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方式改革,由土葬改為火葬,是基於人口發展速度加快,土地資源有限,死人與活人爭地現象嚴重而考慮的。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土葬和火葬相比,究竟誰更好,無論現實中,還是網絡上,都一直爭論不休。雖然都有利弊,但總體來說,個人更傾向於:這方面,尊重歷史,尊重傳統,尊重人民的意願,才是最好的方式。
從節約土地上講:
——土葬看起來在三五十年內佔用土地面積較多,但年久之後自然就變成平地了;
——土葬一般都葬在山坡上或樹林中,對土地資源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現實中人們上墳,無非是上三代五代,百年以上的墳頭,很少能夠見到。死人和活人爭地的說法,實際上並不符合現實。
——土葬幾千年了對現在的人類也沒什麼影響,火葬短短幾十年到處可見永久性墓地,浪費土地資源。
從環境影響上講:
——土葬後,死者的遺體自然腐爛,沒有影響什麼環境,還給地下增加了肥力;
——而火化不管是燒油還是燒電,只要是焚燒,都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一定損害。
從尊重人民意願上講:
——農村都講究入土為安,尤其是老一輩人,他們認為家鄉的土地才是他們最終的歸宿;
——土葬,火葬!都是因循地理環境、人文習慣而成,一味強調火葬,並非最好的處理方式!
——若真擔心死人佔用活人土地資源,其實,控制不允許土葬者立碑箍墳,遠比有的地方強行火葬高明;
——重尊歷史,重尊傳統,尊重事實,尊重人民意願,處理這類民生事務,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