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火葬的四個歷程,莫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2020-12-04 小安全監督

導讀:

我們的祖先,無論漂泊在異地他鄉,還是守著土地耕耘,都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而入土為安主要體現在死後進行土葬,而土葬這個習俗又源於靈魂信仰,是農耕民族崇土意識的一種表現,是對土地的熱愛。

剛上小學的時候,書本上對祖國的介紹就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那時真是深深引以為豪。但長大後才真正了解,作為多山地形的我國,遠稱不上「物博」兩字。國家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全國性地推廣火葬,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死人與活人爭地。

而我國從全面推行火葬,到現如今許多農村地區又因環保問題使火葬名存實亡,一共經過了四個歷程。

01 1956年,國家領導人聯合籤名火葬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領導人看到了土葬對耕地的侵佔,出於保護耕地,節約土地資源的目的,國家決定推行火葬制度。但考慮到人民不可能一下子接受火葬儀式,在1956年4月27日,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首的國家領導人及高級官員共151人,以個人名義聯合籤名倡導火葬。

02 1985年,部分地區試推行火葬

自1956年,國家領導人以個人名義籤訂火化協議之後,國家高、中級領導逝世後基本都實行火葬,為火葬在全國實施起到了推動作用。

當國家具備一定條件之後,於1985年2月8日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首次規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推行火葬,並對不遵守該規定的國家職工實行處分。而這些地區都是經濟相對發達,人們文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為下一步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03 1997年,全國強制推行

時間過去了12年,國務院於1997年7月21日頒布了《殯葬管理條例》,這次是在全國範圍內強制實行火葬。而這次推行在城市中起到了良好效果,除了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較高,能夠接受火葬之外,與城市居民沒有土地,也有很大關係。

而火葬在農村的強制推行卻頗多坎坷,習慣了死後埋入祖墳,受子孫祭拜的農民,打心底對火葬進行牴觸。筆者現在都記得,99年我的奶奶去世前對我的父親說:哪怕我死後不辦事,也不要燒了我。

在筆者的家鄉實行火葬之後,有的人接受不了就選擇偷偷掩埋,有的人家直接用錢打通村裡、鄉裡的關係進行土葬,還有的人在親人去世後先進行火化,再把骨灰盒放入棺材進行土葬。為此,鄉裡、村裡做出過強行挖墳的舉動,把死人挖出來後進行火化。

04 近幾年,農村不再火葬

時代的步伐一刻也不停止,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需求越來越高,國家更是大力倡導保護環境。遍布在農村的火葬場,煙筒裡冒出的黑煙就成為了周邊人們大力舉報的對象。

由於沒錢更換新型環保設備,時間一長,在農村許多火葬場就處於半停用狀態,而相應的土葬又恢復正常。在近4、5年的時間裡,村裡鄉裡對這個現象也無可奈何,只好視而不見。至此,農村對火葬的抵制竟然因環保問題「迎刃而解」。

結語:

筆者對火葬、土葬其實都不牴觸,人死之後什麼也不知道,所做的一切都是形式而已。但是在農村,無論火葬、土葬攀比之風塵囂日上,請人唱戲、吹打、流水席、上大禮,定製價格不菲的棺材,千辛萬苦掙來的錢,卻如流水一般花出去,一切都是為了面子而已。

