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可能會被取消?武漢已在試行新措施,網友:是我孤陋寡聞了

2020-12-09 娜娜食記

引言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曾作《蘭亭集序》,其中有言:「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死亡和出生一樣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入土為安」才是「死得其所」,後來隨著國民思想水平的提高,火葬也在很大範圍內被接受了,可還是有部分區域並沒有完全接受。可誰能想到如今又有新的安葬措施已經在武漢試行,火葬很有可能就要面臨被淘汰的境地。

01

從古至今,我國人民對於身後事都十分看重,尤其是就漢族而言,親人去世後一定會竭盡全力讓自己的親屬走得風光體面一點,其中最體面的方式就是如王侯將相、達官貴人一樣,埋葬在豪華的陵墓之中,甚至還會陪葬一些價值連城的寶物。但不論其形式如何,上至天子的風光大葬,下到貧民的草蓆裹屍也都屬於土葬。

▲清朝帝陵——清東陵

隨著人類進入20世紀以後,社會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一方面土地的價值變得越來越高,許多發達地區的土地可謂是寸土寸金,用句誇張的話來說,就是連活人都沒有容身之地,更別說用於土葬了另一方面人類也意識到了土葬帶來的弊端——因為屍體的分解需要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間,並且還會受到諸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所以火葬就漸漸開始流行起來。

▲土葬照片

02

事實上,火葬作為土葬的代替方式之一,出現的時間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晚,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墨家著作《墨子》節葬篇,就已經有過相關的記錄:「秦之西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不過一直到兩千多年後,新中國成立之初官方才開始倡導火葬,如今我國的火葬比例大約在53%左右。

▲火葬照片

就常理而言,火葬比土葬更節約土地、時間和金錢,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傳染病和環境汙染。此外,許多個人之所以選擇火葬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後人將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讓自己浪漫地隨著海流去到世界的每個地方。

▲墳地照片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即使火葬相較於土葬而言優勢眾多,它也有著自己的缺陷和弊端,比如屍體在火化之時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人類一直沒有放棄探索新的主流的安葬方式,因而火葬可能會面臨被取消的境地,而且武漢已在試行新措施,而對於新的安葬方式,網友看後表示:是我孤陋寡聞了。

03

新的安葬方式叫做「冰葬」,是一位瑞典的科學家研究發明的。所謂「冰葬」者,顧名思義就是將人的屍體凍成冰再做安葬處理。其來源於北美愛斯基摩人的葬俗,當地的老人為了不給家人增添麻煩,會在自己患病或者年老體衰之時對兒子說自己想睡覺了,然後兒子就會準備一個冰洞讓老人躺進去,用冰塊封住洞口。最後兒子還會在冰洞的上方挖出一個小孔,讓親人的靈魂藉此升入天堂。

▲冰葬示意圖

與愛斯基摩人傳統的冰葬不同,現代的冰葬技術會先由工作人員把屍體放在零下18℃的冰格內冷凍,再將屍體放入零下196℃的液體氮中讓其變得乾脆,隨後用超聲波使這塊乾脆的冰塊被震碎成粉末,最後用金屬分離器將粉末中的手術用的螺絲、補牙用的水銀等有汙染的物質分離。

▲冰葬墳場照片

從結果上來看,冰葬雖然和火葬的形式不一樣,但是能夠達到的效果是相似的,更重要的是並不會造成環境汙染,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安葬方式。在此前,我國的新冠疫情期間,我國就引入了冰葬這種方式來處理遇難者的屍體,對避免疫情的二次擴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過也有許多人坦言並不能夠接受這樣「粉身碎骨」的安葬方式,表示不願意被當成一塊材料來處理。

結語

《說苑》一書是西漢史學家劉向所編撰的一部古代雜史小說集,其中的雜言篇有云:「今夫世異則事變,事變則時移。」表明事態會隨著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時代就會因為事態變化而出現進步,當初火葬之所以能夠被人們所接受是因為它比土葬更能夠滿足當時人們的需求,而既然被使用了幾千年的土葬都能夠被火葬代替,那麼隨著火葬越來越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之後,遲早也會被更好的安葬方式代替,比如冰葬。

參考資料:

