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活在這世上就是一個萬年輪迴,生老病死就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這就是就是一種亙古不變的事實;也許在我們的認知範圍內有一個所要遵循的道理,就是只要提到一個人去世了,我們都會先感到悲傷然後會有一個情緒上的轉變,但是面對這些死亡的人,我們都會讓他們安安心心的走,不再讓他們有後顧之憂。正所謂"入土為安"這就是緬懷親人的一種方式,自古以來,大家都會採用埋葬的方式讓這些亡去的人一路走好。
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在葬法上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變,再加上國家這些年大力提倡火葬,這就導致"火葬"一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提起,這一方式剛開始推行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麼阻礙,尤其是在城市裡因為人口比較密集並且土地資源也很少,所以用火葬大家都很能理解。
但是在農村可就不一樣了,如果要在火葬和埋葬中選擇一個,大家都會毫不思索地選擇埋葬,其實這就是因為老百姓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在很早之前就覺得自己要"落葉歸根"必須被土地所埋葬起來,這其實就是為了能夠讓逝者入土為安。但是卻有一些專家表示"火葬更能夠節約土地,"人們一下子不買帳提出了三個反駁理由,一下子讓專家竟無言以對。
火葬真的可以節約土地嗎?
用土地埋葬其實是我們老祖宗發明的並且運行了好幾千年的一種生態比較環保的一種殯葬方式,且符合人們"落葉要歸根"的思想。近年來我們國家推行火葬的目的就是要節約土地,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但是實際上卻有點本末倒置,這不僅僅沒有節約土地,而且還消耗了更多的資源問題,更重要的其實就是違背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一直流傳下來的"入土為安"的傳統習俗,這就導致了人們心中很不滿意。
火葬真的可以節約土地嗎?然而並沒有,因為在火化之後還要再一次進行二次土葬這更是浪費了土地資源。在目前,大多數人都是要屍體火化後再裝進棺材裡埋到土地中或者是存放在墓地,其實就這樣來看根本沒有節約土地而且還浪費了土地。
而且在很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一直採用土葬的方式來埋葬自己並且當時國家人口也有很多,也沒有說是將土地用光了。那麼試想一下,如果說土葬會在一定程度上浪費土地資源,那麼我們老祖宗已經有土葬幾千年的歷史了,土地也沒有葬完我們也沒有遍地都是墳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都化為塵土成為了大自然的一部分,和大自然生生不息。
國家提倡環保,但是火葬會汙染環境
在目前來看有一些三四線城市的環境汙染特別嚴重,尤其是在冬天時會出現一系列的霧霾情況,用一個四字詞語來形容,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因此國家提倡要環保,不僅不讓焚燒秸稈,而且街上過往的車輛還要進行限號,但是火葬也會產生汙染,那怎麼提倡?火葬雖然說比較簡單,就是用火把屍體進行焚燒,當然在這個焚燒的過程中就會對環境產生危害從而造成汙染,而且還會傷害人的身體健康。
這些年雖然國家一直在推行環保政策,禁止人們焚燒秸稈,說是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可是在殯葬這一方面卻推行火葬政策,說是為了節約土地更好地保護土地資源,然而在農民看來這兩者之間競相矛盾,而專家對此也是無話可說。
火葬的費用非常高昂
在一兩年前就由於火葬和墓地的費用高昂讓殯葬業成為了一種暴利行業,網上也流傳出"死不起不敢死"的謠言。有的老百姓他們走好遠的路花錢去火葬然後回來再進行土葬,不僅這樣,而且在農村裡辦一場喪事少則要花7000元,多則上萬元;他們花不起錢就只能自己偷偷把親人埋掉,然後再在城市裡買一個墓地,現實是墓地比房價還要貴,一般家庭都承受不起。
火葬高昂的費用讓本來經濟水平就不是特別高的家庭感到壓力特別大,甚至是有的家庭都承擔不起火葬的費用,他們沒有辦法負擔高昂的火葬費用,可是又不能夠土葬,難道去世的家人就無法入土為安嗎?
社會上現在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沒錢人越來越沒錢,這一現象就導致了有錢人火葬後可以隨隨便便在城市裡買一個墓碑,而沒錢的人自己一生辛辛苦苦所賺的錢本來就不夠花,還想著說是可以為孩子減輕一些生活負擔,沒想到臨了還要麻煩孩子付高昂的費用來火葬自己,如此給大家添麻煩還不如隨便找個地方埋了也不用麻煩任何人。
小結
隨著時代的變化,火葬也漸漸開始被人們所理解,他們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在農村中大家也開始宣傳文明的殯葬方式,對於那些提議要火葬的專家,他們就會認為老百姓是一個硬骨頭要慢慢啃才會願意,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農民們只是認為土葬這一方式才是對死去人的一種尊敬再加上他們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難轉變他們會認為如果不適用土葬就會被周圍議論紛紛。
另外火葬的費用確實有點高昂,儘管國家會給一些補貼,但是還是土葬會好一點。"入土為安"是老百姓一種根式蒂固的觀念,也是一種傳統;這雖然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但是還是要雙方都同意才能夠實行,我們不能把自己觀念所強加給對方,否則就會嚴重的降低了政策的推行效果。
不管是從上述哪三個理由來看,都不建議去進行火葬這個殯葬方式,它不僅僅會汙染環境而且在燃燒的時候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給空氣中產生了一些化學物質不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還是要反駁專家的觀點。我們要幫助老百姓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敷衍了事,首先只有做到了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著想才能夠更好的方便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