與其死後風光大葬,不如生前盡孝,莫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自己身上上演。

不知道您對火葬、土葬有什麼看法,歡迎寫下您的評論。

相關焦點

  • 《萬古神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張若塵的無奈
    #萬古神帝#導語:人生一大悲哀莫過於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生老病死,世事輪迴,這是所有人必經之事。為了不讓自己產生這樣的遺憾,有些事情就得提前做。比如「贍養」父母,避免「親不待」這種事情的發生。
  • 國家強制推行火葬制度,如果不火葬將會受到處罰!你知道嗎?
    自古以來我國便有入土為安的傳統,而這種傳統在我國農村更是根深蒂固,這也是表達對逝者的尊敬,所以便一直有土葬這種行為,而且咱們中國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希望逝後,能夠埋在故鄉,但是現在國家推行火葬,卻頻頻受阻這其中都是哪些原因呢?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
  • 農村到底該不該廢除土葬,全部實行火葬?
    就目前來說,不論是從推行火葬的目的來說,還是從農村喪葬傳統及風俗來講,現階段在農村全部實行火葬都不太現實。土葬是人類喪葬方式的一種,在我國農村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土葬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原始社會,中原地區的土葬已有數千年歷史。
  • 北大教授稱火葬不科學,建議儘快廢除恢復土葬,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殯葬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革,也在不斷注入新的內容,比如說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基本都是土葬,自二十世紀開始,世界各國都開始提倡火葬,以此節約土地,我國同樣也不例外,一直在推行火葬。值得一提的是,火葬並不是二十世紀才出現的,根據我國古代文獻的顯示來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便已有了火葬的習俗。中國人一直有入土為安的思想,所以很多老人都無法接受火葬,至今為止,只有個別地區,依舊實行土葬。
  • 土葬與火葬,孰優孰劣呢?北大教授: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去處理
    這些地下的文物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記憶,通過這些文物,我國可以很輕易的與史書進行對照,從而得出史書記載正確與否。進入現代社會之後,我國的喪葬禮儀出現了很大的改變。土葬早就已經在城市當中被禁止,目前農村地區也在大力推行火葬。土葬與火葬這兩種形式,孰優孰劣呢?
  • 北大教授吳飛:火葬是把人當作「垃圾」焚燒
    而火葬就會減少這種問題的產生,更利於發展。2、火葬更省時省力且綠色環保有人認為,土葬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一種體現。土葬中的燒紙、燒祭品等,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如何不小心處理還有可能引起火災存在安全隱患。所以應該用火葬取代土葬,並且以獻花等文明的方式來祭拜。
  • 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火葬是把人當垃圾燒,土葬該不該被廢除?
    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的使用,現如今,火葬逐漸代替了土葬,提倡喪事從簡。 火葬也有數千年的歷史,位於我國甘肅的寺窪遺址中出土了6座豎穴坑墓,葬式為火葬後將骨灰裝人旅中埋葬、仰身直肢葬、亂骨葬3種。而寺窪文化距今約有4000~5000年的歷史。
  • 北大教授稱火葬不科學,建議儘快廢除恢復土葬,可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殯葬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革,也在不斷注入新的內容,比如說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基本都是土葬,自二十世紀開始,世界各國都開始提倡火葬,以此節約土地,我國同樣也不例外,一直在推行火葬。
  •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農村如果沒有土葬自然是最好,而火葬是最為有效解決土葬問題的途徑之一。但是需要大力倡導,循序漸進推動農村殯葬,一刀切廢除土葬,全部施行火葬不可另外,還需要避免火化土葬的問題。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並且這樣的講究也流傳至今,在《周禮》中就曾說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土葬是一種孝順,《禮運》也說:「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從這些記載中,我們也看出,古代人對於土葬是十分看重的,我國貴為禮儀之邦
  • 國家倡導火葬,為什麼農村人還要土葬,這4個原因你看對嗎?
    千年傳統一朝難改,這4個原因,讓農村人寧願罰款也要土葬!土葬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在農村,人們始終遵循著「入土為安」的傳統,假如家裡有人去世,生者都會選擇將其土葬。為了改變這個現象,國家在1997年頒布相關文件,開始全面實施火葬。如今在城市裡火葬已經很普遍了。不過在農村,依舊有很多老人不願意接受火葬,於是有的人不吹鑼打鼓免得驚動幹部,甚至還會趁著入夜偷偷下葬。如此大費周章,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老人一定要選擇土葬呢?第一,在很多老人的眼裡,人在去世後一定要留個「全屍」,如果火葬可能會因為各種外界因素導致骨灰不完整。
  • 「人去世以後,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大家怎麼看?
    有句俗話入土為安,如果可以自然是土葬比較好,但是目前正在改革,以後勢必會實行火葬,這個是一種社會發展趨勢,我們個人無法去改變,只能夠遵從相關制度來走。目前我國城市都在推行火葬,他們必須要走火葬的道路,這個也是硬性要求,那麼火葬真的比土葬好環保嗎?
  • 農村實行殯葬改革,農民表示不接受!國家予以補貼,火葬將成主流
    提到農村的殯葬習俗,相信不少人都會想到吹吹打打異常壯觀的抬棺場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講究「入土為安」,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農村推崇的都是土葬的方式。在一些農村,如果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一般都會提前為自己挑選好的木材打好「壽木」,為自己的後事做好準備。
  • 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土葬該被廢除麼
    都說人閒下來的時候,什麼奇怪的想法都有,我們現如今處於一個和平的大環境,大家不需要再擔心戰爭與溫飽的問題,於是就將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對其他事物的研究上,譬如電子信息科技越來越發達,但是也有人將重心放在了非常偏門的領域,譬如喪葬方式,對於喪葬,我國兩千年來經歷了由土葬到火葬的轉變,甚至在武漢已經出現了冰葬的方式
  • 北大教授:把土葬改為火葬,等於把人當作垃圾焚燒,缺少了禮儀文化傳承
    我國從封建社會發展至今,雖捨棄了一些繁雜瑣碎的傳統禮儀,但傳統葬禮喪事仍與古代做法一致,只是將土葬改為火葬。 人們很快接受了這個下葬制度的改變,但近期一位北大教授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國家規定將土葬改為火葬,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人逝世後將遺體火化,與火化垃圾無異!那麼這位教授所言是否在理,我國又為什麼要改變這一喪葬制度呢?
  • 火葬可能會被取消?武漢已在試行新措施,網友:是我孤陋寡聞了
    ,出現的時間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晚,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墨家著作《墨子》節葬篇,就已經有過相關的記錄:「秦之西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不過一直到兩千多年後,新中國成立之初官方才開始倡導火葬,如今我國的火葬比例大約在53%左右。
  • 農村一直以來都遵從入土為安,可是國家為何要大面積的推行火葬?
    農村的農民朋友一直都是遵循入土為安的,也就是一直實行的是土葬,人死之後要落葉歸根入土為安,但是國家這幾年一直在打壓土葬, 大面積的推行火葬,為的是節約土地資源,還有保護生態環境。但是農民朋友對於火葬這個政策都不支持,也不理解國家為什麼非要進行火葬,要改變他們這麼多年的以來的傳統。
  • 農村土葬改火葬節約土地?農民反駁提出疑問,讓專家無言以對
    但是在農村可就不一樣了,如果要在火葬和埋葬中選擇一個,大家都會毫不思索地選擇埋葬,其實這就是因為老百姓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在很早之前就覺得自己要"落葉歸根"必須被土地所埋葬起來,這其實就是為了能夠讓逝者入土為安。但是卻有一些專家表示"火葬更能夠節約土地,"人們一下子不買帳提出了三個反駁理由,一下子讓專家竟無言以對。火葬真的可以節約土地嗎?
  • 隔代親,姥姥最親?看進化心理學的勁爆解釋
    媽媽生,姥姥養,  爸爸回家就上網,  爺爺奶奶來欣賞!  這是如今,網上流行的一句順口溜。  雖說每個家庭不一定都是這樣的,但卻真實地道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隔代親,姥姥最親。  可是一句順口溜能說明多少問題?別急,我們這兒有正經八百的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