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千年以來,漢族一直都是實行的土葬,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傳統。古人說葉落歸根也就是這個意思。當然其他民族與我們不同的是還有水葬,天葬什麼的等等都是具有特點的葬法。
我們國家現在都是實行的火葬,人去世之後。將遺體高溫火化然後入葬。根據我個人的理解,真正的火葬其實指的是將骨灰專門放在骨灰盒子裡面然後入葬,而且地面上基本上不封土,也就是不起墳包。
但是在我們這裡甚至大部分農村和山區有很多人去世之後火化,同樣會將骨灰放在棺材裡面下葬,一樣會起墳包。
我個人感覺這沒有多大的意義,從節約土地的角度來看,也沒有實際的效果。在我們這邊政府也是規定火葬,當然現在也不會一刀切去強迫別人火化,但是用了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來達到目的,就是火葬與低保和社保掛鈎,如果有人去世了沒有火葬,那么子孫社保和低保以及結婚和生孩子之後都不會發放結婚證,小孩不能上戶口,所以一旦與利益掛鈎之後,我們這裡基本上現在都是實行的火葬。
另外我要說的是對於傳統的中國人來說,怎麼都要在去世之後準備一副棺材,這就相當於死後的萬年屋,這是一個傳統,另外尤其是在農村上了年紀的人,對百年以後自己的棺材是非常看重的,而且兒女也很重視,我們這裡的人就是這麼想的,不管是家裡什麼人走了,都要準備一副棺材,畢竟去世的人來說事到人世做了一回人,棺材都不準備一副,顯得非常絕情。
所以我們這裡即便是火化,也是要準備一副棺材的。而事實上,火化真正的目的是骨灰放在盒子裡面,然後可以減少墳墓下葬的面積,的確可以節省土地。但是我個人認為要分開來看,城市上的公墓和陵園由於面積有限,所以搞火化之後不置棺材,情有可原。農村就有所不同,本來自己就有自己的田地,下葬的地方也是有講究的。別人的地方不能隨便佔用。
最後:
人入土下葬之後沒有火化的遺體,頂多30年就已經完全腐朽白骨化了,也完全與泥巴融為一體了,過個60年左右,這座墳墓基本上也就成了孤墳了,慢慢就會塌陷,最終和大地一樣平,墳包也就消失了,也不存在佔位置和汙染環境的情況發生。我們這裡的祖墳附近就有不少孤墳。有的墳包都沒有了,聽老人們說,以前這些去世的老人,也是我們村的人,不過都已經去世了很多年了,基本上過了三代就無人來惦念祭祖了,其實我們還不是都一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抔黃土,最終徹底被這個世界遺忘,當然如果你家世顯赫,家裡出了名人,祖墳倒是可以一代代傳下去,比如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