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實行殯葬改革,農民表示不接受!國家予以補貼,火葬將成主流

2020-12-02 鄉野韻味

提到農村的殯葬習俗,相信不少人都會想到吹吹打打異常壯觀的抬棺場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講究「入土為安」,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農村推崇的都是土葬的方式。在一些農村,如果家裡有上了年紀的老人的,一般都會提前為自己挑選好的木材打好「壽木」,為自己的後事做好準備。一副上好的壽木價格還不菲,一般都是有錢人家才用得起。土葬已經在農村沿襲了很多年,在廣大農民心中也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不過土葬有一個最大的弊端就是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死人和活人搶土地,確實有些說不過去,也因此不少地區都提出了火葬的觀念,號召進行綠色殯葬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綠色殯葬改革勢在必行。推行火葬政策將有助於節約農村土地資源,也是未來大勢所趨。但是要想在農村大範圍推行火葬也是比較困難的,相較於土葬來說,很多農民認為火葬不符合傳統,不能讓死者好好安息,同時火葬的各項費用也比較高,讓不少農民承擔不起。既然國家要大力推行火葬,讓廣大民眾接受火葬,肯定要採取一定的經濟鼓勵措施,即對自願將土葬改為火葬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重點補貼農村這三類人。

一、列入試點補貼區域的農民

國家要推行火葬補貼,一開始不會在大範圍內普遍推廣,會選擇一些地區作為喪葬改革試點地區。對於試點區域內的農民,村幹部會挨家挨戶宣傳火葬的相關政策,並且為了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參與火葬,對自願火葬的農民進行一定額度的補貼,具體的補貼標準由當地民政部門決定,一般都會有幾千元,大大節省了農民火葬的相關費用。

二、農村五保戶

之所以將農村五保戶列入火葬補貼的對象,主要是因為農村的五保戶沒有子孫後代為其養老送終,平時他們的主要生活都是靠政府接濟,沒有領取一定的五保戶補貼金作為主要收入來源,而在他們去世之後,辦事身後事成為了最大難題。為此政府會對他們給予關愛,為他們解決安葬等難題,並且對自願籤署火葬的五保戶採取一定的補貼,一般都有1000元以上,這些補貼就用於他們後事的辦理。

三、農村職工安葬補貼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不少農民走進工廠打工成為了正式職工,工廠為為其購買各種保險。對於從正式工作單位退休的職工,在去世的時候單位會發放一筆喪葬補貼,補貼的計算跟職工工作的年限,工資水平等有關。職工的安葬補貼標準要比一般的農民高很多,最高可領取2萬元的喪葬補貼費。這筆錢除了用於安葬之外,還有剩餘的。

