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火葬是把人當垃圾燒,土葬該不該被廢除?

2021-01-13 騰訊網

「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入土為安即「土葬」,而且因為土葬,地下世界的說法便出現了,「事死如事生」是古人對喪事的一種看法,《周禮》中也是表示:「眾生必死,死必歸土。」並且認為厚葬才是孝順。

因為厚葬的緣故,發展至今,古墓的發掘工作是重要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的使用,現如今,火葬逐漸代替了土葬,提倡喪事從簡。

火葬也有數千年的歷史,位於我國甘肅的寺窪遺址中出土了6座豎穴坑墓,葬式為火葬後將骨灰裝人旅中埋葬、仰身直肢葬、亂骨葬3種。而寺窪文化距今約有4000~5000年的歷史。

眾所周知,在原始社會中,火種是非常重要的,掌管火種的人往往在群體中擁有極高的地位,若是從這方面去考量,在遠古時期,能夠享受火葬的人物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物。

另外在《墨子·節葬下》中記載道:「秦之西有義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燻上謂登遐,然後成為孝子。」

漢明帝時期,佛教傳入我國,並且蓬勃發展,佛教之中,高僧圓寂實施的就是火葬,發展至宋朝年間,火葬這一葬法的盛行到達了一個高度,並且使得宋太祖趙匡胤下令禁止火葬:「近代以來,率多火葬,甚愆典禮,自今宜禁之。」不過火葬仍是十分流行。

後來理學興盛,又經過元朝一朝,火葬逐漸衰落,元朝甚至規定漢人去世後要土葬,《大清律》更是規定:「若私自火葬或水葬父母,按殺人罪論死刑。」

也就是火葬與土葬是齊驅並行的,但因為當局者對喪事的幹涉,反對火葬,因此眾人皆知土葬在古時盛行,少有人知火葬也曾流行過。

吳飛於河北肅寧出生在1973年,23歲時獲得了北大社會學學士,3年後獲得北大哲學碩士,2005年拿到了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師從凱博文教授,學成歸國後進入母校北大教學,現為北大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研究方向為基督教思想、宗教人類學、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等。

基督教偏向於土葬,對火葬比較反對,羅馬天主教會認為死者的身體是接受聖物的工具,是莊嚴神聖的,並且覺得進行火葬等於否定了身體的復活。

近年來,吳飛教授也是呼籲恢復土葬,表示「火葬是把人當垃圾燒」。事實上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火葬,也不曾認為火葬是把屍體當垃圾燒。

在這個世界上,生與死都是平常的事情,但人的思想是不一樣的,對於死亡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人追求長生,有人重視人格、精神……並且自古以來葬式也不止土葬和火葬兩種,還有海葬、水葬、天葬。

