十分緊密。那便是人死後,喪主在三年內是不可以貼對聯的。
大家都知道,貼對聯是我國的傳統年俗。除夕夜這一天,大家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把春聯貼上。相傳貼對聯不但能夠具有驅邪的功效,還意味著大家迎祥納福的美好心願。可是依然會有一些人到春節假期不貼對聯,例如有些人信奉宗教,春節假期便不貼春聯;而有些人則是由於家裡有親人去世,都不貼春聯。
據統計,在一部分的鄉村地域,有親人去世三年內不貼春聯的傳統習俗。針對那樣的習俗,很多人並不可以了解,依照大道理而言,春節是合家團圓的傳統節日,應當慶賀才算是,如何也不貼春聯呢?更何況,那樣的風俗人情看起來並沒有一切的科學論證,如何便會廣為流傳迄今呢?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心是中華文化的中華傳統美德。因此,依照傳統習俗,守喪期間,不可以洗澡、理髮、換衣、貼紅春聯。儘管說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傳統習俗發生了一些更改,可是新年不可以貼紅春聯此項傳統習俗在農村一直持續,並且落到實處。
另外也表述對遠去家人的悼念、懷念。在之前,依照傳統的習俗,孝子是不可以在家裡定居的,必須為爸爸媽媽守墓,以表述對爸爸媽媽的懷念。並且,古時候也有居喪規章制度(孝子們在親人去世後的一段時間內,在日常生活等各層面的控制),大部分農戶都是會遵循。
因此 ,親人去世三年內不貼春聯並不是作秀,也不是什麼不可以了解的歪風庸俗,只是為了更好地表述對遠去家人的悼念與懷念。
同時也是用以表對遠去家人的重視。大家都了解,貼春聯代表著喜氣,而守喪期內,親人去世並不是一件非常值得祝賀的事情。因此 ,大部分農戶會以不貼春聯此項個人行為表述對家人的重視。當然,地域不一樣,習俗也便會不一樣。有的地區在親人去世的三年內也一樣會貼春聯,只不過是,貼的是那類白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