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又要被淘汰?入土為安終歸成為過去,全新冰葬已在試點!

2020-12-08 騰訊網

眾所周知,我們的傳統安葬方式是土葬,因為在我們中國人眼中,入土為安是一件天大的事,還講究屍身完整,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很多人也會把自己遺體捐出來給醫學上做貢獻,這都是正常的事。然而隨著時代進步,原本的土葬也不再流行,更為主要的方式是火化後領取骨灰安葬,這種方式逐漸成為主流。然而現在又有新的方式流出,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在武漢試點,大多數人卻表示難以接受。究竟是什麼方法,我們可以來仔細看看。

一直以來土葬都是我國主要的墓葬方式,因為我國以前是小農經濟,所以田地甚多,去世的親人長輩當然以土葬方式處理。而且據說讓亡者安穩入土,能讓他下半輩子有一個更好的出生。土葬的方式也便於在世親人對過世親人的紀念,所以這種方式從未被質疑。然而隨著發展,現在也出現了一些弊端。

墓葬的方式就是在死者死後,將其火化,將骨灰放於陵墓中,這樣方便統一管理,也沒有浪費過多的土地資源,是非常可取的一種方式,所以現在墓葬更加流行。而且城市裡的人去世,用墓葬更加方便,也不必去到農村,用老一輩的方式進行安葬死者。墓葬後,親人朋友也非常容易去看望,是很好的選擇。

回顧以前,火葬剛開始被提出,也是被許多人所不接受的,因為中國人完整下葬的理念實在太深,不想親人被「挫骨揚灰」,後來除掉這種落伍的思想後,一部分時尚的人先接受了墓葬的方式,這部分人帶動了後面的人,所以墓葬的方式被廣為傳播,加上中國城市化的推進,讓墓葬成為更可靠的方式。可以看出新觀念總是代替舊觀念,隨著時代進步,現在墓葬也受到質疑,開始出現「冰葬」。

新式的「冰葬」

「冰葬」首先試驗於武漢,並沒有被大肆推廣,冰葬就是將遺體放在液氮中進行冰凍,液氮的溫度十分之低,屍體在這樣零下190度的低溫下再被超聲波粉碎,這種方式已經在武漢試行,卻被許多人質疑,但其也有自己的有點。

冰葬用低溫度的方式凍住屍體,這樣不會產生汙染,相比於土葬和墓葬,這是更先進的方式,不僅不會佔地,而且處理途中也不會有有害物質產生,這都是讓人十分省心的地方。但這個新方法很多人卻表示不能接受。

當初墓葬推出時,同樣受過質疑,不過在時間的流動下,人們逐漸接受了這個新方式,因為比起土葬,墓葬確實簡便,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情況。如今的冰葬也有自己的優點,很多人表示讓大部分人接受只是時間問題,因為火葬確實存在一些明眼可見的缺點,需要被更新換代。不過不論採取哪種方式處理遺體,不變的是我們對逝者尊敬的心情,就算更新了處理屍體的方式,相信人們也會理解。畢竟時代發展,總會有更優秀的事物出現,我們也需要抱著先進的理念去接受。

