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推行火葬後,看看各地實行情況如何?

2021-01-16 和諧號CHEN

新鄉某縣實行情況:

新鄉是今年7月1日開始實行全部火葬規定,至7月10日。徐營鎮遺體火化2例;城關鎮 已報告人員亡故信息3例,火化3例;太山鎮 已報告人員亡故信息4例,火化2例;大新莊鄉 7月1日以來,共亡故3人,2人自覺火化,1人先偷埋後被火化。

新鄉農村各鄉鎮由於村公益性墓地建設未跟上,雖然火化了,但仍然入棺土葬。

新鄉尚未建設村公益性墓地

貴州省畢節織金縣實行情況:

大部分鄉鎮人死了火化,但允許把骨灰用大棺材土葬。有人諮詢貴州省長這跟不火化土葬有什麼區別,還不是一樣佔地嗎?而且還給農民帶來經濟負擔是吧。

織金縣人民政府回復如下:由於農村公益性墓地建設拖後腿造成

除回、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撒拉、東鄉和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外,轄區內人員死亡後遺體一律火化並實行骨灰集中安葬,嚴禁土葬遺體或骨灰裝棺土葬。殯葬改革啟動以來,織金縣政府就對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進行了安排,要求農村公益性公墓服務要覆蓋所有行政村。但由於鄉鎮(街道)不重視、公墓建設投入不足等原因,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比較滯後,加之少數群眾不支持殯葬改革,遺體土葬、骨灰裝棺埋葬等現象客觀存在。

各地公益性墓地建設緩慢

織金縣召開殯葬改革工作推進會,對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進行了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各鄉鎮(街道)要加快推進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切實解決農村地區居民遺體火化後骨灰集中安葬困難。織金縣下撥234萬元資金對117個已建成農村公益性公墓給予補助。當前,織金縣規劃建設農村公益性公墓333個,已經建成198個,公益性公墓服務範圍已經覆蓋全縣32個鄉鎮(街道)。為加大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投入力度,縣財政預算了494萬元用於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另外,在繼續完善經營性公墓的同時,織金縣啟動了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規劃墓穴1460個。通過對殯葬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加大宣傳力度,逐步規範集中安葬行為,徹底解決骨灰二次將棺下葬、散埋亂葬等現象。

公墓

臨沂市實行情況:臨沂是實行最好的地區,曾被稱為臨沂模式

臨沂市已建成公益性公墓736處、墓穴71.7萬個,各縣區已基本實現全覆蓋,能夠滿足群眾10年至15年安葬需求;在殯葬服務方面,臨沂市在免除遺體接送、火化、公益性公墓安葬等6項基本殯葬服務費用基礎上,自今年9月17日起又現場免除裝屍袋、消毒等5項惠民服務項目,臨沂市實現基本殯葬服務全免費。

在移風易俗方面,全市喪事簡辦率已達到90%以上,每例喪事花銷由過去3萬元左右下降到幾千元,移風易俗群眾滿意度測評由全省第15位上升至第一名。經測算,通過實施殯葬改革,已累計為全市群眾節省費用近30億元,節約土地6000多畝。