《蘭亭集序》 《墨子·節葬》 《說苑·雜言》

相關焦點

  • 火葬或許要被淘汰?武漢已在試行新方式,多數網友評價:不能接受
    而古代儒家還講究守孝三年,這一點倒是曾經被孔子弟子宰我質疑過,不過惹得孔子憤怒地說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如今,時代改變了,加上絕大多數人不是士大夫貴族家庭,守孝三年的制度基本取消了,喪禮也基本簡化了。可是,讓人們不能理解的是,土葬也在許多地方被禁止了,而改為了更為環保的火葬。
  • 火葬可能會被淘汰?武漢已經在試行新方式,多數人看後:無法接受
    雖然是火葬剛推出的時候有一些人不接受,但是很快就被人們接受了。現如今國家大多數地方都是採取火葬,有些人甚至還會讓後代將自己的骨灰撒向指定的地方,從而展現出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然而,隨著大氣汙染越來越嚴重,火葬的境地很危險,有被淘汰的可能。現如今,武漢已經試行新的喪葬方式,但是多數人看完後都表示無法接受。新的喪葬方式是冰葬。這個冰葬不是一般的冷凍,而是使用液氮。
  • 火葬也許會被淘汰?武漢已試行新方法,多數人看後難以接受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如今,關於殯葬的方面大家所熟知的方式就是火葬,在中國對於喪葬也是非常重視的,大家都希望死去的人可以入土為安,所以一直以來火葬的方式一直讓人所接受。然而近年來,全球變暖的腳步越發迅速,所以火葬也許會被淘汰?武漢已試行新方法,多數人看後難以接受。
  • 冰葬將代替火葬?人體在零下190度中可迅速粉碎,武漢已在試行
    ——《周易.繫辭下》人在死後將如何被處理,這是人盡皆知的,就是進入火葬場火葬,火葬後的骨灰被保存在小盒子中,那是人類肉體的安息之處。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人們能夠清楚地意識到,火葬對環境有著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在科學界的不斷研究下, 終於將一種新的環保的埋葬方式展現在了世人眼前。
  • 火葬將被淘汰?「新殯葬技術」已在武漢試行,150斤人有骨灰20斤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土葬制度逐漸的被淘汰,在城市裡面開始大規模的流行火葬制度。不過,在科學家看來,火葬制度也未必健康,因此我們應該推出一種更加健康的葬禮。於是在武漢地區就推出了一種全新的殯葬方式,據說是目前最科學的方式,甚至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反響,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火葬」或將面臨淘汰?新方法將更加環保高效,已經在武漢試行
    除了土葬的方式,其實還有不少的安葬逝者的方式,其中火葬也是近些年比較常見的,而火葬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墨子·節葬下》裡有關於火葬的記載:「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不同的國家和宗教對待這一處理遺體方法態度也不同,新中國成立以後,對於火葬大力推行,認為可以節約耕地面積。隨著現代科學研究的進展,有證據表明,火葬場在火化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排放物對環境造成汙染,主要排放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質。
  • 火葬將被淘汰?新型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火葬已悄然替代土葬,在注重環保持續發展的時下局面,火葬所產生的的空氣汙染已引發社會關注,為使遺者乾淨離開,一種即將取代火葬的殯葬方式正悄然試行,這種驚為天人的殯葬方式從何而來?一、沿用冰葬、武漢試行2020年初,冰葬作為新型殉葬方式一經發布就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已在武漢設置試點的冰葬方式萬分質疑:「實行冰葬,人豈不是只剩冰渣?冰葬又是何時悄然入住中國的?冰葬為何會在武漢設點?」這一切都與一個韓國人有關。
  • 傳統火葬要被淘汰了嗎?武漢已在試行新方式,多數中國人接受不了
    中國人特別講究入土為安,以前大多是將屍體裝入棺材後埋入土中,即便是現在廣泛使用的火葬,也是要將骨灰埋入墓地立碑紀念。雖然人死之後就已經不會再有任何感覺和意識,但是每當人們要改變喪葬方式的時候,依然十分不易,這一點從火葬的推行就可以看出。
  • 我國引入「冰葬」技術,於零下190度迅速粉碎屍體,已在武漢試行
    我國通過引入「冰葬」技術,希望能夠嘗試減少土葬和火葬對於空氣和土壤的汙染。這種技術通過在零下190度迅速粉碎掉凍成冰塊的屍體,將對空氣和泥土的汙染降到最低,目前該技術已經開始在武漢試行。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土葬是一種最普遍也最傳統的喪葬方式。
  • 我國引進「冰葬」技術,人體在零下190度粉碎,已在武漢試行
