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2020-11-21 騰訊網

人死則煙消雲散,不過人們總喜歡留下墓志銘來證明自己在這個世界存在過,在世界各地流行的葬禮基本都是會將遺體放入到一個棺材裡面,不管是在非洲還是在中國,這樣的土葬方式就是以前比較流行的一種風俗,是起源於原始社會的一種的文明。

古人講究入土為安,並且這樣的講究也流傳至今,在《周禮》中就曾說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土葬是一種孝順,《禮運》也說:「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從這些記載中,我們也看出,古代人對於土葬是十分看重的,我國貴為禮儀之邦,在古人所流傳下來的規矩中就有要求「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棺槨必重,衣食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以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尤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這句話流傳至今,很多人更是不敢違背。

但是土葬這樣的傳統也正在被逐漸打破,由原來的土葬實行火葬,現在城市基本已經全面實行,而在農村也已經在各地實行多年,當然有些地方可能還沒有全面推廣,而實行火葬其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減少農村喪葬中的一些陋習行為,大家都知道,這農村的土葬基本都是需要一個墓穴,這樣的情景在農村也比較多見,不管是山上還是耕地裡都能看到很多的墳頭,而這樣一來耕地就會減少墳頭卻在不斷的增加,另外土葬所帶來的很多習俗中不乏有眾多的陋習,比如說喪事中一些節目表演,還有大操大辦等等,更甚至有些帶有迷信的色彩,所以有專家認為,由土葬實行火葬。

當然實行火葬之後,最有怨言的自然是很多農民朋友,因為這土葬已經實行了幾千年了,現在突然讓他們去改變,首先是觀念上不能認可,無法邁出這一步,尤其一些農村老人他們害怕火葬,擔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所以都會事先告知子女千萬不要把自己火葬,大家看到電影《孝子賢孫伺候著》吧,其中裡面就講訴土葬與火葬的矛盾。

然而不光是農民對於土葬無法接受,另外也有專家覺得並不是說土葬就不好,北大哲學系的吳飛教授就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吳飛教授畢業於美國的哈佛大學,是一位接受過高等教育且對於中西文化和習俗比較了解的專家,早在2007年的時候,他就關注喪葬問題,而對於目前的火葬他認為並不是完全可行,把遺體火化,那麼這就如同把人當成垃圾燒,然後一群親朋好友前來弔唁轉一圈就結束了,顯然失去了原來的中華傳統,火葬完再入棺等於二葬,火葬哪裡好呢?另外火葬在農村也並不能一概而論,在難農村火葬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

1、火葬後依然實行的還是土葬,屬於二葬多此一舉

現在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有墓地,那麼雖然實行火葬了,可問題是火葬之後很多人還要購買一個骨灰盒,再埋入到墓地裡,在農村更是需要將骨灰盒再放入棺材裡面,那麼這樣的做法和直接土葬又有何區別呢?關鍵現在又增加骨灰盒和火化這兩項費用,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2、入土為安早就深入人心

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人所遵循的還是老一輩的傳統,比如說過年的時候拜年磕頭等等,而「入土為安」這也是一種傳統,並且這樣的傳統思想早就深入人心,不管你是官大多大還是多富有,現在不都是遵循的入土為安嗎?在農村,很多人也認為入土為安就是一種孝順,過年過節的時候還能上墳進行祭祀,另外大家可能不知道,在農村過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不遠千裡回家和親戚朋友去祭祀先人,這個時候大家不管再忙都會聚到一起,實際這種祭祀不能說是迷信,因為在國外同樣也有。

3、火葬與少數民族信仰衝突

尊重少數民族的傳統習俗這是眾人皆知的,不過有些少數民族在喪葬上也比較特殊,比如有的地方使用的是懸棺葬禮,還有的少數民族覺得土葬之後才能得到祖先的庇佑,祭祀的時候能讓先人聽到自己的心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和信仰,比如說回族不吃豬肉一個道理,如果強制執行可能會和有些具有特色的傳統的民族出現衝突。