為保護土地資源,國家實行綠色殯葬勢在必行,也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但是現階段因為各地風土人情的原因執行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國家也適時出臺了一些鼓勵農民火葬的措施。相信今後隨著火葬的大力推廣,農村殯葬業也將迎來綠色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當然有些地方可能還沒有全面推廣,而實行火葬其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減少農村喪葬中的一些陋習行為,大家都知道,這農村的土葬基本都是需要一個墓穴,這樣的情景在農村也比較多見,不管是山上還是耕地裡都能看到很多的墳頭,而這樣一來耕地就會減少墳頭卻在不斷的增加,另外土葬所帶來的很多習俗中不乏有眾多的陋習,比如說喪事中一些節目表演,還有大操大辦等等,更甚至有些帶有迷信的色彩,所以有專家認為,由土葬實行火葬
  •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農村如果沒有土葬自然是最好,而火葬是最為有效解決土葬問題的途徑之一。但是需要大力倡導,循序漸進推動農村殯葬,一刀切廢除土葬,全部施行火葬不可另外,還需要避免火化土葬的問題。
  • 農村土葬改火葬節約土地?農民反駁提出疑問,讓專家無言以對
    但是在農村可就不一樣了,如果要在火葬和埋葬中選擇一個,大家都會毫不思索地選擇埋葬,其實這就是因為老百姓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在很早之前就覺得自己要"落葉歸根"必須被土地所埋葬起來,這其實就是為了能夠讓逝者入土為安。但是卻有一些專家表示"火葬更能夠節約土地,"人們一下子不買帳提出了三個反駁理由,一下子讓專家竟無言以對。火葬真的可以節約土地嗎?
  • 農村喪葬改革!火葬將全面取代土葬?北京專家怒批:是把人當垃圾
    在喪葬禮儀改革中,就已經有8多個地區作為火葬試點改革地區,但是並土葬的習俗流傳了幾千年,因此在這些條例施行之初,就遭到了一些人的抵制,而且持抵制和反對態度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火葬並不可取,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點,火葬也同樣需要地方來進行統一管理,因此火葬並不能徹底節約土地資源,而且火葬同樣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也需要建造一定規模的陵園來安置這些骨灰,因此說火葬節約用地也是一項無稽之談
  • 「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推出了「火葬」這種更為便捷的方式。【破舊習、樹新風】這句標語近幾年頻繁出現在人們的眼中,破舊習代表了很多封建思想,最主要的還是要破土葬,實行火葬,對於土葬國家實行了罰款政策,火葬不僅更為簡便,而且還有一定的補貼可以拿,在正常人思維中,火葬的實施應該難度不大,不僅有政策支持,而且還有補貼可以拿。
  • 全國推行火葬後,看看各地實行情況如何?
    新鄉某縣實行情況:新鄉是今年7月1日開始實行全部火葬規定,至7月10日。徐營鎮遺體火化2例;城關鎮 已報告人員亡故信息3例,火化3例;太山鎮 已報告人員亡故信息4例,火化2例;大新莊鄉 7月1日以來,共亡故3人,2人自覺火化,1人先偷埋後被火化。
  • 我認為國家火葬改革並不合理
    殯葬管理人死為大,入土為安!自古以來,土葬都是中國或者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風俗文化,也是人們對逝者的一種尊重和信仰。但隨著近幾十年來中國的人口暴漲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再加上土地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土地顯得珍貴和不夠用。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
  • 國家提倡過世後實行火葬制度,可是為什麼還有人仍然選擇土葬呢?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為了節約土地,拿出更多的土地用於耕種,就一直大力宣揚火葬制度,到今天為止,其實此制度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大部分在城市內生活的人們,已經慢慢接受了火葬,可是在一些偏遠農村地區,或者是一些年紀較大的老人們,還是在生前就一直遺囑後代一定要「入土為安 」
  • 農村到底該不該廢除土葬,全部實行火葬?
    就目前來說,不論是從推行火葬的目的來說,還是從農村喪葬傳統及風俗來講,現階段在農村全部實行火葬都不太現實。土葬是人類喪葬方式的一種,在我國農村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土葬起源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的原始社會,中原地區的土葬已有數千年歷史。
  • 濬縣關於在全縣全面實行火葬的公 告
    為節約土地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加強殯葬管理、規範殯葬活動、推進殯葬改革,樹立移風易俗新風尚,根據《河南省殯葬管理辦法》、《鶴壁市殯葬管理辦法》《濬縣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在全縣全面實施火葬的意見》要求,決定在全縣區域範圍內實行遺體火化。