相關焦點

  • 冰葬將代替火葬成為趨勢 武漢首先試運行,如果成功將被普及
    過去的幾千年間,中國封建社會一直都是對逝去的人遵循著「入土為安」的原則。這也是當前中國最為廣泛的一種埋葬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火葬也是開始出現了社會中。火葬也是當今社會很多人的一種選擇方式,但是,科技總是在進步的。
  • 「火葬」將被淘汰?新方式「冰葬」已經在湖北試用,很多人表示難以...
    中國人自古講究入土為安,這一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在科技不發達的封建社會,古人相信靈魂轉世,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滅,而是會到達另一個世界,而埋入黃土,就是打開另一個世界大門的鑰匙。
  • 「冰葬」將取代火葬,人體在零下196度粉碎,第一試點在武漢?
    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此事就非常講究,認為死後被埋葬進土裡才能得到安穩,這也是古代流傳下來入土為安的意思。 不論是土葬或是後來興起的火葬都是要入土的,可是土葬需要佔用大量的耕地面積,火葬又比較汙染環境。
  • 未來「冰葬」將取代火葬?人體在零下190℃瞬間震碎成粉無汙染?
    ,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一種新的殯葬方式,或許會成為人類未來的選擇,它就是「冰葬」。這樣看來,冰葬很有可能在未來代替火葬。逝去的人應該同植物一樣,入土為安,而入土為安的形式是不固定的,不論是火葬、土葬還是冰葬,最終都要進入土壤,都足以讓逝者安息。
  • 火葬也許會被淘汰?武漢已試行新方法,多數人看後難以接受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如今,關於殯葬的方面大家所熟知的方式就是火葬,在中國對於喪葬也是非常重視的,大家都希望死去的人可以入土為安,所以一直以來火葬的方式一直讓人所接受。然而近年來,全球變暖的腳步越發迅速,所以火葬也許會被淘汰?武漢已試行新方法,多數人看後難以接受。
  • 火葬將被淘汰?新型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火葬已悄然替代土葬,在注重環保持續發展的時下局面,火葬所產生的的空氣汙染已引發社會關注,為使遺者乾淨離開,一種即將取代火葬的殯葬方式正悄然試行,這種驚為天人的殯葬方式從何而來?一、沿用冰葬、武漢試行2020年初,冰葬作為新型殉葬方式一經發布就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已在武漢設置試點的冰葬方式萬分質疑:「實行冰葬,人豈不是只剩冰渣?冰葬又是何時悄然入住中國的?冰葬為何會在武漢設點?」這一切都與一個韓國人有關。
  • 火葬可能會被淘汰?武漢已經在試行新方式,多數人看後:無法接受
    02隨著時光不斷流逝,人遲早有一天要離去,一旦離去,墓葬就是追憶過去的方式。從古至今,我國一直講究「入土為安」的說法,並且會給逝者燒一些陪葬品,以便讓她在另一個世界好好生活。因為沒有科技手段,古人只能用神鬼來解釋一些事情。在後事這件事上,有些人對墓地位置、棺槨、陪葬品都比較講究,這一點從一些皇帝墓葬中就能夠看出來,像秦皇的陵墓猶如王國一般。
  • 傳統火葬要被淘汰了嗎?武漢已在試行新方式,多數中國人接受不了
    中國人特別講究入土為安,以前大多是將屍體裝入棺材後埋入土中,即便是現在廣泛使用的火葬,也是要將骨灰埋入墓地立碑紀念。雖然人死之後就已經不會再有任何感覺和意識,但是每當人們要改變喪葬方式的時候,依然十分不易,這一點從火葬的推行就可以看出。
  • 火葬還未徹底推行,冰葬又出現,網友:死得真花哨
    這種葬法為了遵循漢人「入土為安」的理念。曾經是普遍使用的葬禮。不過到了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保護耕地,節約土地資源開始倡導火葬。1956年毛澤東、朱德的151名高級官員聯合籤名,以個人名義倡導火葬。一開始只是倡導,後來規定在人口稠密並且耕地少的地區推行火葬,如不遵守該規定的國家職工實行處分。很多老人,尤其是農村地區,反對火葬。
  • 專家預測:未來火葬逐漸被淘汰,「冰葬」也許會取代火葬
    從遙遠的古代,人類就流傳著入土為安的說法,我國更是把這個傳統踐行到了至今。落葉歸根,入土為安,這才代表著人的一生結束,從此長眠於這個世界上。能否用冰葬來代替土葬呢?液態氮中,這個環境的溫度必須要在190攝氏度以下,這樣遺體才能夠很快的脫水。
