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但不能強制自然,還要服從自然。——埃斯庫曼斯
人類前幾年前在地球上做的事情都可以歸結為前面這類,所以現在的人類遭到了自然界無情的反噬,在這種情況下,人類才開始學著變乖,去做「服從自然」這件事。人們拉開始有了環境保護這件事的意識,所以開始想盡了一切辦法去維護現在已經遭受了破壞的環境,這是亡羊補牢嗎?為時晚不晚,還尚未得知。
我國在環保方面也是積極行動,一直都非常倡導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會積極參與國際上的環境保護的行動,近幾年甚至引進了「冰葬」技術,讓人體在零下190度的溫度裡快速地粉碎,之前已經在武漢試行了。那麼這個方法值得推廣嗎?關於「冰葬」技術,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人終有一死,這是誰也逃脫不了的,但是因為死亡是人生的一個終結,所以對於死亡的態度,人們從來都是非常慎重的。古代的人們實行土葬,所謂的土葬就是不經過任何處理,直接將屍體埋葬到地底,這樣能夠讓人們保留一個「全屍」,這樣的喪葬方式在我國流行了幾千年,這也是大多數人仍然有的一個意識,那就是要保留全屍下葬。
但是進入近代以後,人們開始發現了這種傳統喪葬方式的弊端,其中之一就是會汙染土地,因為屍體腐爛會產生微生物,這會對土地造成汙染,同時現代的土地越來越緊張,人們的墓地也是越來越小了。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實行火葬了,也就是將屍體火化,直接下葬骨灰,這樣雖然能夠使用更少的土地面積,也不會造成土地的汙染,但是在焚燒屍體的過程中,也會對空氣產生一定的汙染。
但是這兩種喪葬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點,所以人們一直在構想更加好的處理方式,曾經「冰葬」就是其中一種,這是一種跟「火葬」相對的喪葬模式,因為「火葬」需要用到的是高溫,而「冰葬」需要的則是低溫。這就是它的工作理念,通過冰室裡低至零下190度的液氮,能夠將屍體完全凍結成冰塊,然後將冰塊粉碎以後仍然遺留的物質就是人們的骨灰了,親屬們可以下葬這份骨灰。這樣人們不僅可以得到骨灰,也避免了在焚燒過程中對空氣產生汙染。
實際上「冰葬」擁有悠久的歷史,北美地區的愛斯基摩人往往就是使用這種方式,因為它們生活在冰天雪地中,外面就是天然的冰室了。武漢就曾試行過這種「冰葬」模式,因為這種處理屍體的方式對於環境的威脅會更加小,在現代熱愛環保人士看來,這無疑是符合環保理念的喪葬模式。
但是一些人也提出了反對,因為這些人依然抱有的是傳統的理念,仍然追求屍體的完整性,這是由他們的保守決定的,除此之外他們還會考慮這種「冰葬」的高額費用,他們是否能夠承擔。
結語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有了更多的技術可以去保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了,所以我們應該儘量做到保護環境,而不是仍然對於自然一味索取,這樣是不利於整個人類的長遠發展的。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