  • 自10月1日起,邢臺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
    市委市政府「兩辦」印發實施方案深化殯葬改革 提倡厚養薄葬自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根據《方案》,自4月15日起,全市所有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及其直系親屬,農村、社區的黨員幹部及其直系親屬一旦去世,必須無條件實行火化,同時宣傳發動、鼓勵帶動其他群眾積極落實火化制度。自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不得火化後再裝棺土葬。少數民族城鄉居民去世後,在尊重民族習俗的基礎上,提倡火化、節地生態安葬。
  • 我國火葬的四個歷程,莫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國家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全國性地推廣火葬,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死人與活人爭地。而我國從全面推行火葬,到現如今許多農村地區又因環保問題使火葬名存實亡,一共經過了四個歷程。但考慮到人民不可能一下子接受火葬儀式,在1956年4月27日,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首的國家領導人及高級官員共151人,以個人名義聯合籤名倡導火葬。
  • ...提倡厚養薄葬 自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
    根據《方案》,自 4 月 15 日起,邢臺市所有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及其直系親屬,農村、社區的黨員幹部及其直系親屬一旦去世,必須無條件實行火化,同時宣傳發動、鼓勵帶動其他群眾積極落實火化制度。自 10 月 1 日起,邢臺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不得火化後再裝棺土葬。
  • 火葬將被淘汰?新型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火葬已悄然替代土葬,在注重環保持續發展的時下局面,火葬所產生的的空氣汙染已引發社會關注,為使遺者乾淨離開,一種即將取代火葬的殯葬方式正悄然試行,這種驚為天人的殯葬方式從何而來?二、國外流行、國內試點冰葬最先由瑞典科學家研發而成,瑞典科學家的目的是為了讓死者體面離世,雖然研發成功,卻鮮有國家承認它的合法性,畢竟,死者為大,妥善處置遺體是嚴肅且莊重之事。注重幸福感指數的瑞典人可以接受安樂死、可以接受土火葬,他們卻也難以接受「冰凍後粉身碎骨」的先進殉葬模式。
  • 這裡的殯葬改革為何能順利推開?——浙江永康骨灰堂節地生態葬法...
    新華社杭州4月2日電題:這裡的殯葬改革為何能順利推開?——浙江永康骨灰堂節地生態葬法改革調查新華社記者謝雲挺清明臨近,浙江永康市農村已有不少群眾到新建的骨灰堂祭奠已故親人。自2015年4月在全市農村推行建設骨灰堂方式的節地生態葬法改革以來,永康農村已建成350多座骨灰堂,覆蓋了90%以上的行政村。2017年底,永康市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小標題)「可滿足未來30年全市農村殯葬需求」永康探索推行骨灰堂建設,來推進解決人口密集地區節地生態安葬問題。
  • 農村推崇火葬嚴禁土葬,專家說對農民好處多,老農卻不這麼認為
    但是現在的死人入葬與之前大不一樣了,現在大部分都是火葬,只有一些少數民族依舊使用土葬的形式,雖然現在火葬逐漸代替了傳統的土葬方式,但是這種傳統的土葬方式依舊讓很多人信奉。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一下農村的土葬與火葬。
  • 農村一直以來都遵從入土為安,可是國家為何要大面積的推行火葬?
    農村的農民朋友一直都是遵循入土為安的,也就是一直實行的是土葬,人死之後要落葉歸根入土為安,但是國家這幾年一直在打壓土葬, 大面積的推行火葬,為的是節約土地資源,還有保護生態環境。但是農民朋友對於火葬這個政策都不支持,也不理解國家為什麼非要進行火葬,要改變他們這麼多年的以來的傳統。
  • 火葬也許會被廢除?武漢已實施新方法,多人看後無法接受
    當初實行火葬推廣的時候,這一傳統為火葬帶來很多阻礙,許多人對火葬這種行為無法接受,可能是出於中國人骨子裡保守的觀念。傳統的墓葬文化,從古流傳到至今,一下子變成火葬誰也接受不了,但火葬好處卻比墓葬要多。 火葬可以節約土地使用資源,當屍體火化後,只需要用到骨灰盒,不需要用那麼大的棺木,這一方面來說節約木材,而且下葬的時候佔地面積也少。
  • 在瀋陽去世後可不可以不火化?
    答案是瀋陽市不可以不火化,《殯葬管理條例》第四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暫不具備條件實行火葬的地區,允許土葬。實行火葬和允許土葬的地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並由本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國務院民政部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