  • 火葬將被淘汰?「新殯葬技術」已在武漢試行,150斤人有骨灰20斤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土葬制度逐漸的被淘汰,在城市裡面開始大規模的流行火葬制度。不過,在科學家看來,火葬制度也未必健康,因此我們應該推出一種更加健康的葬禮。於是在武漢地區就推出了一種全新的殯葬方式,據說是目前最科學的方式,甚至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反響,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火葬或許要被淘汰?武漢已在試行新方式,多數網友評價:不能接受
    可是,讓人們不能理解的是,土葬也在許多地方被禁止了,而改為了更為環保的火葬。如今更是有人提出火葬也要被淘汰,改為更為「環保」的「冰葬」,武漢已在試行新方式,多數人看後表示:完全無法接受。那麼這種「冰葬」是怎麼搞的呢?說起來倒是處處充滿了「環保」與高科技的味道,但是卻絲毫看不到對死者的尊重。
  • 什麼是冰葬,為什麼有人說「冰葬」要取代火葬?
    氮氣要進入液體狀態需要零下196攝氏度的低溫,這個時候的液氮環境就能夠製造出極低的溫度環境。同時在這種極端性的低溫之下,將人的遺體浸泡其中,身體的有機組織很快就會脫水,再利用超聲波,遺體就會粉末化成為骨灰。
  • 火葬可能會被取消?武漢已在試行新措施,網友:是我孤陋寡聞了
    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入土為安」才是「死得其所」,後來隨著國民思想水平的提高,火葬也在很大範圍內被接受了,可還是有部分區域並沒有完全接受。可誰能想到如今又有新的安葬措施已經在武漢試行,火葬很有可能就要面臨被淘汰的境地。
  • 「冰葬」已在武漢實行,沒有骨灰只有冰渣,你能接受嗎?
    生老病死是人生大事,自古我國就對此非常重視,入土為安的觀念也深入人心,但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土葬的缺點也來越明顯,因此在許多國家就推行了火葬,但燃燒的二氧化碳卻讓許多專家頭痛,於是一種名為冰葬的喪葬方式,逐漸在人群中得到了推崇,這種新的喪葬方式並不是將遺體冰凍。
  • 「火葬」或將面臨淘汰?新方法將更加環保高效,已經在武漢試行
    在日常生活和影視劇中,人們常常用「入土為安」來表達對逝去的人的尊重和心靈的期盼。我國傳統的墓葬方式就是土葬,土葬的方式隨著歷史的推移會有所差別,在不同地區也有所差異,但都體現了一定的文化習俗和思想觀念。
  • 冰葬將代替火葬?人體在零下190度中可迅速粉碎,武漢已在試行
    冰葬的具體操作根據愛斯基摩人的冰葬改革,現代人在傳統的冰葬方式裡推陳出新,現代冰葬在各種方向和領域上都比愛斯基摩人的冰葬要複雜得多。冰葬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會有技術人員把人逝世後的屍體放在零下十八度的冰格裡,緊接著利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態氮浸泡屍體,人的肉體在這樣的液體中將會變得非常脆弱。
  • 我國武漢引進冰葬技術,零下196度人體瞬間粉碎,老漢說:我不敢
    01入土為安人活一世,生、老、病、死。因為中原自古就有蓋棺事定,入土為安的講究。我們認為人死後,被埋入土裡才能夠安息。而且土葬的方式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考古價值。改革土葬,節約殯葬用地,實行火葬。其實火葬的歷史,從商朝就已經開始了,當時民間大部分平民都是火葬。除非達官貴族才會土葬。只是後來隨著孔子提倡的喪葬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的興起,土葬才再次流行起來。火葬相對於土葬雖然有很大的優勢。
  • 我國引進「冰葬」技術,人在零下196度粉碎融化,已在湖北試運行
    中國人重視土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是農業大國,土地是維持生命的根本,「入土為安」也成了一種特殊信念,在佛教當中,火葬是最高規範的葬禮,只有得道高僧才能接受火化。
  • 我國引入「冰葬」技術,於零下190度迅速粉碎屍體,已在武漢試行
    我國通過引入「冰葬」技術,希望能夠嘗試減少土葬和火葬對於空氣和土壤的汙染。這種技術通過在零下190度迅速粉碎掉凍成冰塊的屍體,將對空氣和泥土的汙染降到最低,目前該技術已經開始在武漢試行。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土葬是一種最普遍也最傳統的喪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