筆者認為人終有一生,火葬是現下最好的一種葬式,既不會佔用土地資源,也不會造成環境汙染,要知道防腐液裡的汞、砷和甲醛都會汙染地下水,靈柩本身也是一種已知汙染來源等,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土葬該被廢除麼
    都說人閒下來的時候,什麼奇怪的想法都有,我們現如今處於一個和平的大環境,大家不需要再擔心戰爭與溫飽的問題,於是就將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對其他事物的研究上,譬如電子信息科技越來越發達,但是也有人將重心放在了非常偏門的領域,譬如喪葬方式,對於喪葬,我國兩千年來經歷了由土葬到火葬的轉變,甚至在武漢已經出現了冰葬的方式
  • 北大教授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墓地價格上漲,人被當成垃圾處理
    近日,北大宗教和哲學教授吳飛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說土葬是習俗,可以延續親情,後人可以藉機懷舊,火葬儀式簡單,且會導致傳統喪葬禮俗消失,親情容易變得更冷漠。除此之外,吳飛教授還表示,火葬對環境汙染大,而且近年來墓地價格持續上漲,一些人已經有點承擔不起了,人被當成垃圾處理,燒成灰燼,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農村如果沒有土葬自然是最好,而火葬是最為有效解決土葬問題的途徑之一。但是需要大力倡導,循序漸進推動農村殯葬,一刀切廢除土葬,全部施行火葬不可另外,還需要避免火化土葬的問題。
  • 北大教授稱火葬不科學,建議儘快廢除恢復土葬,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殯葬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革,也在不斷注入新的內容,比如說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基本都是土葬,自二十世紀開始,世界各國都開始提倡火葬,以此節約土地,我國同樣也不例外,一直在推行火葬。土葬被取消的原因很簡單,太過耗費土地資源,相比較而言,火葬的優勢則很大,近幾年,還有人提出了冰葬,這種葬法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人口不斷的增加,火葬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墓地的價格也是越來越高,為此還有人直接買了房子專門放骨灰。北大的教授吳飛便站出來,呼籲儘快恢復土葬,那麼他為什麼會建議恢復土葬呢?
  • 北大教授稱火葬不科學,建議儘快廢除恢復土葬,可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中國人一直有入土為安的思想,所以很多老人都無法接受火葬,至今為止,只有個別地區,依舊實行土葬。 土葬被取消的原因很簡單,太過耗費土地資源,相比較而言,火葬的優勢則很大,近幾年,還有人提出了冰葬,這種葬法大多數人都無法接受。
  • 北大教授吳飛:應當恢復土葬,火葬就像把人當垃圾一樣焚燒處理
    諸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樹葬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土葬與火葬。土葬是將逝者直接裝進棺木並埋葬在土裡;而火葬則是將人火化成骨灰後葬。  老一輩人篤信風水學,他們始終保持著人死後要「入土為安」以及「死要留全屍」的思想,相比於「將人化為灰燼」的火葬,他們更傾向於傳統的土葬。自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人口的增加與人均耕地面積的銳減,不少專家、學者大力倡導火葬。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禮運》也說:「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從這些記載中,我們也看出,古代人對於土葬是十分看重的,我國貴為禮儀之邦,在古人所流傳下來的規矩中就有要求「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棺槨必重,衣食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以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尤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句話流傳至今,很多人更是不敢違背。
  • 土葬與火葬,孰優孰劣呢?北大教授: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去處理
    現代社會人們對土葬進行了尖銳的批評,說土葬侵佔土地,同時由於農村地區的陋習,人們在土葬的時候往往會大辦特辦,給這些逝去親人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所以土葬率先在城市地區被廢除,城市裡的人被強制使用火葬。火葬之後,人只剩下了骨灰。
  •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全面地推行火葬?針對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靈活的考慮!一方面因為土葬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減少,河南,山東等平原地區!親人去世之後就在自家的地裡埋了!這樣會使大量的耕地減少,當地的有關部門也在提倡火葬,這樣耕地可以得到有效地保護!耕地對於我們的生活非常的重要!
  • 喪葬勢改革,土葬被取代?北大專家:把人當垃圾,火葬哪點好?
    按照專家的說法,火葬取代土葬是勢在必行,且具備如下幾點優勢: 與土葬相比,火葬不佔用耕地,不破壞與浪費資源; 與土葬相比,火葬不影響農業機械化發展,不阻撓農業經濟騰飛; 與土葬相比,火葬環保、綠色,且省時省力。
  • 北大教授:把土葬改為火葬,等於把人當作垃圾焚燒,缺少了禮儀文化傳承