相關焦點

  • 蔡彪:為什麼要推行火葬?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載述:"送終殯葬,其儀有三:一曰火葬,積薪焚燎;二曰水葬,沉水漂散;三曰野葬,棄林飼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出於保護耕地、節省土地資源、破除封建風俗等原因,一貫倡導火葬。1956年4月27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151名高級官員聯合籤名,以個人名義倡導火葬。
  • 「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
    導讀:「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自古我國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那就是「入土為安」,無論是客死他鄉還是壽終正寢,都是依照當地的習俗進行土葬,全國的這個習俗是統一的,無論在哪裡都能見到土葬,土葬似乎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傳統意識
  • 農村到底該不該廢除土葬,全部實行火葬?
    就目前來說,不論是從推行火葬的目的來說,還是從農村喪葬傳統及風俗來講,現階段在農村全部實行火葬都不太現實。土葬是人類喪葬方式的一種,在我國農村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土葬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原始社會,中原地區的土葬已有數千年歷史。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但是土葬這樣的傳統也正在被逐漸打破,由原來的土葬實行火葬,現在城市基本已經全面實行,而在農村也已經在各地實行多年,當然有些地方可能還沒有全面推廣,而實行火葬其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減少農村喪葬中的一些陋習行為,大家都知道,這農村的土葬基本都是需要一個墓穴,這樣的情景在農村也比較多見,不管是山上還是耕地裡都能看到很多的墳頭,而這樣一來耕地就會減少墳頭卻在不斷的增加,另外土葬所帶來的很多習俗中不乏有眾多的陋習,比如說喪事中一些節目表演,還有大操大辦等等,更甚至有些帶有迷信的色彩,所以有專家認為,由土葬實行火葬
  • 農村實行殯葬改革,農民表示不接受!國家予以補貼,火葬將成主流
    不過土葬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死人和活人搶土地,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也因此不少地區都提出了火葬的觀念,號召進行綠色殯葬改革。隨著社會的發展,綠色殯葬改革勢在必行。推行火葬政策將有助於節約農村土地資源,也是未來大勢所趨。
  • 自10月1日起,邢臺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
    市委市政府「兩辦」印發實施方案深化殯葬改革 提倡厚養薄葬自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根據《方案》,自4月15日起,全市所有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及其直系親屬,農村、社區的黨員幹部及其直系親屬一旦去世,必須無條件實行火化,同時宣傳發動、鼓勵帶動其他群眾積極落實火化制度。自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不得火化後再裝棺土葬。少數民族城鄉居民去世後,在尊重民族習俗的基礎上,提倡火化、節地生態安葬。
  • 農村一直以來都遵從入土為安,可是國家為何要大面積的推行火葬?
    農村的農民朋友一直都是遵循入土為安的,也就是一直實行的是土葬,人死之後要落葉歸根入土為安,但是國家這幾年一直在打壓土葬, 大面積的推行火葬,為的是節約土地資源,還有保護生態環境。但是農民朋友對於火葬這個政策都不支持,也不理解國家為什麼非要進行火葬,要改變他們這麼多年的以來的傳統。
  • 火葬還未徹底推行,冰葬又出現,網友:死得真花哨
    不過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保護耕地,節約土地資源開始倡導火葬。1956年毛澤東、朱德的151名高級官員聯合籤名,以個人名義倡導火葬。一開始只是倡導,後來規定在人口稠密並且耕地少的地區推行火葬,如不遵守該規定的國家職工實行處分。很多老人,尤其是農村地區,反對火葬。火葬的實行並不是很順利,不過,好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火葬。火葬比傳統土葬更加方便,更省事。
  • 我國火葬的四個歷程,莫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但長大後才真正了解,作為多山地形的我國,遠稱不上「物博」兩字。國家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全國性地推廣火葬,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死人與活人爭地。而我國從全面推行火葬,到現如今許多農村地區又因環保問題使火葬名存實亡,一共經過了四個歷程。
  • 為什麼要在農村推行火葬呢?原來是因為這些原因
    導語:為什麼要在農村推行火葬呢?原來是因為這些原因不管是在哪裡,當一個人去世了之後,最要緊的事就是將他好好安葬了。如果家裡面有親人過世,其他人不管離家多遠, 都會回來,把他好好安葬在祖先的墳墓裡。在傳統的觀念中,這就叫做落葉歸根,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為了後輩們能夠追思和祭拜。