實際上殯葬改革有些專家有著不同意見覺得不能一刀切,有些人可能接受的教育和環境不同,能認可,但是大多人卻不能認可,像在農村,很多農民覺得這是老輩人傳下的傳統,不能在自己手裡改變,當然火葬也是出於節約土地,對於吳飛教授的話,不少農民都覺得能認可,並且也說出了農民的心聲,那麼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參與評論。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火葬是把人當垃圾燒,土葬該不該被廢除?
    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的使用,現如今,火葬逐漸代替了土葬,提倡喪事從簡。 火葬也有數千年的歷史,位於我國甘肅的寺窪遺址中出土了6座豎穴坑墓,葬式為火葬後將骨灰裝人旅中埋葬、仰身直肢葬、亂骨葬3種。而寺窪文化距今約有4000~5000年的歷史。
  • 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土葬該被廢除麼
    都說人閒下來的時候,什麼奇怪的想法都有,我們現如今處於一個和平的大環境,大家不需要再擔心戰爭與溫飽的問題,於是就將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對其他事物的研究上,譬如電子信息科技越來越發達,但是也有人將重心放在了非常偏門的領域,譬如喪葬方式,對於喪葬,我國兩千年來經歷了由土葬到火葬的轉變,甚至在武漢已經出現了冰葬的方式
  • 北大教授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墓地價格上漲,人被當成垃圾處理
    近日,北大宗教和哲學教授吳飛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他說土葬是習俗,可以延續親情,後人可以藉機懷舊,火葬儀式簡單,且會導致傳統喪葬禮俗消失,親情容易變得更冷漠。除此之外,吳飛教授還表示,火葬對環境汙染大,而且近年來墓地價格持續上漲,一些人已經有點承擔不起了,人被當成垃圾處理,燒成灰燼,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 北大教授吳飛:應當恢復土葬,火葬就像把人當垃圾一樣焚燒處理
    諸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樹葬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土葬與火葬。土葬是將逝者直接裝進棺木並埋葬在土裡;而火葬則是將人火化成骨灰後葬。  老一輩人篤信風水學,他們始終保持著人死後要「入土為安」以及「死要留全屍」的思想,相比於「將人化為灰燼」的火葬,他們更傾向於傳統的土葬。自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人口的增加與人均耕地面積的銳減,不少專家、學者大力倡導火葬。
  • 土葬與火葬,孰優孰劣呢?北大教授: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去處理
    數千年的發展,土葬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處理屍體的方式。中國的土葬一直到現在依然存在,人們現在不會再將有價值的物品埋入地下,誰都不願意自己的親人在死後受到別人的打擾。火葬其實在中國古代時期也有,不過很少有人使用,古代使用火葬的人多為佛教僧侶,這與他們的信仰有關,塵歸塵土歸土,人死之後還要立什麼碑,一把大火便從此了解塵緣。
  • 北大教授:把土葬改為火葬,等於把人當作垃圾焚燒,缺少了禮儀文化傳承
    我國從封建社會發展至今,雖捨棄了一些繁雜瑣碎的傳統禮儀,但傳統葬禮喪事仍與古代做法一致,只是將土葬改為火葬。 人們很快接受了這個下葬制度的改變,但近期一位北大教授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國家規定將土葬改為火葬,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人逝世後將遺體火化,與火化垃圾無異!那麼這位教授所言是否在理,我國又為什麼要改變這一喪葬制度呢?
  • 農村喪葬改革!火葬將全面取代土葬?北京專家怒批:是把人當垃圾
    在喪葬禮儀改革中,就已經有8多個地區作為火葬試點改革地區,但是並土葬的習俗流傳了幾千年,因此在這些條例施行之初,就遭到了一些人的抵制,而且持抵制和反對態度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火葬並不可取,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點,火葬也同樣需要地方來進行統一管理,因此火葬並不能徹底節約土地資源,而且火葬同樣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也需要建造一定規模的陵園來安置這些骨灰,因此說火葬節約用地也是一項無稽之談
  • 喪葬勢改革,土葬被取代?北大專家:把人當垃圾,火葬哪點好?
    眾所周知,老人們講究「入土為安」,即便被專家吹捧得天花亂墜,從內心當中也堅決抵制,不願意接受火葬。 其實,反對火葬的人不只是農民自身,北大的教授吳飛也曾明確表示:人不是垃圾,與火葬相比,我更願意支持土葬。儘管看起來火葬制度比較合理合規,但真正到農村落實,卻發現這種方式缺乏對人的尊重!
  • 北大教授稱火葬不科學,建議儘快廢除恢復土葬,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殯葬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革,也在不斷注入新的內容,比如說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基本都是土葬,自二十世紀開始,世界各國都開始提倡火葬,以此節約土地,我國同樣也不例外,一直在推行火葬。值得一提的是,火葬並不是二十世紀才出現的,根據我國古代文獻的顯示來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便已有了火葬的習俗。中國人一直有入土為安的思想,所以很多老人都無法接受火葬,至今為止,只有個別地區,依舊實行土葬。