    我國從封建社會發展至今,雖捨棄了一些繁雜瑣碎的傳統禮儀,但傳統葬禮喪事仍與古代做法一致,只是將土葬改為火葬。 人們很快接受了這個下葬制度的改變,但近期一位北大教授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國家規定將土葬改為火葬,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人逝世後將遺體火化,與火化垃圾無異!那麼這位教授所言是否在理,我國又為什麼要改變這一喪葬制度呢?
  • 農村到底該不該廢除土葬,全部實行火葬?
    就目前來說,不論是從推行火葬的目的來說,還是從農村喪葬傳統及風俗來講,現階段在農村全部實行火葬都不太現實。土葬是人類喪葬方式的一種,在我國農村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土葬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原始社會,中原地區的土葬已有數千年歷史。
  • 農村到底該不該廢除土葬?而全面實行火葬?
    喪葬方式改革,由土葬改為火葬,是基於人口發展速度加快,土地資源有限,死人與活人爭地現象嚴重而考慮的。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土葬和火葬相比,究竟誰更好,無論現實中,還是網絡上,都一直爭論不休。從節約土地上講:——土葬看起來在三五十年內佔用土地面積較多,但年久之後自然就變成平地了;——土葬一般都葬在山坡上或樹林中,對土地資源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現實中人們上墳,無非是上三代五代,百年以上的墳頭,很少能夠見到。
  • 「人去世以後,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大家怎麼看?
    看到一則新聞,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那麼到底是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呢?先說火葬目前我國城市地區,還有事業單位人員是必須要火葬的,要不然不能夠領取喪葬費,城市人無論是否有喪葬費領取,都必須火葬,農村唯有退休人員可以領取喪葬費的必須火葬,也有人放棄領取喪葬費選擇土葬的。
  • 北大教授吳飛:火葬是把人當作「垃圾」焚燒
    土葬會使土地遍布墳塋,對機械化生產的開展產生很大的阻礙。而火葬就會減少這種問題的產生,更利於發展。2、火葬更省時省力且綠色環保有人認為,土葬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一種體現。土葬中的燒紙、燒祭品等,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如何不小心處理還有可能引起火災存在安全隱患。
  • 土葬火葬到底誰好?專家、教授不要爭論了,聽聽農村人是咋說的吧
    火葬真的是最好的葬人方式嗎?對此問題社會上其實一直都有爭議,前段時間更有北大一名教授站出來,倡議恢復土葬形式,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和響應,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引來了部分反對的聲音,輿論上呈現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兩級現象。那麼土葬和火葬,究竟誰更好呢?我認為還是先聽聽農村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 火葬將全面取代土葬?北京專家怒批:是把人當垃圾
    而且在傳統的喪葬禮儀中,最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如何選陰宅,如何進行土葬了。雖然現在不少地方已經提倡火葬,但還是有很多持傳統意見的人對火葬並不看好,甚至引起了紛爭。在喪葬禮儀改革中,就已經有8多個地區作為火葬試點改革地區,但是並土葬的習俗流傳了幾千年,因此在這些條例施行之初,就遭到了一些人的抵制,而且持抵制和反對態度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火葬並不可取,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點,火葬也同樣需要地方來進行統一管理,因此火葬並不能徹底節約土地資源,而且火葬同樣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也需要建造一定規模的陵園來安置這些骨灰,因此說火葬節約用地也是一項無稽之談
  • 民間——土葬與火葬守靈
    守靈階段就是過世之人,男丁守靈,如子孫眾多(一般古代沒有計劃生育,人比較多)長子守靈嫡孫陪靈,次子待客,老三會和知客(風水先生)去墓地,堪輿吉穴。計劃下葬出殯等後續事宜。民間有人過世,只要人性不太臭,那左鄰右舍都會幫忙,過世之人穿戴壽衣置於堂屋,一床新被褥,口含金錢,(遇人說人話,遇鬼吐金花)要是當官的,文官握筆武官握劍。黃布一蓋,等弔唁賓客,瞻仰遺容。案頭五穀,長明燈,燈不能滅,滅必起靈下葬,各種鏡子皆用白布蒙住,或者轉身。
  • 土葬文化:火化以後,再去土葬,是資源的節省還是浪費?
    史記中曾寫道:秦始皇墓,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在秦朝,土葬文化進一步發展,帶動了後面王朝的土葬文化創新。意思就是在古人看來,人死後的身體要埋在地下,靈魂才可以歸天。可見古代人對這種葬禮文化的重視。從秦朝到唐朝,這種土葬文化不僅在百姓之間,在皇宮貴族也是極為盛行。 從諸多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出,那麼掃墓賊挖開墓地以後,看到好多的陪葬品,如果不是土葬,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寶物,而且古代那些皇宮貴族的人,棺槨都是選擇石棺。可見其奢華程度。
  • 農村推崇火葬嚴禁土葬,專家說對農民好處多,老農卻不這麼認為
    但是現在的死人入葬與之前大不一樣了,現在大部分都是火葬,只有一些少數民族依舊使用土葬的形式,雖然現在火葬逐漸代替了傳統的土葬方式,但是這種傳統的土葬方式依舊讓很多人信奉。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一下農村的土葬與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