  • ...提倡厚養薄葬 自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
    根據《方案》,自 4 月 15 日起,邢臺市所有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及其直系親屬,農村、社區的黨員幹部及其直系親屬一旦去世,必須無條件實行火化,同時宣傳發動、鼓勵帶動其他群眾積極落實火化制度。自 10 月 1 日起,邢臺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不得火化後再裝棺土葬。
  • 國家強制推行火葬制度,如果不火葬將會受到處罰!你知道嗎?
    自古以來我國便有入土為安的傳統,而這種傳統在我國農村更是根深蒂固,這也是表達對逝者的尊敬,所以便一直有土葬這種行為,而且咱們中國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希望逝後,能夠埋在故鄉,但是現在國家推行火葬,卻頻頻受阻這其中都是哪些原因呢?
  •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農村如果沒有土葬自然是最好,而火葬是最為有效解決土葬問題的途徑之一。但是需要大力倡導,循序漸進推動農村殯葬,一刀切廢除土葬,全部施行火葬不可另外,還需要避免火化土葬的問題。
  • 濬縣關於在全縣全面實行火葬的公 告
    為節約土地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加強殯葬管理、規範殯葬活動、推進殯葬改革,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根據《河南省殯葬管理辦法》、《鶴壁市殯葬管理辦法》《濬縣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在全縣全面實施火葬的意見》要求,決定在全縣區域範圍內實行遺體火化。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
  • 北大教授反對火葬,呼籲恢復土葬:墓地價格上漲,人被當成垃圾處理
    但是在建國之後,國家強力推行火葬,在城市殯葬行業就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不過在偏遠的農村地區,長期實行的還是土葬,不過逐漸逐漸地也在推行火葬了。比如說現在在河南,還有一些其他地區,這個火葬又在被強行推廣,而且現在在推行火葬的過程,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今天就從三個方面詳細地來進行剖析和分享一下火葬和土葬利弊。
  • 土葬火葬到底誰好?專家、教授不要爭論了,聽聽農村人是咋說的吧
    農村實行土葬,就是在人死後,挖一個大土坑,將屍體裝入棺材埋入坑內的一種喪葬形式,這是一種流傳很廣、禮俗最繁雜、採用民族最多的傳統葬人法。通常在土葬過程中,要燃放煙花爆竹、陪葬物品、請道士先生超度亡靈等;同時屍體在墳墓裡時間長了就會腐爛而歸於泥土。於是一些專家據此就認為土葬會汙染環境、擠佔土地,不應繼續傳承下去,而應改為火葬。
  • 火葬將全面取代土葬?北京專家怒批:是把人當垃圾
    而且在傳統的喪葬禮儀中,最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如何選陰宅,如何進行土葬了。雖然現在不少地方已經提倡火葬,但還是有很多持傳統意見的人對火葬並不看好,甚至引起了紛爭。在喪葬禮儀改革中,就已經有8多個地區作為火葬試點改革地區,但是並土葬的習俗流傳了幾千年,因此在這些條例施行之初,就遭到了一些人的抵制,而且持抵制和反對態度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火葬並不可取,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點,火葬也同樣需要地方來進行統一管理,因此火葬並不能徹底節約土地資源,而且火葬同樣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也需要建造一定規模的陵園來安置這些骨灰,因此說火葬節約用地也是一項無稽之談
  • 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處理,土葬該被廢除麼
    ,但是前段時間,北大的吳飛教授卻建議,恢復土葬,要知道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國人花了近半個世紀才接受火葬,如今又建議改回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了慶祝國家的新生,領導人要求去除封建思想,民眾逐漸開始接受火葬,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部分地區開始強制要求火葬,並且加大了推行力度,往後的二十年裡,火葬才在全國開始流行開來,直至進入現代文明,也是採用的也幾乎都是火葬,然而前一段時間,北大的吳飛教授卻指出,我們不應該繼續推行火葬,應該恢復土葬,由於北大是我國的超一流學府,因此這位教授的話非常有分量,可以說是舉足輕重
  • 農村土葬改火葬節約土地?農民反駁提出疑問,讓專家無言以對
    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在葬法上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變,再加上國家這些年大力提倡火葬,這就導致"火葬"一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提起,這一方式剛開始推行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麼阻礙,尤其是在城市裡因為人口比較密集並且土地資源也很少,所以用火葬大家都很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