    我國在環保方面也是積極行動,一直都非常倡導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會積極參與國際上的環境保護的行動,近幾年甚至引進了「冰葬」技術,讓人體在零下190度的溫度裡快速地粉碎,之前已經在武漢試行了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實行火葬了,也就是將屍體火化,直接下葬骨灰,這樣雖然能夠使用更少的土地面積,也不會造成土地的汙染,但是在焚燒屍體的過程中,也會對空氣產生一定的汙染。
  • 我國引進「冰葬」技術,人體在零下190度快速粉碎,已在武漢試行
    我國在環保方面也是積極行動,一直都非常倡導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會積極參與國際上的環境保護的行動,近幾年甚至引進了「冰葬」技術,讓人體在零下190度的溫度裡快速地粉碎,之前已經在武漢試行了。那麼這個方法值得推廣嗎?關於「冰葬」技術,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火葬又要被淘汰?入土為安終歸成為過去,全新冰葬已在試點!
    然而現在又有新的方式流出,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在武漢試點,大多數人卻表示難以接受。究竟是什麼方法,我們可以來仔細看看。 一直以來土葬都是我國主要的墓葬方式,因為我國以前是小農經濟,所以田地甚多,去世的親人長輩當然以土葬方式處理。而且據說讓亡者安穩入土,能讓他下半輩子有一個更好的出生。土葬的方式也便於在世親人對過世親人的紀念,所以這種方式從未被質疑。
  • 火葬也許會被廢除?武漢已實施新方法,多人看後無法接受
    當初實行火葬推廣的時候,這一傳統為火葬帶來很多阻礙,許多人對火葬這種行為無法接受,可能是出於中國人骨子裡保守的觀念。傳統的墓葬文化,從古流傳到至今,一下子變成火葬誰也接受不了,但火葬好處卻比墓葬要多。 火葬可以節約土地使用資源,當屍體火化後,只需要用到骨灰盒,不需要用那麼大的棺木,這一方面來說節約木材,而且下葬的時候佔地面積也少。
  • 火葬將要被廢除?韓國專家建議武漢實施的新方法,讓人目瞪口呆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墓葬文化演變成了現如今的火葬。火葬的優點有很多,可以節省土地資源,屍體被火化之後放入骨灰盒中即可。但很多人對火葬也持有不認同的態度,雖然火葬比較容易,但購買骨灰盒的價錢非常昂貴。此外人死本來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又讓其身體再遭受一次痛苦,實在是讓親人無法接受。
  • 火葬還未徹底推行,冰葬又出現,網友:死得真花哨
    不過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保護耕地,節約土地資源開始倡導火葬。1956年毛澤東、朱德的151名高級官員聯合籤名,以個人名義倡導火葬。一開始只是倡導,後來規定在人口稠密並且耕地少的地區推行火葬,如不遵守該規定的國家職工實行處分。很多老人,尤其是農村地區,反對火葬。火葬的實行並不是很順利,不過,好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火葬。火葬比傳統土葬更加方便,更省事。
  • 網友:是我孤陋寡聞了嗎?
    網友:是我孤陋寡聞了嗎?9.這標語太有個性了,不想靠近你都難啊10.天吶,絕世好丈夫啊,這舉動真的太貼心了11.這茄子怎麼長的,怎麼和手指差不多啊,這樣的能吃嗎?
  • 權威醫學雜誌刊發論文:武漢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發展
    研究結果揭示,公共衛生幹預措施在新發傳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武漢採取的一系列不斷完善的公共衛生措施有效遏制了新冠疫情發展,這些防疫經驗可為全球疫情防控貢獻中國智慧。JAMA雜誌同期刊發編輯部評論充分肯定了武漢的防疫措施的重要性。
  • 湖北取消2020年2月2日結婚登記 武漢已收到通知
    湖北取消2020年2月2日結婚登記 武漢已收到通知 2020-01-27 13:09: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楊帆 | 字號:A+ | A- 26日,湖北省民政廳辦公室發布《關於全面取消2020年2月2日辦理預約結婚登記的通知》
  • 冰葬將代替火葬成為趨勢 武漢首先試運行,如果成功將被普及
    這也是當前中國最為廣泛的一種埋葬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火葬也是開始出現了社會中。火葬的出現緩解了土地的用地緊張,同時也可以將一些人體內的病毒殺死,以防止造成二次汙染。火葬也是當今社會很多人的一種選擇方式,但是,科技總是在進步的。眾所周知,武漢今年的形勢是比較嚴峻的,為此,國內也是引入了一種新的處理逝者的方式,這便是冰葬。所謂的冰葬就是將人體在零下200度左右的溫度進行處理。
  • 「法治熱點早知道」穿過重重消毒區,記者深入武漢金銀潭醫院一線探訪
    (界面新聞)3.新版新型肺炎診療方案公布:23日,國家衛健委公布新修訂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方案顯示,目前無華南市場暴露史病例在增加,並出現聚集性病例和無武漢旅行史的確診病例。同時提出,應進一步加強對病例的早期發現、隔離和治療,最大可能減少醫院感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