  • 北大教授稱火葬不科學,建議儘快廢除恢復土葬,可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殯葬制度也在不斷的改革,也在不斷注入新的內容,比如說在過去的時候,人們基本都是土葬,自二十世紀開始,世界各國都開始提倡火葬,以此節約土地,我國同樣也不例外,一直在推行火葬。
  • 農村實行殯葬改革,農民表示不接受!國家予以補貼,火葬將成主流
    提到農村的殯葬習俗,相信不少人都會想到吹吹打打異常壯觀的抬棺場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講究「入土為安」,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農村推崇的都是土葬的方式。在一些農村,如果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一般都會提前為自己挑選好的木材打好「壽木」,為自己的後事做好準備。
  •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農村如果沒有土葬自然是最好,而火葬是最為有效解決土葬問題的途徑之一。但是需要大力倡導,循序漸進推動農村殯葬,一刀切廢除土葬,全部施行火葬不可另外,還需要避免火化土葬的問題。
  • 北大教授吳飛:火葬是把人當作「垃圾」焚燒
    有不少的專家學者曾表示,火葬代替土葬已經是一大趨勢,並且火葬與土葬相比有著很大的優勢。一、火葬節約資源,減少對耕地的佔用土葬需要的佔地面積大,在農村以及偏遠地區,人們大多會選擇將已逝之人埋入自家土地。對於到底是火葬還是土葬好,有專家認為火葬好,自然也就有尊重傳統土葬的學者,比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吳飛。他就曾說過,土葬與火葬相比,他更偏向於土葬。土葬有完整的禮儀,表示著對已逝之人的尊重。而火葬將人當成"垃圾"火化,違背我國重視禮儀的觀念。對此吳飛教授,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 濬縣關於在全縣全面實行火葬的公 告
    為節約土地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加強殯葬管理、規範殯葬活動、推進殯葬改革,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根據《河南省殯葬管理辦法》、《鶴壁市殯葬管理辦法》《濬縣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在全縣全面實施火葬的意見》要求,決定在全縣區域範圍內實行遺體火化。
  • 我認為國家火葬改革並不合理
    殯葬管理人死為大,入土為安!自古以來,土葬都是中國或者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風俗文化,也是人們對逝者的一種尊重和信仰。但隨著近幾十年來中國的人口暴漲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再加上土地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土地顯得珍貴和不夠用。
  • 「人去世以後,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大家怎麼看?
    看到一則新聞,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那麼到底是土葬好還是火葬好呢?有句俗話入土為安,如果可以自然是土葬比較好,但是目前正在改革,以後勢必會實行火葬,這個是一種社會發展趨勢,我們個人無法去改變,只能夠遵從相關制度來走。目前我國城市都在推行火葬,他們必須要走火葬的道路,這個也是硬性要求,那麼火葬真的比土葬好環保嗎?
  • 火葬將被淘汰?新型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孝經·開宗明義》「死者為大、入土為安」是千年來傳承的下葬儀式,古人遵循儒家思想、孝道至上,信奉死後有知、魂歸故裡、屍骨健全,故以完整遺體下葬的土葬作為殯葬方式。在人口稀少地域遼闊的封建時期,土葬未曾顯示出不妥;在科技發達人口劇增的近代社會,土地資源急劇減少,墓地價格高速上升,土地資源告急的情況下,火葬騰空出世、推行數年。
  • 土葬火葬到底誰好?專家、教授不要爭論了,聽聽農村人是咋說的吧
    火葬真的是最好的葬人方式嗎?對此問題社會上其實一直都有爭議,前段時間更有北大一名教授站出來,倡議恢復土葬形式,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和響應,當然也不可避免地引來了部分反對的聲音,輿論上呈現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兩級現象。那麼土葬和火葬,究竟誰更好呢?我認為還是先聽聽農村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 全國推行火葬後,看看各地實行情況如何?
    新鄉某縣實行情況:新鄉是今年7月1日開始實行全部火葬規定,至7月10日。徐營鎮遺體火化2例;城關鎮 已報告人員亡故信息3例,火化3例;太山鎮 已報告人員亡故信息4例,火化2例;大新莊鄉 7月1日以來,共亡故3人,2人自覺火化,1人先偷埋後被火化。
  • 國家提倡過世後實行火葬制度,可是為什麼還有人仍然選擇土葬呢?
    上了年紀的老一輩,對於他們來說,入土為安的傳統已經牢牢的刻在了他們心裡,都不敢亂去變動老祖宗的規矩;而對於那些偏遠地區的人們呢,由於接受教育的水平較低,對於過世後要進行火葬,內心都是很害怕的,在臨終前,都會把子女交到身邊,交待好一定要土葬,作為後輩來說,一般都會遵從父母的遺願,讓他們入土為安;火葬收費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